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516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训练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我:

“我又闻到花香了。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

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

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

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

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6.本段共有(____)句话

A.

7.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____

A.

8.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个句子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男孩的座右铭

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

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后来男孩应征入伍了,原以为新的环境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改观,但由于秉性使然,他再次沦为大家戏谑的对象。

男孩对此非常苦恼。

一天,教官让新兵进行投掷训练。

他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掷过去。

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溃散。

教官沉下脸来,气愤地说:

“这只是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

我这样做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心理素质,看你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要知道,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恰巧,那天男孩因病未能出练。

第二天,当他出现时,教官暗示新兵们不要声张,然后故技重施,将手榴弹像昨天那样再次投掷。

大家掩面窃笑,期待一场闹剧的上演。

同他们一样,男孩并不知道手榴弹不会爆炸。

然而,在那一瞬,他却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

“快!

快闪开!

大家惊诧了,面面相觑。

谁也没想到,男孩竟试图用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

男孩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征服了大家。

过了好久,男孩才明白过来,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羞臊地低下头,等待同伴们的奚落。

然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无限崇敬和感激,化作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男孩哭了。

这是他平生头一次为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

从此以后,男孩渐渐从卑怯中走了出来,屡立军功,赢得了人们的无限崇敬。

想及年少的际遇和今日的辉煌,已荣升为军官的男孩总是感慨万分地说:

“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就会赢得尊重!

这句话成了男孩恪守不渝的座右铭

9.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故技重施”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1)教官“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掷过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哭了。

这是他平生头一次为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

①“如此厚重的礼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男孩做了什么事让自己受到了这种礼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读全文,下面哪个词语不是形容男孩的?

()

A.生性怯懦

B.苦恼不已

C.大惊失色

D.奋不顾身

12.同样面对一枚抛来的手榴弹,男孩和战友们的表现各不相同,请用“﹏﹏﹏”画出描写战友们表现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男孩表现的句子。

13.作者对新兵们的表现写得简略,对男孩的表现却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男孩的座右铭是什么?

请用“   ”画出来。

请写一写你的座右铭。

(题文)珍惜友谊

有人说:

“这个世界就像一个磁场,而我们像一块块磁铁,有些能相吸,有些却永远不相吸。

和小茹认识是个很偶然的机会。

我上学的路上有一座天桥,每次走在桥上,总爱朝下看。

有一次,我慢悠悠的在桥上走着,一侧目便看见了她,一个白白净净的女生。

她也看见了我,互相对视,互相微笑,有一次持续了两个星期,天天是这样。

我为这种巧合而感到惊讶,巧得像拍电影。

我一直期盼着这一刻,彼此不需语言,但仿佛没有停止交流,后来她很大方的走过来说:

“你好。

”于是,我们成了朋友。

由于不在一个学校,每天很少见面,所以每天桥上的对视也就成了我们彼此珍惜的时刻。

后来小茹想了一个办法:

写纸条。

那个夏天,她给了我整整26张纸条,我都当宝贝般藏在日记中。

这里面包含了学习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寄托。

空闲时,我会把纸条铺展在桌上,那一张张精美的纸条,像小茹的笑脸,煞是好看。

双休日,我们会一起去书城,一起吃一包薯条,一起看《猫和老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忧愁。

我们评论新课改的优劣,讨论上网的利弊,甚至幻想着山的那边住着神仙。

渐渐的,我发现我们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现在,我们不写纸条了,而是每天晚上打电话聊天。

在电话里,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我发现有一天不通话就像缺点什么似的,只有打过电话才能安心睡觉,尽管这种闲聊有些浪费时间,但我们却很乐意,很珍惜。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

“有缘无份是一种无奈,有份无缘是一种悲哀。

”我和小茹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总归是个“缘”字,我会将这份友谊好好珍惜,直到永远。

15.(小题1)第一自然段中“这个世界就像一个磁场,而我们像一块块磁铁,有些能相吸,有些却永远不相吸。

”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题2)作者和“小茹”的初识源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题3)第四自然段主要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题4)文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题5)找出和标题“珍惜友谊”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

”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0.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吓得不知怎么办好。

________

②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________

③像钢铁铸成的。

________

④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形容船长站在那直直的一动不动。

________

2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派遣——________   片刻——________

沉没——________   好像——________

22.“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为什么用“奔”不用“跑”?

____________________

23.找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24.这段对话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了哈威尔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

25.从船长和机械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情况?

炉子已经被__________,火_____,机器也_____。

26.下列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正确的是()

A.船长有枪,所以人们都不敢违抗他的意志。

B.这里的一个伟大的灵魂是个幻象,大家已经被吓坏了,所以产生了幻觉。

C.哈威尔船长没有恪尽职守。

D.船长想到的是先救乘客,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人们从心底升腾起崇敬和信服之感。

27.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当你听到这些对话你还会惊慌失措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28.对话的起因

1.填句:

 孔君平诣__________,父_________,乃_________。

为_________,果有____________。

2,从这两句看,_______、_______两家的关系_______,常来常往,彼此_______。

3.猜想:

 孔君平“呼儿出”的用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9.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

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32.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

33.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2、

3、

4、

5、

6、

二、文言文阅读

1、

三、诗词曲鉴赏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