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86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docx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

背景:

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基本上是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商品货币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出现。

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经济的特征与古希腊基本相同,都属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对外贸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高利贷流行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既有维护奴隶主自然经济的内容,又有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探索。

内容:

1.极力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奴隶主庄园制度,以保证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长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

3.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经济思想涉及了分工、商品、交换、货币、借贷与利息等范畴4.对财产私有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特点:

1.未形成系统的经济理论或学说2.依附于哲学、神学、政治和伦理学3.关注家庭经济问题,而非国家经济。

该时期的思想家们着重于伦理层次的规范分析,5.分析性少,思想性多

古希腊

色诺芬《经济论》:

(1).财富观。

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2).对农业的重视。

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的行业才能得到发展,(3)对分工的看法。

他肯定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可以使产品精美。

(4).对价格变动的看法.色诺芬意识到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资源配置(5)对货币的看法。

认为货币具有流通的职能,还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

其中,对财富的观点和对农业的重视观点是最有贡献的两点

柏拉图《理想国》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

(1).分工思想。

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

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等级或阶级划分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

(2).理想国家组织设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

执政者阶层(哲学家)、保卫者阶层(战士)、供应营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自由民)。

(3)公有财产观:

柏拉图所主张的这种“共产主义”,是要在奴隶主阶级内部消灭财产私有制,借此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维护奴隶制度。

(4).产业思想:

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

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

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

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

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然经济(5).货币与利息⑴货币的产生:

分工—交换——货币⑵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⑶货币名目主义:

符号⑷主张禁止放贷取息和抵押放贷。

因为威胁国家和平和社会团结。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

(1).关于社会分工。

认为社会分工是一种自然的分工。

以此来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

(2).“经济”和“货殖”的看法所谓“经济”是家务管理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因而它是自然的。

所谓的“货殖”是无限制的追求货币增值,他认为追求货币增值是无限的,是违反自然的。

他认为所谓的小商业是零售商业,所谓的大商业,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了增值,他赞成小商业,反对大商业。

对属于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持否定的态度(3).对货币职能的看法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价值思想

(1)物的两种用途:

使用和交换⑵交换的产生前提是存在产品的剩余,交换可以使双方得到利益。

⑶交换原则--同一性或等同性一是效用。

还注意到效用是递减的,认识到价值受稀少性影响。

(5)为财产私有的辩护.财产私有比财产公有具有更高的生产力.财产公有并不导向社会和平.财产私有能使人们从事慈善事业,并且使他们训练节制和慷慨的品德.财产私有比公有优越,也是基于实践经验方面的理由.财产私有是符合人性的,因为私有财产能给其所有者提供愉快

古罗马

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1)主张财产私有制。

(2)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确认个人地位、保障契约自由(3)对待利息的态度。

利率一般由法律规定

农学家:

加图:

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生存工资,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

瓦罗:

用语言而不是鞭子管理奴隶

克鲁麦拉:

在农业位置和土地肥力方面:

认为土地的位置和土地的肥力对农业经营很重要,农业专业化

中世纪

内容:

1、对世俗经济生活持消极态度:

不否认物质幸福的价值,但将其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不否认财产的意义,但反对财产私有2、财产私有会妨碍同胞之爱的实现。

3,应该受到谴责的只是对财富的迷恋而不是财富本身,4,上帝为人类准备的产品是公有的,人作为兄弟只能对其平均分配。

争论:

1“公平价格”2、放贷取息

特点:

一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二是基督教宣扬的教义和教会及牧师的世俗活动的矛盾。

三是辩护性

阿奎那《神学大全》

1.财富观一种是自然财富,一种是人为财富。

而人为财富不是人类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2.公平价格:

一种物品的公平价格就是它的所值或价值,按照高于该物品之所值卖出或低于该物品之所值买进,都是不公平的和不合法的。

公平价格是保证生产持续进行所需要的报酬,必须足以补偿劳动成本、运输、储存费用及生产者所承担的风险。

(成本原则)公平价格取决于人们对物品效用大小的评价。

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根据购买者主观评价的不同可以有所变动。

(效用原则)公平价格是供求数量变动决定的价格。

(供求原则)

3.商业论认为商业是卑鄙的行业,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

商业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免受道义的谴责:

获得适当的利润维持自己家庭生活或者帮助穷人;买进时无转手卖出意图,并对物品进行了改进,或者因时间地点改变,价格有了变化或者因物品运输担负了风险。

4.对于高利贷的看法阿奎纳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对高利贷。

但是又认为放债取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

利息是对损失的赔偿,利息是风险的补偿

5.财产论(私有产权思想)即私有制的出现是人为法符合自然法的表现。

⑵财产私有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⑶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主张财产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使用权属于众人。

⑷劳动与财产权阿奎那还提出了劳动与财产权关系的命题。

获得财产权的条件:

占有和劳动。

劳动是获得财产权的条件

奥雷斯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

(1),货币是为解决物物交换存在的困难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并提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两种职能。

他把货币称之为人造的财富。

(2)作为货币金属论者,他讨论了铸造货币的材料,认为贵金属特别是黄金更合适作货币。

铸币的价格应当略高于贵金属本身的价格,其间的差额是铸币的费用。

(3)在政策实践上,反对君主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任意改变货币制度的行为,并分析了货币贬值的不良后果。

他把改变货币制度的权力赋予社会而不是君主(4)货币贬值的后果

重商主义

背景:

(1)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掀起了对金银追求的狂潮。

(2)海外探险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开辟和扩大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商业大发展,引起对货币的需求强烈增长。

(3)欧洲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庞大的开支需要大量的货币。

封建国家和商业资本家的共赢合作,产生了商业资本和封建集团国家利益结合的产物重商主义。

(4)文化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

早期在法国是孟克列钦,主要着作是《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他是第一个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

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在英国是托马斯·孟在法国是柯尔培尔

内容:

1,社会财富观念。

2,财富源泉的观点。

3,强调国家的作用。

4,奖励增加人口,强调劳动投入

早晚期共同观点:

1.货币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货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强烈要求。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3.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而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

4.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如垄断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保护关税等。

5.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

区别:

1.对获取货币财富的方法认识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以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外流,禁止金银出口,鼓励吸收外国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但必须保证把更多的货币运回国内,即保证外贸出超。

马克思把早期重商主义叫做“货币差额论”或货币主义,把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贸易差额论”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第二、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外贸可以输出制成品,也可以输出原料。

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限制或禁止原料出口,对外国货物的购买,要少买成品,多买原料,强调进口原料、工具,以发展本国出口商品的生产。

第三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对生产的态度也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往往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则比较重视生产了。

他们强调发展本国商品生产是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重工主义。

?

2.对货币的态度也不同。

第一,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把货币看作贮藏手段,即以贮藏货币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则已把货币看作是在运动中增殖自身的手段,看作货币资本,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第二,早期重商主义坚持的是G—W—G’的流通公式,晚期重商主义则是坚持货币的G—W…P…W’—G’的运动公式。

第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每一次对外贸易都须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只要贸易总额出超,从而保证本国货币财富增加,在一定时期或对一定国家出现外贸逆差,也可允许。

评价:

首先,重商主义打破了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力图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伦理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其次,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成长,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货币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重商主义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重商主义影响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第四,对早期英、法和后起的其他国家的影响。

重商主义促进了英、法、美、德、俄、日等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后崛起。

前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为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

首先,重商主义将金银、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将金银看作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不理解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财富的性质。

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是商品,金银即货币只是财富的形态之一,而不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其次,重商主义把流通领域和外贸看作是财富的直接源泉,从而掩盖了利润(财富)的真正来源和本质。

古典经济学

特点:

1.把理论研究由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关注经济的增长。

为此就必须增加资本积累,改进生产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张要有一种激励人的分配机制。

2.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国家的职能是只需充当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

3.在研究方法上推重演绎法

内容:

1.财富的生产理论(经济增长)价值理论(交换)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等)实现理论(销售论、危机论)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贡献:

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探讨了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

2.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3.不同程度地研究和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利润、利息、地租)。

4.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初步分析。

5.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作出了有价值的重要论述。

6.古典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来源7.对后世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规律”成为现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⑴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⑵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

局限:

1.过渡宣扬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2.过分强调财富的生产方面,尤其是在价值决定上不仅只强调生产要素,而且主要强调生产要素的劳动方面。

英国古典经济学

背景1.产业资本的发展,使传统商业资本支配产业资本的局面改观,人们对财富来源的认识逐渐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财富的“生产”便成了人们思考的重心。

2.产业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追求,要求有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3.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看到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经济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于是促使人们去探索经济规律的内部本质联系。

4.重商主义的理论缺陷是古典经济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威廉·配第<赋税论><政治算术>

第一个系统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奠定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政治算术的提出与运用,从大量的具体的统计资料和经验事实中去得出一般的和真实的结论。

提出科学的非道德化

特点:

(1)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他的着作中,针对具体问题的意见、看法建议较多。

(2)还没有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

(3)分析方法中使用了统计方法

内容:

1.财富的性质及源泉

(1)真正的财富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以商品形式存在的物质产品。

而货币只是财富的一般代表,它本身并不是财富、或者只构成财富的一个很小部分。

财富的最后源泉是土地与劳动。

这样,他就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

(2)增进财富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分工越细,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时间越节约,商品价值越低。

(2)、生产性劳动者人数(3)、赋税政策:

反对对资本征税,主张向土地所有者征税。

2、劳动价值论

1).把商品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主要研究“自然价格”(即价值)。

2).价值的源泉:

第一次有意识地将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

3).劳动是度量商品价值的尺度4)研究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配第劳动价值论的缺陷1)、尚未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区分开。

2)、注重对价值量的研究,缺乏对价值本质(马克思认为是: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分析;3)、受重商主义约束,认为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只有与开采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才具有交换价值;4)、未能将价值源泉抽象为一般劳动。

3、分配论

1)、工资理论

配第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提出了“生存工资”的观点,认为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维持工人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资不能高于自然标准,否则,工人就会减少劳动,从而减少社会产品。

2)、地租理论

地租的概念。

地租=农产品价格-生产费用。

a)租实际上就是全部剩余价值。

但他有时还从土地与劳动共同创造的价值出发,说工资是劳动的收入,地租是自然的恩赐。

(b)、配第论述了工资和地租之间的对立。

由于他把地租和工资看成是农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因此认为地租的多少与工资的高低成反比。

(c)、配第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3)货币与利息论

货币观: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作为价值尺度,必须具有内在价值,它由生产货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及商品价格总额相关。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张稳定币值,保持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货币量。

利息观:

息是一定时期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即货币的租金。

他从地租引出利息。

强调利息量应当和地租一样多。

在安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利息量至少应等于借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土地所产生的地租。

在安全不可靠的情况下,除了单纯的自然利息之外还应加上一笔保险费,即高于地租。

4、配第的经济政策主张

在国内,他主张让每个人“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发展产业,增加国家财富。

在国外,他主张与荷兰、法国等国争霸。

在经济政策上,反对封建赋税,反对让产业资产阶级负担过重的租税。

主张国家赋税主要由封建地主阶级负担,国家租税应该用来购买本国产品,以便使财富从“占有土地而游手好闲的人手里”转移到资产阶级手里。

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实际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约翰.洛克

内容:

1.价值理论

1)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

将价值差别归结为劳动的差别。

2)利息和货币思想:

利率是借款所付的代价,代价的大小取决于借贷双方的力量。

市场自发的供求力量所决定的利率水平即自然利率。

利率的变化原因在于“货币”供求的变化,想利用法律来改变利率是徒劳无益的。

货币——货币数量论金银的内在价值只是在于它们的数量。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流通中货币的数量。

(3)、产权思想1)财产权的意义生存、自由和财产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

天赋人权最重要的是财产权。

财产权实际上包括生存权和自由权。

2)财产权的形成: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共有的——人对自身的所有权,从而对自己的劳动具有所有权——当私人的劳动渗入到共有的自然资源中,就形成对劳动生产物的所有权。

达德利?

诺思《贸易论》

(1).财富与货币的观点:

财富是人们超过自己消费需要的劳动果实货币是便利交易的工具,⑵关于利息的观点诺思第一个使用了资本的概念借贷资本而不是货币的供求克服了配第和洛克把货币与借贷资本的混同⑶自由贸易理论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一样,一个国家也必须通过自由交换,互通有无。

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1)分工思想。

社会分工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有效手段。

社会发展是分工深化的结果。

分析了工序分工的作用。

提出国与国之间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生产,再通过交换满足彼此需求,可以促进相互间的利益。

(2)节俭的悖论(曼德维尔悖论)节俭对个人而言是美德,对社会却是罪恶。

(3)自利与社会利益1)人的自利本性

2)自利与社会利益的实现A自利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B制度对人的自利行为的规范

大卫·休谟《政治论丛》

(1)人性与私有制的产生。

自私和贪欲是人的本性。

人的欲望是人劳动的唯一动机;在人的自然本性中,自利是最基本的天性。

私有制是在资源稀少条件下人们为实现自我利益而达成的协议。

一个人劳动不能满足人的多种欲望才产生交换。

(2)、货币数量论。

强调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的决定作用,商品的价格总是与货币的数量成比例的。

(3)、利息论、利息率主要反映真实资本(即生息的借贷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而供求因素又受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影响。

(4)、国际贸易理论1)相互依存的国家之间经济关系2)绝对优势理论(

(5)、通货膨胀有益论:

货币供给和价格上升之间存在时滞。

贸易顺差——货币供应增长——支出的额外扩张而导致的收入与就业的扩张。

评价:

英国古典经济学在兴起阶段,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承认自利行为的合理性,突出生产劳动的重要性,既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又十分关注货币和相对价格问题,这些后来形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法国古典经济学

背景:

1.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工场手工业还未普遍发展起来,经济发展远不及英国。

2.法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并且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封建王权更加强化。

由于实行过度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破坏了农业生产,也影响了工商业发展,经济正处于危难之中。

特点:

(1)法国重商主义的崩溃和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则是个突变的过程,它是在同重商主义的激烈斗争中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

(2)法国古典经济学一产生就非常重视农业,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3)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则是为了挽救和振兴法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为处于困境的国民经济寻找出路。

因而法国古典经济学者更加直接针对法国财政经济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侧重于分析法国实际经济状况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布阿吉尔贝尔

1.财富论

(1)财富的性质和来源。

财富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物品。

财富来源于生产。

农业是财富的最初的直接的来源。

货币不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2)法国财富不足的原因:

原因之一:

国家实施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低价的政策。

原因之二:

消费不足。

(3)解决方法:

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平衡,遵循自然规律产品按比例价格交换

2、消费观

(1)消费与收入。

消费和收入是一种同一样的事物,因此,破坏消费就是破坏收入。

消费不足的原因在于税收制度。

税收的随意性和税收的不公平

(2)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社会经济各环节相互联系,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反对崇尚节约的思想

3、货币观

(1)轻视货币,贬低金银,对货币持否定态度。

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能作为交易的手段。

把货币及其积累看成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

(2)主张农产品自由贸易。

即撤消谷物输出的禁令,允许谷物自由输入或输出。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从农业生产领域考察了财富和经济发展问题,他从维护农业的立场批判了重商主义,成为重农主义的先驱和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

坎蒂隆是配第和魁奈之间的桥梁。

《概论》是《国富论》出版以前最系统的经济学着作。

1.财富及价值观

财富就是使用价值。

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财富(或价值)的观点。

既然任何东西的价值都可以用在它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那么,将劳动换算为土地,内在价值就可以用其产品将被分配给耕种它的人的土地的数量来度量

局限:

未区分价值和财富,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财富),创造价值的因素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因素,重农主义偏见任何物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创造财富并创造价值的因素之一。

2.货币理论

(1)、货币的内在价值:

金银不只具有想象的价值,而且必须具有内在的真实价值。

(2)、货币流通量与价格:

传导机制:

货币——收入——需求——价格

3、重农主义思想

(1)、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土地是一切产品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和阶级的消费最终都来源于农产品

(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三个阶级:

租地农场主、城市手工业者、土地所有者。

全部农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1/3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作为地租,剩下的2/3,一半用作补偿资本、支付工人工资,另一半是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

土地所有者将所获得的相当于土地产品价值1/3的地租与城市手工业者交换工业消费品;租地农场主用利润的1/2即农产品价值1/6与城市手工业者交换。

这样,全社会农产品中有一半得以实现。

剩下的另一半,一部分由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自己消费,一部分作为种子的补偿。

最后,全部农产品得以实现。

在这一流通过程中,推动着整个经济使之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土地所有者阶级(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在一国中只有他们是天然独立的,其他阶级需靠土地所有者维持生活和财富

坎梯隆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农业年产品经过流通在全社会各个阶级间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一国居民人数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生活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能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

法国重农学派

内容:

自然秩序、自由放任、重视农业、对土地所有者征单一税、整体经济联系。

背景:

1、税收制度的混乱.地方政府关税——市场割据——阻碍流通。

税收的随意性与不公平

2.管制的危害3.行会与垄断限制劳动力使用、限制和管制产出、控制业务范围、实行固定价格、反对外来竞争。

4.柯尔培尔重商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约翰·劳货币改革的破产

特点:

1、强调“自然秩序”2、封建外观与资本主义实质3、重视农业:

农业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工业和商业是非生产部门

魁奈《经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