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65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7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全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就是湘东区湘东小学的教师——张霞,我说课的内容就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位置》。

我的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与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与挑战性的活动。

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就是本课重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就是本课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讲解法

(2)情境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激趣法(4)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

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游戏导入   

上课开始,我通过让学生介绍同学的位置,大家猜一猜她就是谁的游戏,有效地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新方法的需要,引出课题《位置》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

结合具体情境——教室中的座位,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有关列、行的规定(板书:

竖排——列,横排——行),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同学位置,接着又通过说好朋友的位置,巩固新知。

(板书:

三位同学的位置)

2、认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分数乘整数》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它就是在分数加减法与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与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因为分数乘整数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与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所以设为重点;而且学生只学过整数的乘法与分数加减法,并未接触分数的乘法,所以本节课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就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

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灵活设计,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帮小新解决这个问题。

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

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就是加法,一种就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关系?

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并通过PPT的展示,生动地把加法与乘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

汇报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算。

并讨论就是怎样算的,无形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边学边练,注重应用,巩固掌握。

  本课教学针对重点、难点,完成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强化认识,注重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同时练习注意层次的安排,最后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意义,瞧图列式,多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多练习计算强化对法则的应用与理解。

(3)对比练习。

兼顾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设计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业布置:

练习一:

第3、4、5、题。

通过本节课,我力求达到如下效果:

在谈话中引出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乘整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与例2。

例1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就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2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与‘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就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与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就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

这就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

所以本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与验证中自主体验与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与动手操作法为主。

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

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就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

您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不?

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

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就是:

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就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就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就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

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

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

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就是:

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就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结果后,问:

您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

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

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就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尝试列式;

组织折纸实验;

2、学生汇报,引导理解方法A与B。

师:

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师:

在折出的长方形里,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师:

还有不同的分法不?

第二步:

教学4/5÷3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选方法A?

从中说明方法C与A相比有什么优点?

第三步:

拓展,实验与验证

1.师:

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就是不就是也与刚才两题一样呢?

2.反馈交流。

观察:

算式(形式上瞧)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归纳:

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除转化成乘,整数转化成几分之一。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形式训练。

7/15÷4=7/15×()

5/16÷6=5/161/8

3/10÷5=()()

2.计算训练。

(要求写出过程)

2/3÷45/6÷53/8÷64/9÷7

3.应用:

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

整个练习的设计突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安排了应用练习,尤其就是第二题,还注意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与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

《圆的认识》说课稿

龙洞小学六年级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

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就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就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

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

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与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与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

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就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就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让她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

五辆车,问:

您最喜欢乘哪辆车?

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

学生讨论、交流。

(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导入:

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就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不?

(设计意图:

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

在体现了社会性与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

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

(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

您就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

您就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

您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

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瞧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装车轴。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就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

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

您就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

它们都就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

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这样的线段您能画几条?

您还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

半经r。

学生判断

问:

您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不?

(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

懂得: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您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不?

为什么?

3)汇报:

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

直经d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

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您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不?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

在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您要选择哪辆车?

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

尤为重要的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巩固练习

第88页第一题。

(学生回答后让她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就是圆。

填表。

(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

0.24

1.42

d(米)

0.86

1.04

判断题:

经过圆心的线段就是直径。

()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

直径的长度就是半径的2倍。

()

操作题

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您能帮她找到圆的圆形心不?

同时请您说说您就是怎样做的?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5、扩展题:

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

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

它的半径应就是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与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说一说您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就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内容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与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特别就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二、目标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也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六年级的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所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

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就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都就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与极限思想的感受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以及她们现在的知识水平。

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与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1)长方形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就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解决。

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问题:

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就是一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引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就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

(2)实验操作: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

请同学们试试瞧,就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

(3)课件展示

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就是不就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4)得出结论:

启发1:

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

启发2:

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再次展示动画。

设圆的半径为r

启发学生寻找规律,由圆的周长为2πr,推导得出长方形长为πr,宽为r,

圆的面积

4、实际应用

(1)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求小狗活动范围的最大面积问题?

(2)例题讲解

例题1: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24分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注意书写格式:

1)写出公式2)代入数字3)计算结果4)写出单位。

(3)巩固思考

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桌,妈妈让她求桌面的面积。

您能够帮助小明回答不?

(4)巩固练习

例2.一个圆形花坛,周围栏杆的长就是25、12米,这个花坛的种植面积就是多少?

(π≈3、14)

练习:

1、判断题

(1)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圆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2、把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3.一块直径为40厘米的圆形铝板上,

有4个半径为5厘米的小孔,这块铝板

的面积就是多少

5、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

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就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3)已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就是否也可以求圆的面积呢?

如何求。

6、布置作业

P113练习4、3

(1)—2,3。

P106习题4、3—1,2。

六、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概念: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推导: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转化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3、面积计算公式:

《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它就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