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97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阶段测试题

考生注意:

1.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Cl-35.5K-39I-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

C.光合作用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其中有错误的是

CO2→

稀盐酸和石灰石

ABCD

石蕊溶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MnO2

燃烧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高温

H2O2=====H2

↑+O2↑4Fe+2O2====Fe3O4

Mg+O2====MgO23C+2Fe2O3====4Fe+3CO2↑

6.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7.今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

应对都市化挑战”。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8.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还原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C.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11.工业上用氯气[Cl2]和熟石灰[Ca(OH)2]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则此反应中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H2OB.CaCl2C.Ca(ClO)2D.CO2

12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是

13.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1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5.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200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

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有66个原子

B.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

1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氢、氧

元素组成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

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氮气充入食品包

装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脱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

A.5:

l:

2B.2:

1:

2

C.1:

l:

lD.2:

3:

1

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

20.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21-23小题每空2分,27(3)2分,其余每空1分,共37分)

21.请用符号表示:

(1)1个氯原子;

(2)两个过氧化氢分子;(3)3个镁离子;

(4)氯化铁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22.硝酸可发生反应:

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反应。

(2)X的化学式为,推断的依据。

23.有化学反应A+B=C+2D。

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

D_____________g

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___。

24.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微粒共有种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只有(填序号,下同)。

(2)C、D表示的微粒相同之处有

等。

25.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

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

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26.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是,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进行吸附。

(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27.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

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

KI和I2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3)

日本地震后,个别居民抢购食盐。

假设某人经医生确认,每日需要补充166mgKI。

已知每千克某品牌碘盐中KIO3的加入量为42.8mg,如果用该食盐替代碘片提供治疗辐射所需的碘元素,则每日需食用该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三、实验与探究(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

的可燃气体,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图B处产生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

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碳酸钠(Na2CO3)。

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3)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O2的哪些性质?

、。

30.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四、计算题(共7分)

31.将11g含少量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碳酸钙固体,加入到43.8g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CO2气体4.4g。

请计算:

原固体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