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05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二Word文档格式.docx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2.影响教育目的德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

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而必须科学地考虑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3.试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等。

优点在于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

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

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保证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缺点:

但其否定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体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4.试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的观点是:

要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

积极意义:

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其次,提出了培养“自有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提成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不足之处:

首先,以“人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次,过分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观点有哪些?

★★☆☆☆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7.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教育体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教材、教师队伍和教育的外部条件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

3)加快教育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

4)加快课程改革和助学改革;

5)进行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完善督导评估制度。

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

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8.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章

1.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3.学制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校的教育设施;

二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4.学校教育制度按照发展历史可分为:

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

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根据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分: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根据形式上,分为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制学校。

5.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

6.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7.1902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即壬寅学制,该学制只颁布没有实行;

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是中国实现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北洋军阀统治下,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

学制。

8.新中国诞生之前,广大解放区的教育分为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9.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从而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0.1985年,颁布了《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改革的措施是:

把基础教育权力交给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1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学制产生的动力和原因。

12.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1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4.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5.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6.朱熹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把儿童教育和青年教育作为一个统一过程来考察的人;

17.我国义务教育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基础教育为12年;

18.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核心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9.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0.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体系得最终形成;

22.构建由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所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将是促进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23.现代教育体系,形式上包括: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

在类型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在资格体系上包括学历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1)到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2)结构上确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种类型。

3)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4)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的制度;

5)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

2.二战以后学制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学制改革,不断完善本国学制,在这些改革中显示出一些新的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

各国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样化;

a层次增多;

b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c与新兴产业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4)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3.义务教育的含义以及推行义务教育的原因?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得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由于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对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

2)资本主义社会以社会民主为中心的政治、社会活动,也要求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通过普及国民教育来养成公民意识。

概括起来说就是义务教育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

4.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是什么?

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

4)学制发展因素;

5.试述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明确了义务教育要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核心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6.简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意味着,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

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

概括起来,时间上延展和空间上包容公共构成了终身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分别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生生存。

同时,实施终身教育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寻求教育的协同作用。

7.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立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

1.1839年,马萨诸塞洲在贺拉斯·

曼的努力下,通过立法批准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州立师范学校。

2.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劳动的特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

5.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

6.骨干教师成长四阶段:

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7.发展性,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9.师生关系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

10.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11.我们可以从互动的发起者、频率、内容、效果等方面分析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

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和专业团体;

6)专业地位;

2.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的劳动本质特点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劳动,具体特点表现在:

1)劳动对象的多样性;

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需要有创造性的;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行为。

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学生的发展,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完善,总之是精神性的成果。

3.教师应扮演那些角色?

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发挥的职能和要求,现代的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角色:

1)诊断者;

诊断的目的是在于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不仅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还有个性差异;

2)传授者;

教师所以应该成为传授者,这是由于教师承担着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要做好传授者,最重要的条件是:

首先是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注重修养,品行端正;

其次是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技能。

3)传导者;

传导者要发挥两方面的指导作用,一是学习指导,二是生活指导;

4)评论者;

教师要成为良好的评论者,首先,要端正评价观;

其次,教师要掌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评价方法;

最后,教师要学会激励的策略;

5)管理者;

6)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指教育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7)协调员;

教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是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此题又可分为三个简答题,题目分别是三个小标题)

教师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扮演好时代赋予的角色,就要具备多方面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a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基础上;

这不仅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需要,而其还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b良好的人品;

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以身作则,良好的人品是成功教育的条件;

c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教育工作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对乐群性要求比较高;

d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爱好兴趣。

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也必须掌握;

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

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

c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

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教师必须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了解该学科的最前沿;

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a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

b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个方面的看法,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灯。

c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工作、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d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教育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5.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诊断者?

首先,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个性发展心理学等;

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观察、碳化、问卷等;

最后,教师要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

6.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指导者?

1)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等;

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权威和裁判;

3)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4)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

5)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心的快乐,在指导时才有说服力和示范性;

7.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好的研究者,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具体说,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就能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8.教师为什么要成为协调员?

教师所以要成为协调员,主要是由于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教育活动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是家庭、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

在这个系统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因此,他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要作用。

9.教师专业发展所包含的内容?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做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上。

10.教师参加工作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专业的发展?

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1)参加培训2)专业阅读3)网络学习4)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5)教育考察与观摩6)校本教研与培训7)行动研究;

1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里?

★★★★☆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的表现。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3)创造性,这是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社会。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尊师爱生;

虽然处于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双方有平等的人格地位,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3)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了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1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从学校管理层面说,可以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减小班级规模,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2)从教师层面说,教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学生的意见;

并以身作则,切己体察;

多创造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

3)从学生层面说,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发挥主动性,多提问,多寻求教师的帮助;

形成理解教师、帮助教师的学生文化;

14.问什么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5.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首先,从教师方面说,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

其次,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16.学生的本质特点有哪些?

1)发展性;

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2)有潜能;

即学生有巨大的多方面的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5)独立性;

学生是独立的权利主体;

享受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17.辨析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的地位有两种不同观点★★☆☆☆

持教师中心论的人,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指挥;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只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过分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持儿童中心论的人;

此观点也是片面的,它只强调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