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91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docx

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教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1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设计理念

在学习与探究中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体会乘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说一说有关乘法口诀。

对口诀。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师:

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独立观察、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提出乘法问题。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通过学习,感受乘法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知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三、练一练

⊙⊙⊙⊙⊙⊙  ⊙⊙⊙

⊙⊙    ⊙⊙    ⊙⊙

⊿⊿⊿⊿⊿⊿⊿⊿

⊿⊿⊿⊿ ⊿⊿⊿⊿

¤¤¤¤¤¤¤¤¤

¤¤¤¤¤¤¤¤¤

允许学生说出新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口算乘法

(数学信息略)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接着创设一幅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画面,用实物幻灯出示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玩游戏的图片。

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为。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2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设计理念

计算教学应当以算理的理解为主,并能适当运用。

因此本课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10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 40是几个十?

120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独立思考并完成。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和知识准备。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10个2相加是20。

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明确说明计算时所运用的算理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1、说说体会。

2、完成作业。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3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

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针对各类信息提出乘法问题,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猜一猜够不够。

 

探究得出估算方法: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581×2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

完成课堂作业。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8×29≈240

答:

带250元够买门票。

 

教学内容

练习课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4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引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举例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

回顾刚学过的新知识。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案。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用多种方法解决。

4、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发言。

四、作业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5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反馈。

估算。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反馈。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完成“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1、2、3题。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作业

独立完成。

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

因此在教案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6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数学意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课件。

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

1、口算乘法比赛。

2、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开小火车。

尝试练习(竖式)。

二、探讨交流

1、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2)、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3)、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      18 

18     × 3 

+18      ——

——      54  

54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并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

2、练习十七题第2题。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独立完成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布置作业

1、回答问题。

2、独立完成作业。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18×3=54(本)

18      18 

18     × 3 

+18      ——

——      54  

54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教学内容

连续进位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7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设计理念

一位数乘法中最难的就是连续进位的乘法,学生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这都是计算方法不当引起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多加关注和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2、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

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说说异同点。

通过例3与例4的对比,可以适当总结出笔算乘法的一些注意点,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从课外的一些练习册上找题目)

独立完成后反馈。

回答问题。

 

说说思路。

有挑战的练习学生更感兴趣。

四、课堂作业:

1、P80第1题。

2、课堂作业本。

独立完成。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8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设计理念

在练习中巩固和深化前几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准备

练习题,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知识铺垫:

情境引入:

524×6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只写得数)

500×7  21×4

320×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525

269×6=6564

4273×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其中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5.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1、看题直接写得数。

 

2、找出错误并纠正。

 

3、列式计算。

反馈校对。

 

计算比赛:

看谁算得对又快。

在各类练习中巩固和深化前几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三、课堂练习:

1、345×4 89×6

798×3 69×5

独立在听课笔记上完成。

指名板演。

四、作业: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设计者

陈晓宏

课时

第 9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与以往知识的联系,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板书:

0+0+0二0

教师:

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板书:

0×3二0

教师:

“0×3”表示什么呢?

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问:

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教师:

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板书:

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小结: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