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132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

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  )

A.董仲舒

B.卫青

C.李斯

D.主父偃

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国古代也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分封诸侯

B.任命郡守

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

3.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文帝

4.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此建议(  )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的衰落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汉代学校的兴办

B.商鞅舌战群儒

C.孔子创办私学

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

7.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  )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光武帝

D.汉武帝

二、组合列举

10.汉武帝针对国家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1)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____________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分)

(2)材料二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4分)

(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4分)

1.D

2.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负责监督地方官吏和豪强,C项符合题意。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镇守疆土,郡守是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推恩令”是汉武帝针对诸侯王势力过大采取的措施,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B [解析]汉武帝为了推进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B

5.B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转变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独尊儒术”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项符合题意。

A项法家的衰落,不符合题意,法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

C项加强思想控制和D项注重儒家学说,只是表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A [解析]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题中所示文物为《汉代讲经图》,与之相关的是汉代学校的兴办。

7.A [解析]根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

故答案为A。

8.C

9.D [解析]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答案为D。

10.

(1)豪强地主

(2)太学

(3)五铢钱

11.

(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块:

“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

这三块内容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行政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盐铁专卖等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本课的三大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他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实行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初一学生,之前学习过秦统一中国中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大一统、中央集权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学习历史、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但是“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概念从未正式接触过,会感到比较陌生,并且古代史的内容与学生距离较远,兴趣不浓,会认为本课内容枯燥难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选取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去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②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③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②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明确一个道理:

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①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 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策略与手段】 

    多媒体结合板书,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图表数据分析,谈话法,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课本、笔记,课前预习本课 2、教师准备:

教案、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四人小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帝陵——汉武帝茂陵》视频选段】 

师:

他是谁?

 生:

汉武帝 

师:

【汉武帝简介: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共在位54年。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那么,汉武帝是如何使西汉王朝一步步地达到鼎盛的?

他是如何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讲授新课 

过渡:

 

师:

看完题目,同学们有没有疑问?

 生:

“大一统”是什么意思?

 

师:

对,什么是“大一统”呢?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所以,汉武帝想要巩固大一统王朝,他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

政治、经济、思想等 

师:

很好,那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政治篇”的学习,看看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一、政治篇:

“推恩令”的实施 

师:

首先,我这里有两则材料:

【材料一是西汉初期的形势图,蓝色部分是中央直辖地区,橙色部分是诸王国统治地区。

材料二是一段文言文材料: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当时中央政府面临什么危机?

 

生: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师:

很大。

那同学们有没有疑问,之前我们在讲秦始皇巩固统一时,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那为什么到了西汉初时又有诸侯了呢?

 

【史料补充:

汉初,地方上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实行郡国并行制。

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封韩信、英布等人为异姓王,他们雄踞一方。

西汉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然而,这些同姓诸侯王的权力非常大,拥有军权、财权、治权等。

封国的政权也与中央基本相似,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

面对同姓王势力过大,汉景帝时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直接削藩,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 

师:

那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是怎样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的呢?

我们来看段视频。

 

【播放《推恩令》视频片段】 

师: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

实施“推恩令” 

师:

什么是“推恩令”呢?

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填空: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 

师:

很好,我们可以给推恩令画一幅示意图,假如这是一块实行推恩令前一位诸侯王的封地,那么实行推恩令后,这块封地该如何划分呢?

 

学生上台演示、比划

 

师:

实行推恩令前,所有的封地及人民都由嫡长子继承,而实施推恩令之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张推恩令示意图以及下面的一段材料: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小组合作讨论思考:

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汉景帝的直接削藩比有何高明之处?

  

学生小组合作,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师:

这是推恩令,解决了地方上的封国问题,但是当时在地方上还有一股势力,什么势力?

 

生:

地方豪强 

师:

那汉武帝又是怎样加强对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控制的呢?

 

生:

建立刺史制度 

师:

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填空: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名,专门负责监察本州部内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 

 

二、思想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

政治上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来看思想方面巩固大一统王

朝的措施。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上诸子百家的学说十分流行,那么汉武帝会采取哪家的思想呢?

是道家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还是法家的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还是儒家的实施仁政、以德治国?

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

这时候,董仲舒就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填空: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 

师:

那汉武帝为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刚才讲到,政治上有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思想上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资源,那汉武帝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儒学人才呢?

 

生:

察举制 

师:

很好。

但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就是给他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办法,而比捕鱼更好的办法是直接养鱼,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来培养儒学人才的呢?

 

生:

在长安兴办太学 

师:

之前秦始皇是焚书坑儒,而现在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兴办太学,那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同样是为了统一思想,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之处。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二、经济篇:

盐铁专卖 

师:

看完了政治、思想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下面我们来看经济方面的措施。

这里有三则材料:

 

【材料一: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垺(等同)天子,后卒叛逆。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汉书·食货志》】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材料二中富商大贾通过什么方式积累财富?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材料二中富商大贾通过冶铁、铸币、卖盐方式积累财富。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师:

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56页第一段正文,归纳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 

生①:

铸币权收归中央 生②:

盐铁专卖 

生③: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四、武帝功过,后人评说 师:

我们该如何评价汉武帝?

 

【呈现各位名人眼中的汉武帝,播放《轮台罪己诏》视频选段】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交流发言“我眼中的汉武帝”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12课,1-11题  

【板书设计】 

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二、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三、经济上:

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推恩令;刺史制度;罢出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盐铁专卖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现固。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汉服图片,问学生哪个民族衣服?

学生答汉族。

哪个朝代的?

汉朝。

那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受汉朝影响?

学生答汉语、汉字.....那是谁将汉朝推向鼎盛,使其影响如此深远呢?

学生答汉武帝。

那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看看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二)、讲授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他们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

资料二: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生活秩序混乱。

颍川儿乃歌: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田蚡:

“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

2、“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

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反叛,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

3、设立刺史: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讲解;削弱了请候,使他们在实力上不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那么是不是就此能使人们在思想上也跟从于皇帝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一下汉朝初年还面对哪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

汉朝初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土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教师:

对,诸侯王门下的诸子百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诽谤朝政,谩骂汉武帝。

汉武帝会用什么思想主张来治理国家呢?

有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将这些人都杀了,又来一次焚书坑儒?

学生:

没有,他实行了“罢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教师:

这是听从了的建议?

学生;董仲舒。

教师:

能介绍一下董仲舒是什么人,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出示童仲舒人物图像,同学们边听介绍一位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边观看图像

教师:

汉武帝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相关史事”,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关史事: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

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式帝的赞赏。

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教师:

此时董仲舒已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有所发展,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结合起来,

提出了大一统思想。

为了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此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政治上大统的需要,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教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孔子的儒家学,禁止他各派学说的发展,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我们应怎样评价?

请大家谈谈自已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发表各自的不同看法,

学生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只用儒家思想来实行

统治。

学生2:

它使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了统一。

教师:

(归纳总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

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为确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

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天兴盛起来。

教师过渡:

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政治和思想上的措施,他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

三、盐铁专卖

(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阅读)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待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

(教师和学生一起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弄明白意思后,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人们都弃农经商,会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解:

说得对,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历代皇帝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发展。

都有哪些措施呢?

学生1: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教师出示“五铢钱”图片,学生观看)

学生2:

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提问: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3: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汉初的休养生息,寞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的“推恩令”和设置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室江山也迎来了空前的大一统格局。

(四)、课堂练习

1、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

“愿陛下令诸候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D)

A主张推行分封制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2.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C)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3.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B)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文字狱

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

A.长安B.洛阳C.成阳D.开封

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一一太学出现于(C)

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

(五)、板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2、推恩令

3、设立刺史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设立太学

三、盐铁专卖

1、发行五铢钱

2、盐铁官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