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200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docx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LastupdatedontheafternoonofJanuary3,2021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或

Ccr=[(140-年龄)×体重(kg)]/[×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

正常值:

108±min·。

40岁以后逐渐减低

肾移植后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值是大于70,有些医院考虑到环孢肾毒性,如大于45且稳定,也属正常。

(2)简化MDRD公式:

GFR(ml/=186×(Scr)×(年龄)×女性)

注:

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肥胖与瘦弱

标准体重(kg):

①身高>165cm:

身高(cm)-100

身高<165cm:

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50

南方人=(身高cm-150)×+48

正常体重:

=SW±SW×

超重:

=SW+SW×(~)

轻度:

=SW+SW×~

肥胖中度:

=SW+SW×(~)

重度:

=SW+SW×(~)

瘦弱:

=SW-SW×~

严重瘦弱:

=SW-SW×(及其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

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BSA=+中国成年女性BSA=+小儿体表面积BSA=+新30公斤以上:

(W-30)*+

30公斤以下:

W*+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

REE(Kcal/d)=655++男性:

REE(Kcal/d)=66++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糖尿病饮食计算

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

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

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

单位(千卡/公斤)

劳动强度消瘦正常肥胖

卧床休息20~2515~2015

轻体力劳动353020~25

中体力劳动403530

重体力劳动45~504035

电解质补充计算

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

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低渗性脱水(缺钠)的补钠计算式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注:

按公式结果,先补1/2~1/3,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方案。

补钠常用计算式

①(142-病人血Na+)×体重(kg)×=缺Na+mmol(或%氯化钠ml数)

②按血红蛋白(Hb)浓缩程度补充%氯化钠

正常人细胞外液量×Hb(g)=缺Na+后细胞外液量×缺Na+后Hb(g)

正常人Hb140g/L,女125g/L;细胞外液量=体重(kg)

设:

男性,60kg,Hb193g/L则:

12×140=X×193X=(L)

细胞外液缺少量==(即%氯化钠数量)

③按血球压积补充%氯化钠

原理及计算同上②

血球压积正常按男,女计算

④根据体重下程度补充%氯化钠

所需%氯化钠(ml)=(原有体重-现在体重)×142×1000/154

注:

154是%氯化的1000ml内含Na+mmol数

⑤根据缺Na+程度估计补充%氯化钠数量

分度缺钠表现血Na+数值补充%数

轻度乏力淡漠134~120mmol/L30ml/kg

中度加恶心血压120~110mmol/L60ml/kg

重度加休克尿少↓120~110mmol/L60ml/kg

比重↓、昏迷<110mmol/L90ml/kg

⑥假性低钠血症

血脂↑,血液含水↓,血Na+↓

血脂(mmol/L)×=血Na+下降mmol数

设:

糖尿病酮症,血Na+117mmol/L,甘油三酯L

则:

实际血Na+值

=117+(×)

=117+=L

⑦心衰时钠盐限制入量

心衰程度钠盐限量

Ⅰ度d

Ⅱ度d

Ⅲ度<d

注:

低盐饮食,钠盐限量3~5g/d

无盐饮食,钠盐限量<d

口服补钾参考数据

无测定血钾条件下,据症状服钾:

成人3~6g/d,分次服用

小儿~(kg·d),分次服用

腹泻而致低钾,据便次计算服钾量:

便次15~20次/d,补氯化钾3~4g/d

便次>30次/d,补氯化钾5~6g/d

(如按大便量计算,每1000ml大便液中,约失K+1mmol/L,相当于氯化钾)

静脉补钾参考数据

见尿补钾:

尿量>500ml/24h或30~40ml/h,可以补钾

补钾总量:

每日不宜超过2~3mmol/kg体重

补钾浓度:

40~60mmol/L,相当于%~%的氯化钾

补钾速度:

一般不超过h,相当于氯化钾h。

如果给%氯化钾,成人<60gtt/min,小儿<10~12g/h(如果病情需要,输入速度可达20~40mmol/h,最好有心电监护,严禁静脉推注。

补钾常用计算式

1应补K+(mmol)=(5-病人血K+)×体重(kg)×

(5为血K+正常值5mmol/L)

2应补氯化钾(g)=(5-病人血K+)×体重(kg)×

应补10%氯化钾(ml)=(5-病人血K+)×体重(kg)×

3(5-病人血K+)×体重(kg)×+50=缺K+mmol

缺K+mmol÷=缺K+g数(为一日补入量,适于急性缺钾者)

4根据血钾下降数补钾:

血K+下降1mmol/L,缺K+为100~200mmol

血K+再下降1mmol/L,再缺K+200~400mmol

血K+共下降2mmol/L,共缺K+为300~600mmol

如:

血K+从下降至L

缺K+300~600mmol

含氯化钾~均)

5血K+(mmol/L)每日补氯化钾(g)

35

26

19

注:

以上数量再加每日生理需要量3g,实际每日补氯化钾量为6g、9g、12g

6以PH计算血K+:

血K+=×pH

如:

,则×=;,则×=

补铁计算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贮存铁量[mg]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

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

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低渗性脱水>130

等渗性脱水130~150

高渗性脱水>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5)根据血浆比重计算:

正常为,比重每增加,需补液200ml

(6)根据休克指数计算:

正常为,示血容量损失~,>示血容量损失~

(7)根据倾斜指数计算:

平卧半卧位30°,当脉搏增快>30次/min,提示损失9~14ml/kg,需补液1000ml以上。

药物输液速度计算

(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

液体量(ml)滴速(gtt/min)时间(h)

500304

500403

500602

(2)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滴数×60(min)/每min相当滴数(15gtt)

血气分析

(1)酸碱度(pH),参考值~。

<为酸血症,>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ol/L,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

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碱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

PH≤为酸中毒,PH≥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

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

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

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增加);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降低2×)。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

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的波动。

实例

例1:

病人的PH值为,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即为±,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

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

病人的PH值为,PCO2为70mmHg,PO2为8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小于,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即为±,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好为。

结论:

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

病人的PH值为,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结论:

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