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280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

5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26课时

课题

8成语故事

 

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

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

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

(师出示)自()()()

   小组处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

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

   师:

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

自相矛盾。

(课件演示)

   盾:

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

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师: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

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师:

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

是怎样学习的?

(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

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课件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

(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

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课件演示)

师:

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品味语气、语调。

   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师:

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Flash动画,通过看Flash动画,进一步理解原文。

7.学生分小组表演:

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演一演。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要前后一致。

(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      

师:

那个人买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级交流讨论: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你悟出什么道理

师指导点拨:

(课件演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的人。

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五)总结学习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师:

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

(课件演示)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到讲台上表演本课,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27课时

课题

8成语故事

 

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第二课时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文中谁在说大话呢?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

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

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28课时

课题

9、推敲

教学内容

9、推敲第一课时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

左窄右宽;

斟、酌:

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

上小下大。

贾:

上宽下窄。

愈:

上大下小。

唐:

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29课时

课题

9、推敲

 

教学内容

9、推敲第二课时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即使……也……”造句。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

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30课时

课题

10.嫦娥奔月

 

教学内容

10.嫦娥奔月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

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设疑: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奔月?

“奔”是什么意思?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昆仑山除害奸诈贪婪闯威逼洒满银辉企盼后羿逢蒙百宝匣树影婆娑

(2)解词: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威逼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周旋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31课时

课题

10.嫦娥奔月

 

教学内容

10.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32课时

课题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内容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难点

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2.复习指导几种查字典的方法。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

a.音序查字法

 如果只知道某个字的读音,还想知道这个字的写法和字义时就用音序查

字法。

b.部首查字法

知道某一个字的字形,还想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时就用部首查字法。

C.笔画查字法

不知道某个字的读音,也不知道字形时就用笔画查字法。

这个较少用,不要求学生记。

2.导入:

今天我们学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指名读,齐读

二、点拨自学课文

1.师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并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3.学生分组学习

4.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指名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什么叫“拦路虎”?

(结合教学第一自然段)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一.二自然段)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第三.四自然段)

(4)如何查字典?

(第三.四自然段)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3.小结: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知道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熟读积累

1.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4.齐读全文。

5.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作业布置:

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汤涧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共案

主备人:

王小青第33课时

课题

12.伊索寓言

教学内容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

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狐狸和葡萄》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  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  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