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47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文档格式.docx

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B)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2、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A.认识中的“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4、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C)

15.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D)

A.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把认识理解为主观思维的自我运行过程

C.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6、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17、毛泽东说: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B)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D)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9、认识论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B)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认识论上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A)

21、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2、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23、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D)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D.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2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与谬误相协调的过程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2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C)

A.唯物主义客观真理观B.辩证真理观

C.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观D.形而上学真理观

28.绝对真理是指(D)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是(A)

A.前者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后者不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就是绝对正确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30.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C)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31.我们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B)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可以防止认识发展受到阻碍而僵化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3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同时只有一个

3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C)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

3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说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C  )错误。

A.唯心主义先验论B.直观被动反映论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3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C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D)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3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3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

4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B)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4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D)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3、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

诸如:

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

这些现象表明(C)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B)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5、“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这句话表明(D)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4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B)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47、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D)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并不确定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8、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C)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49、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

这表明(B)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50、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C)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5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

A.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在于(BCD)

A.是否承认客观对象和人的思想是认识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D)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CD)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C.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ABCD)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

9、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

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E)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E.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0、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CDE)

A.认识是人对理念世界的“回忆”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如实反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11、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BDE)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和能力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C.只有人才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E.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1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ABCD)

A.自发的信念、动机和欲望B.直觉与灵感C.猜测与顿悟

D.习惯与本能E.一切信仰和理想

13、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CDE)

A.认识主体缺乏反映世界的能力B.事物发展规律缺乏规律性

C.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D.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14、“有用就是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这种观点的错误是(BCDE)

A.承认真理的有用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D.把真理的作用和真理的依据混同E.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1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B)

A.价值原则B.真理原则C.效率原则

D.等价交换原则E.为人类服务原则

16、以下关于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客体性

C.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现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价值原则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认识过程中的“重构”,是(DE)

A.主体重新构造客体的过程B.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创造性的反映过程

E.主体选择、加工客体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体系的过程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BE)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9、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BC)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相互转化E.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能转化为谬误

20、经验论的错误在于(CD)

A.否认世界是可被认识的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CD)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22、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BC)

A.生而知之B.不虑而知C.不行而之

23、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D)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24、“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2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BC)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2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ABCE)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27、价值的特性是(ABCD)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BE)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9、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BCD)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A.理论脱离实际B.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

31、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ABD)

  A.工人炼钢B.渔民出海捕鱼C.技术革新的试验D.农民种田

32、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33、成为人们认识基础的有(ACD)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矛盾的特殊性D.社会实践

34、“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段话的观点说明(BD)

  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B.有用的就是真理

  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35、对同一名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AB)

  A.认识来源于经验B.在经验的积淀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36、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

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

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ABC)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37、下面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B.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

 C.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D.认识中介是各种认识工具、手段要素及其运用和操作系统

38、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AD)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坚持辩证法

39、.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BCD)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B.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C.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D.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