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786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

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推脱 

降低 

确立 

 

B.推托 

减少 

建立

C.推托 

建立 

D.推脱 

确立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12月的香港,酒店预定显明显上升,今年1月10日各大宾馆客房已预定一空,大批内地游客准备在香港度过圣诞和新年。

B.从投资策略来看,国外机构投资者注重企业成长前景、行业实力及财务状况等公开披露的信息,他们往往选择绩优股,拒绝介入问题公司。

C.中国汽车营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大卖场到专卖店再到汽车园区,营销方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卖汽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分配或商品购销,已演变为形式多、功能更多。

D.从地窝子里钻出来,伸一伸肢体,吸一口滋润湖水的空气,让阳光的朗照洒遍全身,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

(1)

(2)(3)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

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

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B.②⑥/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⑤/②⑥D.①④/②⑤/③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

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

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既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

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和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

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法国的作家福楼拜曾说:

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

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

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颠簸的运动状态。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

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

后来人们把这骚动称为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

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

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

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

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

在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

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

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

惊叹它的宏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

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

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

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选自《中学生阅读》)

7.为什么中外画家可以用水彩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

请指出下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这些画家都同发现相关自然规律的科学家有着密切的个人交往。

B.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C.他们也都探究过天地之貌。

D.他们与科学家一样要并用肉眼和心眼来欣赏大自然。

8.解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这句话的含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各属的领域不同,但它们探究大自然的手段是一样的。

B.科学与艺术研究天地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要相互合作相互借

C.科学与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可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D.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使命却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9.不属“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区别的一项是 

A.“布朗运动”是微观运动,“透纳运动”是宏观运动。

B.“布朗运动”是用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表达的,“透纳运动”是用色彩和线条描绘的。

C.“布朗运动”可以显示分子运动的奥秘,“透纳运动”再现的则是大自然静止的奥秘。

D.“布朗运动”表现的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壮丽,“透纳运动”表现的则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伟。

10.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布朗是“画家”,是因为他描绘了“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

B.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所以人们运用起来只能让它各司其职。

C.因为科学与艺术相通,所以科学家要热爱艺术,艺术家也要热爱科学。

D.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人才是完整、和谐与全面的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 

)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 

)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 

)。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

”因谓( 

)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 

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 

),问余所以至此(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③,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

①光、黄;

宋时光州和黄州。

②朱家、郭解:

皆为西汉时游侠。

③勋阀:

功臣门第。

11、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A.以、于、者、之、焉、然、也、乎 

B.于、乎、之、焉、以、也、然、者

C.以、于、也、乎、之、焉、然、者 

D.于、之、也、乎、以、者、焉、然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

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

B.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 

环堵:

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使酒:

因酒使性。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佯狂:

假装疯癫。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

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歧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方山子出身世代功臣门第,他的家原来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在黄河北岸有大片土地,足以让他过豪华舒适的生活。

但他不慕荣利,放弃了这些而甘愿隐居在荒山里,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独得其乐的人。

14、下列对本文的评说,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给方山子作传,极概括地写了他少年慕游侠,壮年折节读书而不遇,晚年归隐的一生。

B.作者写方山子,突出其不慕荣利,舍弃功名而甘愿隐遁贫贱的性格。

C.作者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描写。

如写方山子少年胸怀大志,豪放自信,晚年虽“精悍之色,犹见于眉宇间”,但“独来穷山中”,已不复有当年的雄心壮志。

D.本文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心情难免郁闷。

方山子归隐是由于“不遇”,这一点正与作者仕途不顺相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

一时待诏②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 

疾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

“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①天纵:

上天所放任,上天贱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②待诏:

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倏皇帝命令使唤。

①进入京,众工 

②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③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16、阅读下面两首都题为《咏柳》的唐诗,完成后面

(1)

(2)两题。

(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贺知章《咏柳》和曾巩《咏柳》两首诗中对“柳”的态度是否一样?

请简要说明。

(2分)

(2)试对两首诗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4分)

答:

17、填名句名篇(三选二,每空1分,共4分)

①“,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古代典籍《礼记》里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

当今社会,学习已不仅是学生的专职,每一个走上社会的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荀子说:

“”(《劝学》),这句话同样表达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②把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补充完整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矮纸斜行闲作草,。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③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

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籍染枫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哀。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

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

它经了春之篷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19、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

20、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宇)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

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

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六(12分)

22、下面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是(只填序号,2分)

一起去的有十七、①八个人,②有我姐姐、③表妹、④表哥、⑤同学……⑥等。

用错的标点符号是:

23、根据下文的内容要点,归纳出构成“累犯”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法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1) 

(2) 

(3) 

24、仿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例:

月亮

正面:

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

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选择参考:

白雪 

天平 

火柴 

彩虹

(填要描述的对象)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惟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

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这个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呢?

请以“窗外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见闻,你的体验,也可以写你的思考,你的想象;

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要求:

①所写内容要与话题有关,②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B(生shēng,身shēn;

聚jǜ,集jí

景jǐng,境jì

ng. 

A事世同读shì

,C任认同读rè

n,D手首同读shǒu)

2、A(A迄今为止 

收讫 

B与时俱进 

C锱铢)

3、A(推脱:

推卸;

推托:

借故拒绝。

降低:

下降,使下降;

减少:

减去一部分。

从与“利率”的搭配看,用“降低”比较恰当。

确立:

稳固地建立或树立;

建立:

开始产生;

开始形成。

从与“劳动关系”的搭配看,用“确立”比较恰当。

4、B.5、B.

6、B(语段中“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其“私人性”“兴趣”“偶然”即可看出内容的顺序。

7.A(不是都有交往)8.D 

9.C(“透纳运动”不是显示大自然静止的奥秘,同样是显示大自然运动的奥秘。

10.B(两者有交流、合作和互补。

11、C  

12、B(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室内四壁)

13、A(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想到能在黄州和他相见)

14、C(本文没有运用对比描写)

15、译文

①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

②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载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

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

16、

(1)第一首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

第二首是哲理诗,借柳鞭挞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2)贺知章的《咏柳》主要通过对柳的枝叶形态的生动描写表现思想感情,也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而曾巩的《咏柳》则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借柳来抨击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17、①玉不琢学不可以已

②深巷明朝卖杏花晴窗细乳戏分茶

③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

18、(4分)作者笔下的秋具有“充实、不加修饰、闲逸”的特点。

19、(4分)作者以《秋院》来表现秋的清寂,使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20、(6分)

(1)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

(2)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

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21、(4分)A、C(A“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不对。

C“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不对)

22、①⑥(这两处都不需用标点)

23、

(1)先犯之罪和再犯之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先犯之罪和再犯之罪都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再犯之罪必须是在先犯之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三年以内所犯。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