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13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docx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

前言

说到传统文化,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谁?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

孔子。

不过,孔子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

每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区别。

老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多得保留了原本,春节,元宵,中秋等等等等。

而年轻一代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观念似乎渐渐淡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正在迅速扩散。

每逢洋节,商场随处可见洋气息。

这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

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起,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1.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在人生态度上,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

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

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及分析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8%的人对四大名著阅读过多遍,9.0%的人阅读过一遍,而只阅读过其中一二本的大学生占到了70.1%,从未阅读过的人也高达16.2%。

问及是否擅长诸如中国象棋、二胡、剪纸或书法等传统技艺时,仅有2.4%的人表示很擅长,57.5%的人表示会一点,还有33.5%的大学生曾经学过但已忘记,而一点不会的大学生也占到了6.6%。

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2个常识性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

第1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运动的,当被问及蹴鞠起源于哪个朝代时,只有6.6%的大学生回答正确。

第2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科学文化常识的,当问及《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虽然正确率达到了87.6%,但是竟然也有同学说是周杰伦。

这2个问题都算比较常识的,但是正确率都不是很高,甚至还有比较离谱的回答。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普及还十分不足。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认同:

兴趣不高,但理性上认同

首先,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春节传统习俗的态度,结果显示,对吃年夜饭的认同度最高,大学生也很认可贴春联、拜年和给压岁钱等春节传统习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并非盲目认同传统,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

例如,在放鞭炮习俗上,有90%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后可以继续保留”,尽管没能深入地调查“如何改革”,但是放鞭炮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应该是他们思考的着力点。

再如,各有一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贴春联、拜年或给压岁钱等习俗,也应该进行改革。

从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在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

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现代

行为倾向并非行为本身,它是一种行为意图,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准备状态。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的调查,更能体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调查发现,首先就增加法定节日而言,中国传统佳节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节日情结;而圣诞节以35.9%的被选率位居第二。

其次就挑选两本书进行阅读而言,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专业书籍外,其他五本书的被选率相差无几,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学生更青睐“走遍美国”和“日本漫画选集”两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阅读趣味,功利性阅读、读图时代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结合前面提到的阅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问题,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阅读承载传统文化的书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革,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板着面孔说教只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疏离传统文化,一味迎合青少年的趣味无疑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针对传统文化现状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青少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学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

当好这个主角,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是要在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方面努力,除了强化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外,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区域课程或本校课程,大学可以增设传统文化素养课程和讲座;二是充实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再好,没有相应的师资,仍然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效益;三是在评价上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如何在考试中体现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素养指标纳入青少年素质体系是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

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魂魄,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被割裂,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诸如舍身报国的爱国情怀、刚健自强的立身精神、天人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道德传统、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等,再如兼爱天下、舍生取义、厚德载物、乐群贵和、悲天悯人、通达权变等的精神思想。

进行传统文

转变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积极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寻找与当代青少年接受心理相适配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既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教育,更要重视以感悟和体验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使青少年不仅知晓而且喜爱,并最终化为行动。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

2.《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

3.中国传统文化网

4.中国教育在线

5.中国大学生青年网

附录一:

《二泉映月》是什么乐曲?

有93.4%的大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选择了二胡曲,选择笛子曲的有4.8%,选择唢呐曲的有1.8%,没有一个人选择钢琴曲。

当被问及“嫦娥奔月”与什么节日有关?

,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常识问题,居然也有6.6%的大学生回答错误。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科学文化常识的,当问及第一台地震仪的发明家是谁?

,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张衡,正确率达到了97.6%。

附录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8%的人对四大名著阅读过多遍,9.0%的人阅读过一遍,而只阅读过其中一二本的大学生占到了70.1%,从未阅读过的人也高达16.2%。

 

 

问及是否擅长诸如中国象棋、二胡、剪纸或书法等传统技艺时,仅有2.4%的人表示很擅长,57.5%的人表示会一点,还有33.5%的大学生曾经学过但已忘记,而一点不会的大学生也占到了6.6%。

 

小组成员:

朱欣尉英语120131208031

林卓栋英语120131208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