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484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

2013-03-0117:

45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迤逦(yǐ)  拮据(jié)   茶峒(dòng) 压轴(zhóu)

B.咀嚼(jué) 框架(kuāng) 优渥(wò)   舞雩(yú)

C.憎恶(zēng)潜心(qián)  坍缩(tān)  棕榈(lǘ)

D.岑寂(cén) 熟稔(rěn)   潦水(lǎo)  拱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希罕       庇佑       碎琼乱玉      情窦初开

B.黏稠       喝彩       迄今为止      陈词滥调 

C.毗邻       因缘       行影相吊      轻鸢剪掠

D.剥啄       琉璃       锱铢必较      得渔忘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本文中,我只是随便举出几个实例,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到阅读写作时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B.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后,一下子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瞬时成为公众眼里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

C.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却早已有了“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

D.面对个人仕途和民主党的重大危机,白手起家从草根登顶首相之位的野田佳彦近期似乎有些一筹莫展,只能在家借酒浇愁了。

 

4、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从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施行以来,中国海监东海航空支队就有序全面开始推进东海区海岛保护专项巡察工作。

B.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C.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D.年关将近,为防止酒驾事故不再发生,市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加大警力,持续加强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治理整顿。

 

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B.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C.①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②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①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6、下列句子中,全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①抚孤松而盘桓            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①俨骖騑于上路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     撰:

构思撰写出来的文章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榻:

狭长低矮的坐卧用具

C.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

出门在外征战的人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

禀报(自己的实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D.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B.①见义不为,无勇也        ②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0、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其“拥刘反曹”思想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

B.《堂吉诃德》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小说,问世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其作者是英国批判现实作家塞万提斯,主人公是拉·曼恰。

C.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往往并称;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D.《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分别关系到祭祀、丧葬、军事、外交和个人成长及王位承袭等。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第11、12题(共4分,每小题2分)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开篇描写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将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比作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B、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可能遭到非议。

C、作者列举了蚂蚁的一系列社会行为,从“培养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这说明蚂蚁的行为与人类毫无二致。

D、从作者说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不从众随俗、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科学精神。

 

12、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就不用感到吃惊了”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是“感到吃惊了”。

B、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说明实际上木板是牢牢钉住的。

C、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D、第二段的中心句是“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3—15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是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议诣蕃,蕃不止之。

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

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

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注:

①龙舒君:

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1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

责备

B、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谣言:

污蔑别人的话

  C、请署功曹                署:

代理、暂任

D、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坐:

因犯……罪,获罪

 

14、下列各组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

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⑤滂在职,严整疾恶       ⑥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弹劾了众多的刺史权贵,尚书怀疑他是公报私仇。

范滂不为所屈,据理力争,并由此看出了时政的弊端,于是递上引咎自责的辞呈,离开了官场。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在休息期间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还因此得罪了上司太守宗资。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四、文言翻译、名句默写(共12分)

16、翻译(6分,每小题3分)

①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微子》)

                                                               

 

17、默写(6分,每小题1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②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⑤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⑥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8分)

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音乐大师,曾长期指挥过。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

“木笛,有请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那种神色,仿佛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

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的《欢乐颂》;2.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

“为什么?

”朱丹答: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

“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答:

“。

  久久。

久久。

一片沉寂。

大师问: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

“没有忘记。

  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答:

“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

  朱丹不知不觉地走到。

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竟然是孩子方阵。

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

  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

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又像巴黎公社墙。

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也一身雪白,手中也擎着一根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

“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8、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19、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20、分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内含,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六、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到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B

B

D

B

C

A

B

C

C

B

D

C

 

16、①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恐怕会给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

②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17、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气息奄奄

⑤仁以为己任           ⑥曲肱而枕之

 

18、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2分)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

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2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

(2分)

19、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

③表现人物性格。

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

(每点2分)

20、内含: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朱丹的人格魅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指出崇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分)

   启示:

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4分)

 

 

 

 

高二语文试题分析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范围是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以及《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的前五课,必修五覆盖小说、文言文、文艺论文以及自然科学论文四个教学单元。

试题紧扣课本,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能力,试题题量适中,难度按照7∶2∶1设置。

下面做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为基础知识选择题,共10题,20分,考查以课本知识为主。

题目涉及拼音、汉字字形、成语的运用、判断病句、文学文化常识和作家作品的识记,这些试题均为高考考点,试题材料90%取自课本,个别试题在教材基础上加以改编,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文言文考查课内知识五道题,涉及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含义、虚词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试题覆盖面广,难度较小,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文言基础。

第二大题是科技文小阅读选择题,共2小题,4分。

阅读材料选择课本自然科学类文段,突出了教学重点,两道选择题按高考类型命制,难度不大。

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共3小题,6分。

阅读材料取自课外,三道选择题均为高考题型,但考查内容与前半学期分层次教学所讲知识紧密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仍然注重基础,但要做全对不容易,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大题为文言翻译和名句默写,翻译共2小题,6分,一题选自阅读文段,一题为课本的重点句,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共6小题,6分,紧扣教材要求,古文单元四篇课文均要求背诵,一课选取一句,另两句选自“论语”单元要求背诵的名句,考查面广,难度小,学习认真的学生拿满分应该没有问题。

第五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18分。

配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小说教学,选取了一篇当代小说《木笛》,小说以艺术选拔为载体,涉及“纪念南京大屠杀”这一厚重的背景,作品宣扬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提醒国民勿忘国耻,发奋有为。

小说思想内涵丰富,紧密结合现实,可读性强,三道主观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重要环境的分析以及思想主题的探究,完全是高考题型,但难度低于高考要求。

第六大题作文,40分,选取必修五“表达交流”单元的“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这一专题的作文练习材料,紧扣教材,贴近现实,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辩能力,审题难度不大,有较好的区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