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45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docx

194t锅炉本体安装方案

1.编制依据

1.1锅炉安装质量管理手册Q/HAS-96

1.2奥斯龙公司194T/H碱炉本体图纸

1.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1.3.1DL/T5047-95锅炉机组篇

1.3.2DL5031-94管道篇

1.3.3DL5007-92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1.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1.6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1.7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HGJ201-83

1.8炼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SHJ505-87、HGJ233-81

2.工程概况

2.1该项目位于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北京南路日照木浆厂内,装置名称:

碱回收,工程名称:

燃烧工段碱炉,业主为日照木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齐鲁监理工程公司,整套装置引进芬兰技术,由芬兰奥斯龙公司总体设计供货。

2.2燃烧工段194T/H碱炉是与日产500吨漂白硫酸盐木浆相适应的现代化装置,日产过热蒸汽4656吨,处理黑液固化物1204tds/d,预计安装产值740万元。

2.3主要技术参数

2.3.1锅炉参数

A、额定蒸发量:

194T/H

B、锅筒压力:

8.7MPA

C、过热蒸汽压力:

6.8MPA

D、过热蒸汽温度:

480℃

E、给水温度:

120℃

2.3.2主要尺寸:

钢架外型尺寸33870*26174*60150MM

炉膛宽度894MM

锅炉深度8944MM

锅炉宽度9144MM

锅炉长度20992MM

锅筒标高50470MM

顶梁标高57328MM

2.4工程特征及特点

钢架总计1100T,由大型方钢、H型钢构成;汽包为前置悬吊结构,省煤器、水冷壁均为膜式壁管屏结构,过热器为蛇形套管结构,其中省煤器168片,过热器108片,水冷壁49片,锅炉管束45片,全部悬吊于锅炉炉顶大板梁,省煤器周围设置墙板,和水冷壁一起组成炉膛,炉膛设置刚性悬梁加固,受热后整体向下膨胀。

本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本体结构立面示意图

2.4.1施工作业集中在碱炉框架内,工作量大,作业空间小;钢架最大高度60.15M,汽包、省煤器、过热器、管束等主要集中在+49M平台,高空作业多;设备材料运输只有一条通道,受综合楼的影响,车辆进入非常困难。

2.4.2工程综合性强,工序深度交叉,管、钳、铆、焊缺一不可,各工种必须配合好,否则下道工序根本无法进行。

2.4.3焊口数量多,密封焊接量大,焊接空间小,焊接位置狭窄,焊工施焊难度大;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为膜式壁,对口难度极大。

2.4.4炉膛体积大,找正难度高,安装质量要求高。

受热面工作均在高温状态,受热面的膨胀间隙必须保证;受热面除省煤器外,焊口全部为100%射线探伤检查。

2.4.5汽包安装标高高,受安装场地的限制及自身结构的特殊性,汽包等设备的安装就位难度较大。

2.4.6省煤器、过热器、锅炉管束等管屏长度较长,运输和安装过程易产生变形,垂直度难控制。

2.4.7受热面管道及本体管道清洁度要求高,以保证炉水品质。

2.5供货方式及到货期限

碱炉钢架单构件供货,分两批进场,第一批2000年8月20日,第二批10月10日;汽包;裸装到货,内件散装到货,供货时间2001年1月20日;受压部件分片供货,本体管道半成品供货,供货时间2001年2月15日前。

2.6锅炉本体工艺流程简述

给水系统及过热蒸汽系统:

设置两台电动给水泵及一台蒸汽透平给水泵(备用)进行锅炉给水,软水经一级省煤器至淡水冷凝器,调节后进入Ⅱ级省煤器,预热后的软水进入汽包;水在汽包内进行再分配,大部分水进入下降管,经主进口集箱进入水冷壁吸热后流回汽包;汽包上部的饱和蒸汽进入过热系统,产生6.8MPA,480℃过热蒸汽送至汽机发电。

烟气系统:

蒸发工段浓黑液至碱灰黑液混合器与碱灰及芒硝混合,进黑液加热器加热后入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顺水冷壁上行,经遮焰角到炉顶经过热系统进入锅炉管束,然后经省煤器系统进入烟道,经静电除尘后进入烟囱放空。

3.施工工序、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为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各工种施工顺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施工工艺流图如下:

施工准备

设备材料检验

基础验收

钢架安装

汽包、集箱的安装

省煤器的安装

锅炉管束安装

后墙管屏安装

管束前墙安装

炉膛上、中部水冷壁安装

炉顶水冷壁安装

过热器安装

下、底部复合水冷壁安装

炉膛组对成型

连通管、下降管安装

本体管道安装

本体水压试验

炉门类及密封安装

燃烧器安装

3.1施工准备

3.1.1安装前对下列随机技术资料进行审查:

3.1.1.1锅炉图样(包括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

3.1.1.2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3.1.1.3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

3.1.1.4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3.1.1.5受压元件的重大设计更改资料;

3.1.1.6锅炉热力计算书或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3.1.1.7热膨胀系统图;

3.1.2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及大板梁、汽包等大件的运输吊装措施。

3.1.3向建设(监理)单位办理工程开工报告,到当地技术监察部门办理锅炉施工审批手续。

3.1.4拟定安装人员名单,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3.1.5对施工机具、计量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所有计量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3.1.6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报建设单位批准,严格按其布置图进行施工。

3.1.7按已批准的施工方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1.8搭设施工平台,根据锅炉结构制作检验样板。

3.2设备、材料的验收

3.2.1根据零部件明细表、装箱清单和图纸对设备、材料进行认真清点,清点完毕后派专人保管。

3.2.2按照总图和零部件图核对实物和结构是否相符,核对零部件的规格和数量是否一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2.3复验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3.2.4检查焊缝、筒壁、接管、受热面管、钢结构有无损伤、凹痕、毛刺、沟纹、咬边、锈蚀、重皮、严重变形等现象。

3.2.5复查受压元件的材质和尺寸,对合金钢材质进行光谱复查,确认其材质正确无误。

3.2.6管道附件(阀门、法兰、连接件、弯头、三通)查明其规格、钢号、公称通径、公称压力符合图纸设计要求阀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2.7炉门和窥视孔内外表面无伤痕、穿孔的砂眼,开闭灵活。

3.2.8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质量缺陷做好记录,同时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报告。

3.3基础验收

3.3.1基础验收方法

3.3.1.1确定锅炉基础纵向中心线并进行复测,在炉前放出与纵向中心线相垂直的横向基准线。

3.3.1.2用水准仪找出基础标高,将标高基准点标记在基础上,确定出锅炉钢架立柱底标高位置。

3.3.1.3用盘尺测量各立柱基础相对基准线的偏差,立柱基础对角线的偏差,用拐尺配合测量立柱基础地脚螺栓相互尺寸偏差及标高偏差。

3.3.2基础验收的技术要求

3.3.2.1混凝土表面不应有蜂窝、麻点、裂纹等缺陷,并清除基础表面、地脚螺栓上的杂物。

3.3.2.2预埋地脚螺栓上的螺纹应无损坏,双螺母应旋拧灵活。

3.3.2.3立柱底板标高是用地脚螺栓下螺母调整,螺杆上螺纹的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3.3.2.4基础验收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柱中心线偏差

±5

2

每组中的螺栓相对尺寸偏差

±4

3

每组螺栓对角线偏差

±2

4

螺栓标高

±10

5

相邻地脚螺栓组中心线偏差

±5

3.4钢架安装

3.4.1施工顺序

材料接收检查

塔吊安装

第一部分(+11M以下)钢结构安装

基础二次灌浆

+5M、+10M平台混凝土浇注

+5M+10M平台设备安装

第二、三部分(+33.9M以下)钢结构安装

+19.1M+28.6M平台混凝土浇注

+19.1M+28.6M平台设备安装

第五部分(+54.762M以下)钢结构安装

汽包吊装

房顶钢结构安装

钢架总体验收

3.4.2钢构件的检查与校正

3.4.2.1安装前按出厂装相清单清查数量,并根据图纸检查几何尺寸。

经检查钢构件的变形量超出规范的允许值时,应进行校正。

3.4.2.2钢构件的检查和校正应在现场搭设的钢平台上进行,要边检查边校正。

3.4.2.3钢架及有关金属结构的校正方法:

A.冷态校正变形量较小、钢性较小的钢构件采用冷态校正法,可在钢平台上用大锤敲打,较大的构件可焊制型钢框架采用千斤顶校直。

B.加热校正对于变形量较大,钢性较大的钢构件,采用加热校正法,即在钢构件上进行局部加热。

3.4.2.4钢构件冷态校正不得有凹凸、裂纹等损伤;钢构件材质均为碳钢,热校正时的加热温度不宜超过735℃;加热法采用氧乙炔火焰加热,加热长度控制0.5M左右,如变形部位较长,可分段校正;用测温笔测加热温度。

3.4.3钢结构的吊装

3.4.3.1碱炉钢结构外型尺寸33087*26174*60150MM,是由标高为+11、+20.1、+33.9、+46.1、+54.762及房顶钢结构六部分组成,其高度高,跨度大。

若采用吊车吊装,移位次数多,随高度增加,不断更换大型吊车;受周围作业区施工影响。

采用塔吊吊装,能够避免上述不足,又具有高空作业优势:

作业面大,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3.4.2.2选用塔吊型号为H3.36B,塔吊布置见附图。

分两次安装,第一次安装钓钩高度38M,吊装+33.9M以下钢结构,然后将塔吊提升至钓钩高度65M增加附着,吊装+33.9M以上钢结构。

塔吊性能一览表

工作半径M

20

25

30

35

40

45

50

吊装载荷T

12

10.1

8.2

7.1

6.0

4.85

4.0

注:

塔吊吊钩高度为65M

3.4.2.3刚构件的主要柱、梁均采用单根吊装,对于较轻的刚构件可考虑成片组对吊装,但其总重不应超过塔吊负载。

大板梁R02是钢结构中最大的刚构件,重15T,采用人字桅杆和塔吊抬吊。

3.4.3钢构件的就位

3.4.3.1第一部分钢结构立柱吊装前,去掉预埋地脚螺栓上的上螺母,用水准仪将下螺母调整到立柱下底板的底标高。

3.4.3.2在立柱底板上划上十子线,并根据立柱上的托台标记出柱子的南北方向,就位后划线要与基础上的划好的十字线相重合,检查方向是否正确。

3.4.3.3拧上地脚螺母,用线坠初找柱子的垂直度,通过紧固地脚螺栓螺母调整。

3.4.3.4先将与立柱相连的一次梁吊装到位,螺栓临时固定,然后安装二次梁,三次梁,斜撑。

3.4.3.5第二部分柱子吊装就位,应以柱子中心线与第一部分柱身中心线对齐为准,若底板上的螺栓孔不合适,可做少量的修磨,修磨采用内磨机进行。

然后对穿螺栓并拧紧。

最后按顺序安装横梁,斜撑。

按此方法以次安装余下各层。

3.4.3.6每部分钢结构的吊装,应先将六根锅炉主柱就位,再就位框架立柱,梁的安装按图纸中标明的顺序进行,施工中不得擅自改变此顺序。

3.4.3.6根据设计要求,柱1C1位置为运输通道,预先将其就位,倒运受压部件时拆除,待受压部件安装后恢复。

其地脚螺栓螺纹部分应加黄油,包裹保护。

3.4.4钢结构找正

3.4.4.1钢架安装一层,找正一层,严禁在未找好的构架上进行下一工序的安装工作,以免造成安装后产生无法纠正的偏差。

3.4.4.2每节柱的定位轴线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以减少累计偏差,标高采用设计标高控制,对同一层柱顶的标高偏差均要控制在5MM以内。

3.4.4.3立柱垂直度调整,离柱顶下1M处均是平台层,可在此位置使用千斤顶施加压力,也可用钢丝绳捆住柱顶端,钢丝绳下端用手拉葫芦施加拉力,两种方法根据立柱现场位置选用。

找正时注意调整;螺栓的松紧,完毕后把紧底板螺栓,特殊情况可另加钢丝绳固定。

3.4.4.4立柱找正先找六根锅炉主柱,再找周围框架立柱。

找正过程中用线坠测量,找正后采用经纬仪复测,柱的安装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柱脚位置

±5

2

柱脚底板水平度

±0.25*(h+20)

3

最远两柱间距

±20

4

同轴线两相邻立柱间距

±5

5

柱与相邻两柱中心线

±10

6

垂直度

厂房柱

±H/500且≤20

锅炉柱

±H/1000且≤15

注:

h是指多节柱的总高度单位为(mm),H是指柱测量部位的高度单位为(mm)

3.4.4.5梁是用螺栓固定在立柱上,用U型管测量其安装偏差,若存在超差情况,可在柱托台上增加垫板,并修磨梁端板上的螺栓孔,增加的垫板和托台焊接。

梁的安装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柱梁连接处间隙偏差

±5

2

横梁水平度

±10

3

同根梁两端水平偏差

±L/500≤且10

4

相邻横梁水平偏差

±10

5

相邻横梁之间距离偏差

±10

6

相邻平台之间水平度偏差

±10

注:

L指梁的长度单位(mm)

3.4.4.6柱与柱端板、梁与梁端板之间若存在间隙,应塞上镀锌铁皮,保证接触面积不得小于75%,最大间隙不大于0.5MM。

3.4.4.7柱梁连接处若存在间隙,应插入插板后拧紧。

3.4.5连接与固定

3.4.5.1碱炉钢结构全部采用8.8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固定,应由制造厂配套供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批号分别存放,并应在同批内配套使用。

在储存、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得混放、混用,并应轻装、轻卸,防止受潮、生锈、玷污和碰伤。

3.4.5.2安装高强度螺栓时,螺栓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穿入方向要一致并便于操作。

若需要扩孔,可采用内磨机进行打磨。

3.4.5.3钢构件的连接接头经检查合格后即可紧固。

3.4.5.4紧固分三步进行:

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为终拧扭矩的50%,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

3.4.5.5采用电动扳手进行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拧紧,每班使用前应进行调校,并做好记录。

高强螺栓连接副扭矩见下表,根据电动扳手档位选取趋向于中间的扭矩值。

螺栓尺寸(mm)

名义扭矩(N.M)

预紧力(KN)

12

75~125

16

160~250

20

300~460

103

24

500~720

149

30

1000~1500

237

3.4.5.6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拧紧必须两人操作,一人固定螺栓尾部,一人用电动扳手拧紧螺母。

拧紧时扳手套筒应自由套在螺母上,不得又别劲,增加外力等现象。

3.4.5.7若螺栓副头部漏出螺母部分较厂,电动扳手的套筒无法套住螺母,可以采用固定螺母,用电动扳手拧紧螺栓尾部。

3.4.5.8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按顺序施拧,宜由螺栓群应对称拧紧,并在当天终拧完毕,拧紧后的螺栓做上标记:

白漆打“√”。

3.4.5.9高强度螺栓的检查,用小锤(0.3KG)敲击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普查,以防漏拧。

用扭力扳手对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进行扭矩检查。

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

3.4.5.10高强螺栓检查合格后,用扁冲紧贴螺母破坏螺杆螺纹,以防松动。

3.4.6基础灌浆

3.4.6.1第一部分钢结构安装找正紧固完毕后,即可进行基础的二次灌浆,灌浆料采用高强无收缩水泥。

3.4.6.2灌浆前,将立柱底板及基础面上的赃物清洗干净;高强无收缩水泥为自流式水泥,支模一定要严密不漏。

3.4.6.31C1柱基础暂不灌浆,待压力部件安装后,将1C1柱恢复,再灌浆。

3.4.6.4基础二次灌浆后,注意浸润保护。

3.4.7有关金属结构的安装

3.4.7.1平台梯子要配合钢结构尽早安装,以便于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3.4.7.2栏杆的立柱要垂直,间距均匀。

3.4.7.3不得随意割短或接长梯子,或改变梯子斜度和上、下踏板与联接平台的间距。

3.4.7.4梯子平台栏杆就位后必须固定,没有固定的地方必须设有醒目的标记,以确保施工安全。

3.4.8框架内动设备和静设备较多,其中较重、较大的设备(位号如下)必须和钢结构同步安装,请甲方做好设备的供货准备。

设备位号:

+5.00042-T-201

+10.00042-E-21642-T-283

+19.10042-T-00142-T-006

+49.05042-T-228

3.4.9锅炉钢架安装并按要求找正完毕后,受热面部件安装前要使用经纬仪把碱炉纵横基准线(0-0线)标注各层平台上,重新检查1M标高点,准确无误后,标上清晰、牢固的标记。

3.5汽包、联箱的安装

3.5.1安装前的检查

3.5.1.1汽包安装前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A.检查汽包外表面,看其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痕迹,特别是管接头的端面和角焊缝处。

B.管接头除油、除锈逐个编号进行检查、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展开图上。

管接头检查项目如下:

1)管接头是否在运输中碰坏。

2)管接头的公称直径、圆度、圆柱度是否超差。

3)管接头内表面是否有螺纹沟纹。

C.检查汽包内的一次焊接件,其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图纸。

D.检查汽包的外型尺寸及弯曲度,其弯曲偏差为汽包长度的1.5/1000,全长不得超过15MM。

3.5.1.2集箱安装前应做好以下方面的检查:

A.集箱的弯曲度为其全长的L/1000,全长不超过10MM,L是集箱的长度。

B.集箱管接头的位置拉线检查是否有超差现象。

C.管接头是否碰坏,焊缝处是否有裂纹等缺陷,管接头壁厚及管径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的管径、壁厚相同。

D.接头内孔是否划痕、重皮、螺旋沟纹等缺陷。

E.检查集箱时,做好记录,确认合格后,方可吊装就位。

3.5.2汽包、集箱的划线

3.5.2.1以管接头最多的一排为划线的起点,由该排管接头的两侧引出两条线,再作这两条线的中分线。

这条线就是该排管接头沿汽包(集箱)的纵向中心线AA。

如图所示:

3.5.2.2将AA线两端分别延长至封头与筒体焊缝处,再在AA延长线上,分别以两封头焊缝为起点,按L=100MM,划出点B1、B2(B2点在另一侧封头B1的位置),并过点B1、B2分别做AA线段的垂线,并沿圆周方向延长,便得出两个圆。

3.5.2.3按照图纸上管接头的位置,在平台上对纵向轴线AA到汽包(集箱)水平面的夹角α和汽包(集箱)外R放线,如图所示,该圆与汽包(集箱)水平面的交点C1,再用钢尺测得B1C1弧长,并按此弧长,以B1为起点在汽包(集箱)上划出C1点,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划出C2。

3.5.2.4分别以点C1、C2为起点,在汽包(集箱)的两端得出的两个圆周上,作圆的四等分,得出四等分点D1E1F1(D2E2F2)。

3.5.2.5将汽包(集箱)垫平,用U型管水平仪测量两端的四等分点,如果水平表明汽包(集箱)没有扭曲;如有差值,则要把四等分点调整,重新定出四等分点。

如差值过大,表明汽包(集箱)有扭曲,必须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

3.5.2.6将汽包(集箱)上相应的等分点连接起来,便得出汽包(集箱)的四等分线,再找出汽包(集箱)两端的水平中心线,垂直线,并做出请晰、明显的标记。

3.5.3汽包悬吊梁的验收

3.5.3.1汽包为前置悬吊结构,悬吊梁为R13-1,R13-2,分别找出吊杆孔的中心并连线,得出N-N线,其与炉膛横向0-0线的距离A1和A2偏差不超过5MM,钢梁中心线H-H和R-R与炉膛纵向0-0偏差不能大于±3MM。

3.5.3.2用拉对角线的方法检查吊杆孔位置,C1、C2的差应小于2MM。

3.5.3.3以1M标高点为基准检查梁的上表面标高偏差小于±5MM。

3.5.3.4用U形水平仪检查两梁的偏差,其差值不能大于2MM。

3.5.4汽包吊装

该台汽包规格:

φ1800*75*1200,重量45吨,位号42-E-012,材质SA516GR70。

设备中心安装标高:

+50.47M,悬吊于+57.26MR13-1、R13-2两根横梁上。

3.5.4.1吊装方法

采用4套滑车组将汽包吊装就位。

二套为主起吊滑车组(50T),另二套为副吊滑车组(32T)。

主起吊滑车组固定在标高+54.76MR9-1、R9-2两根横梁之间的组合梁上,副吊滑车组分别固定在+57.26MR13-1、R13-2两根横梁上。

为了平衡作用在R13-1,R13-2两根横梁上的水平力,在梁的两端增加2组拖拉绳。

3.5.4.2首先利用走钢排的方法将汽包倒运至钢结构框架内吊装位置,再由主吊滑车组从地面起吊,汽包在起吊至+5.00M、+10.00M平台时,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方可穿过平台,再继续水平起吊。

汽包上升到+45.0M时再系挂副夺吊滑车组(32T),副吊滑车组慢慢起升夺吊至+50.47M的安装位置。

3.5.4.3吊装施工图

3.5.5汽包、集箱的找正

3.5.5.1沿横向0-0线和纵向0-0线拉上细钢丝,如图用φ16圆钢制作4个倒“U”形架,分别布置在0-0线最外端钢梁上,焊接固定。

“U”形架0-0线位置开一豁口,钢丝穿过豁口固定。

3.5.5.2用挂线坠的方法测量汽包(集箱)纵横中心线与0-0线的距离,挂线坠时,要使汽包(集箱)中心线与挂线重合,测量时,量尺保持水平。

3.5.5.3标高调整以1M标高基准点为基准,将汽包(集箱)标高定位在其附近的锅炉柱上,然后用U形水平仪测量,若标高超差,可通过调整吊杆螺栓来调节,汽包标高调整时用卷扬机配合。

3.5.5.4水平度调整在汽包(集箱)两个侧面上的水平中心线的两端,共有“四点”的样冲记号,调整时,用U形水平仪分别沿同一侧的两点和对角交叉的两点分别进行测量。

若四个测点在同一水平面内时,则说明汽包(集箱)纵向水平,如发现不平,可调整吊杆螺栓来调节水平度。

3.5.5.5最终找正的允许偏差

纵横中心线偏差:

±5MM

标高允许误差:

±5MM

水平:

汽包2MM,联箱3MM

3.5.5.6汽包找正完毕方可松钩,找正后的汽包要在汽包两头的端部和水平两侧进行临时固定,防止安装受热面管道时汽包移动,集箱采用U形卡固定或采用型钢支撑固定,并切记在水压试验前将临时固定装置拆除。

3.5.6汽包吊杆安装:

吊杆安装前检查与锅筒的接角的情况,将吊杆紧合在汽包上,接触角在90oC内,接触应良好,圆弧吻合,并做好对应标记。

汽包吊装到位后,方可安装吊杆,注意标记对应正确。

吊杆采用球形面垫片,以保证汽包受热膨胀自由,球形面垫片方向必须符合下图要求:

3.5.5汽包内件的安装

3.5.5.1减旋十字板安装十字板由整板和两个半板构成,两半板与整板组焊时,应保证90°的角度,角焊缝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组焊完毕后,放入下降管,其上部与下降管管口焊牢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