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90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docx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第8单元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

第八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

这一规定()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表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D.通信设施的完善

5.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6.下图是小慧同学复习科举制度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7.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

B.郭沫若——《女神》

C.茅盾——《雷雨》

D.老舍——《骆驼祥子》

8.《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抗战时期,以此为题创作了鸿篇巨作《愚公移山》的画家是()

A.徐悲鸿B.齐白石

C.曹禺D.茅盾

9.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

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愚公移山》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D.《狂人日记》

10.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二、材料题(11题16分,12题14分,共30分)

11.张謇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下面让我们一起追随某电视台的报道,通过对张謇人生历程的了解,来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

材料一闻知天下

他(右图人物)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被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

喜讯传到家乡不久,他父亲就撒手人寰,按清朝规矩,他得在家守制3年。

1898年他到北

京销假,此时正值“百日维新”时期,他的恩师翁同龢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

(1)他为何弃官而兴办实业?

(4分)

 

材料二财经报道

据某电视台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与了9个公司的投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

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12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

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2)张謇创办的企业,在哪一时期发展很快?

为什么?

(4分)

 

材料三实话实说

张謇先生因病去世,他的企业也随之衰落。

对此,人们如是说:

胡适: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

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

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

(3)上述两位人物是如何看待张謇的?

胡适称张謇的失败是“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

你认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

(4分)

 

(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12.近代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完成探究任务。

【史料说史】

材料一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分)

 

【图片展史】

图一图二

(2)图一报纸创刊于哪一年?

它有什么地位?

(4分)

 

(3)图二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叫什么?

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哪些书籍?

(4分)

 

答案

一、1.C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表格时间不相符,④错误,B、D两项排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③正确,A项排除,故选择C项。

2.D解析:

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时清朝还未灭亡,A项排除;1913年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此时的北京政府不可能决心铲除三座大山,B项排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抵制作用,C项表述错误,排除。

“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

3.D解析: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取消了“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故选择D项。

4.B解析:

表格主要归纳了近代发式、服饰、称谓、礼节等的变化,由此可见,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故选B项。

5.A解析: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择A项。

6.D解析: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故选择D项。

7.C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艺术成就。

《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故选择C项。

8.A解析:

《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故选择A项。

9.D解析:

《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作品,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择D项。

10.D解析:

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由此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的共同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择D项。

二、11.

(1)他认为官场险恶,决心远离官场;《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为要挽回中国利益,必须发展实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3)肯定了张謇的功绩。

原因:

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中国大量倾销棉织品,纱厂的商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说明: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2.

(1)在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1872年。

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商务印书馆。

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对。

因为当传播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时,大众传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使人们“开卷有益”;当传播的内容反动消极时,大众传媒就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