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789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5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

8.1建设内容 22

8.2建设要求 23

9.园区服务平台 25

9.1建设内容 25

9.2建设要求 26

10产业发展智能化 28

10.1建设内容 28

10.2建设要求 29

11.园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31

11.1建设内容 31

11.2建设要求 32

12.数据对接 33

13.建设保障 33

13.1制度保障 33

13.2组织保障 34

13.3运维保障 34

13.4人力资源保障 34

13.5资金保障 34

缩略语 35

参考建设流程 36

-6-

前 言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园区建设的总则、建设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以此指导我市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把全市园区建设成为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高效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能产业高端发展的智慧园区。

-44-

1.总则

1.1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的智慧园区建设,建设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各类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市级及以上经开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中的工业集聚区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1.2依据

本导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文件:

1.《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

2.《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渝经信园区〔2018〕17号);

3.《重庆市政府关于信息化系统集约化建设的指导精神》(渝府办发〔2014〕175号);

4.《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渝府发〔2018〕56号);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

7.《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5191-2009)。

1.3建设原则

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为手段,以现代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为核心,充分发挥重庆市智慧园区服务联盟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

2.总体架构及指标

2.1总体架构

图1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架构

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体系和产业智能化三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设置有相应的建设内容和指标要求。

设置指标的目的在于规范指导各智慧园区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

指标体系编制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前瞻性,指标能代表智慧园区各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

二是可行性,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完成指标的难易度;

三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

我市智慧园区建设包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硬件设施改造、市级管理平台、市级服务平台、园区业务支撑平台、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和产业智能化等八个一级指标。

每个一级指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分为多个三级指标。

除上述八个一级建设指标外,导则还包含园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对接、建设保障等内容。

智慧园区建设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智慧园区建设指标体系

2.2平台体系架构

按照“两中心、三平台”(“两中心”即市级监管中心、园区管理中心,“三平台”即市级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园区管理平台)规划建设全市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并对“两中心”、“三平台”进行应用集成、界面集成,实现全市园区资源共享与无缝链接,进而实现全市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智能化。

表1平台体系架构表

综合应用体系

市级监管中心

园区管理中心

中心

市级平台

园区服务平台

园区管理平台

门户

监管

服务

管理

需求

运行监测

用地监管

标准厂房

能耗监测

数字地图

项目建设

辅助决策

协同办公

园区之窗

政务服务

党建服务

融资服务

企业协同

创新支撑

智能应用共享

产业链协作服务

产能共享

物流协同

……

物业管理消防管理

视频监控园区广播

环保管理安全巡检

楼宇自控能耗监测

停车管理地理信息

门禁管理智能照明

考勤管理应急指挥

安全监管环境监测

&

基础设施建设

政务联动云企业联动云

平台

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第三方数据(存储、计算、安全)

物联网与互联网公网与专网有线网与无线网

网络

安防感知环境感知能源感知交通感知生产感知

服务感知消费感知基础设施……

设备

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1建设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数据中心、园区管理中心和市级监管中心。

图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1.1基础网络

基础网络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基础通信管网、光纤建设和交换设备等。

3.1.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园区免费Wi-Fi网络、物联网覆盖等。

3.1.3有线网络

有线网络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电话系统、数据专线系统、IPv6等。

3.1.4数据中心

园区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园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

3.1.5园区管理中心

园区管理中心,用于所在园区的指挥调度、综合管理、参观交流等。

3.1.6市级监管中心

市级监管中心,用于全市园区的指挥调度、综合管理、参观交流等。

3.2建设要求

3.2.1基础网络

鼓励园区建设满足“万兆进园区、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基础网络承载能力,其中:

——园区通信管网:

园区主要道路应有通信管网资源,宜采用管槽方式建设园区主干光网络。

园区主要建筑或接入点密集的建筑应设置通信管网专用的引上孔井或引上钢管。

——园区光纤网络:

园区光纤网络应合理实用,适度超前。

从通信主机房到主要光交接点光缆不小于24芯,推荐采用48芯或以上,有条件时,优先考虑园区主干光缆网络成环。

主要建筑或接入点密集的建筑接入光缆不少于12芯,且推荐采用不同路由方向的冗余接入。

——园区光交接系统:

在园区主要分支路口应合理设置室外型光交接箱,主要建筑或接入点密集的建筑内应合理设置光分支系统。

——建筑物光纤系统:

建筑物内应采用全光网络接入,至少保证光纤到楼层,积极试点光纤到桌面,优先考虑PON方式组网模式。

3.2.2无线网络

1)公众移动通信网络

园区公共区域和企业办公场所、厂房等重点区域应实现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鼓励覆盖地下车库和电梯等区域。

园区室外公共区域无线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5dbm。

园区应配合开展网络测试工作,提升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质量。

鼓励园区建设5G基站,引导园区企业参与5G应用试点。

2)园区免费Wi-Fi网络

园区应结合全市公共区域免费Wi-Fi建设要求,在园区公共区域和办公楼宇等重点区域开展免费Wi-Fi建设。

园区出入口、食堂、商业区、管委会大楼、主要办公楼宇等重点区域的Wi-Fi无线信号强度应不低于-75dbm。

3)物联网覆盖

鼓励园区公共区域和企业主要厂房、车间等重点区域铺设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节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支撑智能制造应用发展。

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园区楼宇、道路、路灯、监控、地下管网等传统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园区硬件设施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3.2.3有线网络

1)固定电话系统

园区应积极引入多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基于PON网络的固定电话系统,应给入园企业自主选择运营商的权利。

固定电话网络推荐采用虚拟网络的方式。

2)数据专线系统

园区应积极引入多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为入园企业提供质量稳定、资费灵活的多种数据专线,并提供国内、国际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等灵活的组网服务。

3)骨干网络升级:

园区骨干网络系统应支持IPv6双栈,加快IPv4网络向IPv6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支持海量工业互联网终端应用发展。

3.2.4数据中心

鼓励园区采用服务器租用、托管等方式建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配置应满足《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要求。

3.2.5园区管理中心

园区管理中心应建立统一的园区综合运行视图,整合视频监控、传感测量等物联网数据和业务运行管理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可视化展现;

应建立统一的事件综合协调平台,利用集中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实现对事件的快速分发和分级响应。

3.2.6市级监管中心

市级监管中心应建立全市园区的综合运行视图,汇聚全市园区运行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展示;

应建立综合决策系统,对全市园区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辅助决策。

4.园区硬件设施改造

4.1建设内容

园区硬件设施改造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照明、信息发布、考勤管理、视频监控、门禁管理、消防管理、楼宇自控、停车管理、园区广播、安全巡检、硬件设施集中管控等。

图4园区硬件设施改造

4.2建设要求

4.2.1智能照明

鼓励园区建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统一集中控制照明设备,实现照明设备的远程开关,定时开关。

4.2.2信息发布

园区内应安装电子显示设备,配置播放管理软件,实现信息的集中远程发布。

4.2.3考勤管理

园区内重点区域应建立考勤管理系统,对人员的上下班、出行等活动进行考勤记录,实现排班管理、休假管理、加班统计管理、考勤提醒、考勤异常查询与报表等功能。

宜与门禁系统联动。

4.2.4视频监控

园区内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画质应达到高清水平,实现画面切换、摄像机控制、录像回放等功能,视频数据存储时间不短于30天。

针对重点区域应实施多角度监控,宜支持对人员聚集、非法停车、快速移动、穿越警戒面等可疑行为的自动报警。

4.2.5门禁管理

园区内的人员出入口应安装门禁设备,配置门禁管理软件,统一集中对门禁设备、人员标识、权限和报警进行管理。

宜支持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作为人员标识。

宜与消防管理系统联动。

4.2.6消防管理

园区内应建立具备火灾初期自动报警功能的智能消防系统,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显示发生火灾的位置或区域代号,并在火灾区域自动喷洒水或灭火剂灭火,开动消防泵和自动排烟装置。

4.2.7楼宇自控

园区内的重要楼宇,应建立统一的楼宇自动管控系统,实现对楼宇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空调等建筑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远程集中管控。

4.2.8停车管理

园区内的停车场所,应安装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出入道闸自动控制、车辆出入自动识别、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等功能。

宜实现车辆实时信息反馈、停车引导和反向引导,支持手机缴费。

4.2.9园区广播

园区内重点区域应建立公共广播系统,实现定时播放、远程呼叫、功率分区、信号分区、设备管理等功能。

宜与消防系统联动。

4.2.10安全巡检

园区应建立安全巡检系统,实现对园区消防设施、固定资产进行巡检管理,具备巡检签到、巡检排班、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

针对园区内贵重资产、重要区域进行24小时主动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资产离开指定范围、标签脱离、信号消失,或有人非法进入禁区等),系统能够自动报警。

4.2.11硬件设施集中管控

园区应建立硬件设施集中管控系统,集成园区各类硬件设施系统的关键数据和主要功能,结合园区电子地图和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园区硬件设施的集中管控。

5.市级管理平台

5.1建设要求

市级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全市园区经济运行监测、工业用地监管、标准厂房管理、能耗监测、数字地图、项目建设、辅助决策和协同办公等。

图5市级管理平台

5.2建设要求

5.2.1经济运行监测

实时监测全市园区工业规模、质量、效益等综合经济指标,以及投资、创新、集群、集约、开放发展等情况,对园区经济运行动态进行分析研判。

5.2.2工业用地监管

实时监测全市园区空间布局、指标下达、土地征用、土地供应、单位产出等情况,对园区集约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判。

5.2.3标准厂房管理

实时监测园区标准厂房项目确认、开发建设、租售使用、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对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使用、管理绩效进行分析研判。

5.2.4能耗监测

实时监测园区变电站建成数量、变电容量、自来水供应能力、天然气供气能力等能耗情况,对园区能耗进行分析研判。

5.2.5数字地图

整合影像、矢量数据等地理信息资源,建立园区三维立体模型,实现对园区基本概况、规划布局、建设用地、企业生产的三维立体化展示,便于形象了解园区及企业的建设发展动态。

5.2.6项目建设

建立园区项目数据库,对园区工业项目从签约引进、落地建设、建成投产、达产增效到技术改造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分析,实时掌控园区招商引资、工业投资等方面的运行动态。

5.2.7辅助决策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全市园区建设用地、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环境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研判,为园区产业优化布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企业服务等提供决策依据。

5.2.8协同办公

打通市级主管部门与各园区之间的工作交流、政务信息、政策宣贯、企业服务等协同办公渠道,实现对全市园区建设发展、日常工作的精准调度、高效管理和规范服务。

6.市级服务平台

6.1建设内容

市级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全链条产业生态云平台、产融对接服务、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物流服务、其他服务等。

图6市级服务平台

6.2建设要求

6.2.1全链条产业生态云平台

针对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等产业发展要素,联合社会力量建设全链条产业生态云平台,提升全要素新型产业生态支持能力。

6.2.2产融对接服务

整合银行、证券、债券、基金、股转、保险等各类金融资源,打造集金融产品投放、融资需求发布、融资辅导服务于一体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支撑机构的无缝对接,提升园区对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

6.2.3网络信息安全服务

建立面向全市园区的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园区的信息安全需求,对接优质的信息安全厂商和资源,实现信息安全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6.2.4物流服务

建立面向全市园区的物流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园区的物流需求、对接优质的物流服务资源,实现物流供需信息的共享互通。

6.2.5其他服务

提炼全市园区共性需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时建立不同领域面向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7.园区业务支撑平台

7.1建设内容

园区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时空信息系统、云平台、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

图7园区业务支撑平台

7.2建设要求

7.2.1时空信息系统

园区应建立自身的时空信息数据库,基于园区电子地图,实现对园区基本概况、规划布局、建设用地、企业生产等数据的展示、检索和统计。

时空信息系统应具备时空信息数据统一管理与服务发布功能,提供地理编码、全矢量数据、全库搜索、在线个性化地图、建筑物三维及知识引擎等服务,并提供各类二次开发接口,为园区可视化展示及各类管理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7.2.2云平台

园区云平台建设应积极对接优秀的云服务供应商,为园区企业和园区自身的重要业务提供云计算、服务器托管、异地灾备等服务。

7.2.3数据共享交换

鼓励园区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对各部门和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编目管理,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形成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7.2.4数据管理平台

建立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计算和数据治理,实现园区数据资源的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和分析。

8.园区管理平台

8.1建设内容

园区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协同办公、招商引资、物业管理、园区资源库管理、产业分析、项目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指挥和环保管理等。

图8园区管理平台

8.2建设要求

8.2.1协同办公

协同办公应实现公文及督办处理、协同管理、审批管理、通知中心、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宜支持知识管理、公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应支持移动办公,可通过Android、iOS系统的移动设备访问。

8.2.2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应实现招商展示、引资管理、招商项目管理等功能,实现企业从意向登记、洽谈、跟进到签约的全过程管理。

8.2.3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应实现建筑管理、人员管理、收费管理、维修管理、租售管理、停车管理、抄表管理、巡更管理等功能。

8.2.4园区资源库管理

园区应建立园区资源数据库,包含园区基础库、企业库、项目库、行业库、专家库等。

8.2.5产业分析

产业分析应采用电子地图或数据可视化方式,对园区企业发展、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地块经济贡献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展示。

8.2.6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应实现立项、进度管控、重点项目看板、文档管理等功能,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8.2.7能耗管理

建立园区重点用能单位电能、天然气、蒸汽和煤等重点能源的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能耗预警和节能监管等功能。

8.2.8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应实现企业安全信息(企业台帐、资质证照、安全管理员)、自查自纠、隐患排查等信息管理和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8.2.9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应动态呈现园区运行状态、人员动态、突发事件等信息,实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应急联动等功能。

8.2.10环保管理

园区应建立系统对污染源、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等进行监控,全面掌握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情况,实现对园区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和预警。

9.园区服务平台

9.1建设内容

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园区之窗、招商服务、政务服务、党建服务、融资服务、协同创新、智能应用共享、产业链协作、产能共享、物流协同、公共服务等。

图9园区服务平台

9.2建设要求

9.2.1园区之窗

整合各园区的现有门户网站及其政务服务窗口,建设集园区管理机构、行政审批、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宣传展示及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入口和展示窗口。

9.2.2招商服务

招商服务提供通过全面展示园区的招商动态、空间资源等信息,便于企业在线进行空间资源预定、申请入驻材料提交等功能,并能够对入驻审批、招商对象资格审查等工作节点进行管控。

9.2.3政务服务

建设完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类在线政务服务,并对行政审批情况进行在线监测、集中受理和分配,明确专人持续跟踪。

9.2.4党建服务

建立党建动态、地方时政要闻、基层组织建设等板块,用于园区企业贯彻中央精神、宣传本地时政,并指导园区企业建设基层组织队伍。

9.2.5融资服务

9.2.6协同创新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搭建“素材库”、“模型库”、“IP资源库”和“企业痛点库”等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面向园区主导行业的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智能化的园区创新支撑体系。

9.2.7智能应用共享

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规范,提供统一的安全IT基础环境,搭建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架构的管理平台,通过共性技术支撑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应用、公共模块及公共技术的共享平台。

9.2.8产业链协作

搭建“互联网+产业协作”服务平台,聚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增强园区企业的协作能力,打造园区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助力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升效率,实现可盈利、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新模式。

9.2.9产能共享

通过对园区内企业产能信息的大数据采集,对园区各产业产能情况进行分析和发布,实现剩余产能的分享。

9.2.10物流协同

通过协同物流系统,构建具有跨园区主导产业供应链特征的物流协同功能,形成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物流协同能力。

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监调度水平以及对物流信息的分析预警能力。

鼓励经营模式创新,引导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新环境下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9.2.11公共服务

整合园区服务资源,构建统一的在线服务入口,立体化服务渠道,实现需求与资源的连接,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闭环,实现对外服务与内部管理的一线贯通,从而实现传统园区服务向O2O线上线下园区服务的转变。

1)服务中心:

提供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入口,并向公众公开详细的服务内容和须知信息,服务项目包括入驻申请、报修、租金查询、会议室预订等。

2)用户中心:

为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自定义服务入口,供用户快速申请,并提供服务流程跟踪功能。

3)活动中心:

为园区从业者、居民提供在线活动浏览、活动报名、往期活动资讯浏览等功能。

4)生活中心:

为个人用户提供园区内商户介绍、优惠、促销、活动等讯息的浏览功能,并建立互动评价机制。

10产业发展智能化

10.1建设内容

园区应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按照《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加快发展智能产业;

园区企业特别是规上企业应逐步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产业智能化建设应在行业内普及数字化装备,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建设应用工业互联网,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加快向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

图10产业发展智能化

10.2建设要求

10.2.1发展智能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