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81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德阳教学点《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属于汽车轮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A)A.使用寿命B.耐磨度C.抗拉强度D.抗压强度2.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B)A.朱兰B.菲根堡姆C.戴明D.泰罗3.我国自(C)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A.1960B.1976C.1978D.19814.返工费属于(B)。

A.外部故障成本B.内部故障成本C.鉴定成本D.预防成本5.(B)是调查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价格反映,摸清适宜的价格,新产品如何定价,为本企业确定产品目标成本,寻求适宜的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A.产品调查B.价格调查C.市场需求量调查D.流通渠道调查6.(D)又称产品设想,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A.产品设计B.产品计划任务书C.产品总体方案设计D.产品构思7.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6σ范围内的概率或可能性约为(A)A.99.73%B.95.45%C.68.27%D.80.25%8.工序能力定量表示为:

Cp=T/60,其中T表示:

(B)。

A.标准偏差B.产品的公差范围C.不合格品率D.分散幅度9.(D)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加工产品的一定数量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A.首件检验B.装置检验C.自动化检验D.巡回检验10.(A)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主要内容,它阐明了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所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11.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最后一个过程是(D)A.设计过程B.销售过程C.运输过程D.使用过程12.(D)是指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A.质量检督B.质量检验C.质量检查D.质量审核13.质量改进中,(A)是通过控制,消除急性故障,维持现有的质量状况。

A.防守型改进B.进攻型改进C.消极性改进D.积极性改进14.下列方法中,有助于认清目标并确定自己与本行业领先水平之间差距的是(A)。

A.水平对比法B.调查表法C.分层法D.因果图法15.若短时间内有不熟练工人替岗,则直方图所呈现的形态最可能为(C)。

A.偏向型直方图B.双峰型直方图C.孤岛型直方图D.锯齿

型直方图16.在我国现阶段,(A)在宏观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A.政府B.行业自律组织C.消费者协会D.社会舆论17.质量监督的依据是(C)。

A.顾客对产品、服务的基本要求B.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C.国家和政府制定的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D.ISO9000族标准18.(B)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

A.1900B.1903C.1905D.191019.以下(D)由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颁发。

A.PRC标志B.标样标志C.SG标志D.长城标志20.一般来讲,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D)A.25%-40%B.20%-40%C.10%-50%D.0.5%-5%21.(A),可靠性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靠性指标已成为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A.20世纪50年代起B.20世纪60年代起C.20世纪40年代起D.20世纪70年代起22.贯彻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的要素是(C)A.质量文件B.质量目标C.质量体系D.最高管理者23.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C)A.P阶段B.D阶段C.A阶段D.C阶段24.矩阵图的最基本形式是(B)A.T型B.L型C.Y型D.C型25.在散布图中,当x增加,相应的y减少,则称x和y之间是(C)A.正相关B.不相关C.负相关D.曲线相关26.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中的平均值(x)表示(D)A.数据的分散程度B.数据范围的间隔C.数据值的大小D.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27.在画因果图、树图、亲和图时,可以运用的方法是(C)A.分层法B.水平对比法C.头脑风暴法D.流程图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三种保证模式”是指(BCD)A.GB/T19004.1-9004-1B.GB/T19001-ISO9001C.GB/T19002-ISO9002D.GB/T19003-ISO90032.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直接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和扩展,它涉及到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企业活动,以及企业完毕的有关活动。

这方面的质量成本包括(ABCD)。

A.无形质量成本B.使用质量成本C.供应商质量成本D.设备质量成本3.新产品开发决策后,应将具体的顾客和一般的市场要求、期望转化成产品规范,在产品规范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BCD)。

A.性能特性与感官特性B.包装、质量验证和保证C.安装布局或配合D.适用的标准和法规4.影响工序因素一般包括(ABCD)。

A.操作者B.机器设备C.材料与工艺方法D.测量环境5.工序检验是指在其加工工序完毕后进行的检验,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

一般有以下几种检验方式(ABCD)。

A.首件检验B.巡回检验C.装置检验D.逐件检验6.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ABCD)。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和作业指导书7.质量改进的环境的要求有(ABCD)。

A.要有以满足顾客要求和设置更强竞争目标为中心的、新颖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质量改进目标B.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公开交流、沟通和合作C.应对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认可D.应对企业全体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8.散布图的分析判断方法有(ACD)。

A.对照典型图例法B.指数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简单象限法9.可能对产品提出明确质量要求的情况有(ACD)A.合同环境B.非合同环境C.法律法规D.技术规范10.属于质量成本的内部故障成本有(AC)A.废品损失费B.保修费C.返工费D.工序控制费11.营销人员素质包含的因素有(ACD)A.专业知识B.售后服务C.销售技术D.责任心12.为有效进行采购而由供需双方制订的联合质量计划一般要包括的内容有(ABD)A.经济B.技术C.市场D.管理13.按原因一般将检验差错分为(ACD)A.粗心大意(无意)差错B.“致命”差错C.有意差错D.技术差错14.为打破和超越现有的质量水平而制定的“突破性”目标所包括的指标有(BCD)A.顾客投诉率上升10%B.三包费用降低50%C.合格品率达到98%D.废品率由25%降至5%15.质量审核一般包括(ABCD)A.产品质量审核B.质量体系审核C.过程质量审核D.管理评审16.在我国工厂中的“两图一表”通常指(ACD)A.排列图B.流程图C.因果图D.对策表17.宏观质量管理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包括(ABCD)A.行政监督B.法律监督C.社会舆论监督D.消费者监督18.认证制度一般包括的内容有(AB)A.产品和质量体系认证B.认证机构的认可C.颁发生产许可证书D.企业认证三、名词解释1.质量体系检查质量体系检查是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的检查和评定。

2.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的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情况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3.排列图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4.系统图系统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示图,亦是一种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

5.质量改进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4对质量改进下的定义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实惠,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6.质量审核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给质量审核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7.成品检验成品检验也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是对完工后的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

8.可追查性可追查性,又称可追溯性,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

9.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0.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也即在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标准条件下,工序呈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

11.质量螺旋质量设计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所谓质量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提出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或质量等级),选择主要的参数,规定多种性能参数经济合理的容差,或制定公差标准和其他技术条件。

12.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13.可靠性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

14.质量方针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15.接收概率指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

为接收概率。

16.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然后根据一定的判断标准来判断该产品是否合格。

17.工序能力指数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

18.质量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19.服务补救是指组织为重新赢得因服务失败而已经失去的顾客好感而作的努力。

包括5个步骤:

道歉、紧急复原、移情、象征性赎罪和跟踪服务承诺,是企业向顾客公开表述要达到的服务质量。

20.成品检验又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

对完工后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不入库,以确保用户利益和企业自身的信誉。

四、简答题1.什么是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包括哪些内容?

答: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改进是使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

质量改进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改进的对象。

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两个方面。

(2)质量改进的效果在于突破。

质量改进的最终效果是按照原计划目标高得多的质量水平进行工作。

(3)质量改进是一个变革过程。

该过程必然遵循PDCA循环的规律进行。

(4)偶发性缺陷和长期性缺陷。

既要及时排除产品的质量缺陷,又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继续提高。

2.PDCA循环及特点。

答:

PDCA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形象化。

3.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的区别。

答: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

(1)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理结果转变为管理因素。

(2)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3)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

(4)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5)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4.抽样检验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答:

抽样检验的优点有:

明显节约了检验的工作量和费用,缩短了检验工作周期,减少了参加检验的人员和设备。

抽样检验的缺点是具有一定的错判性。

抽样检验适用于:

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带有破坏性检验的产品或工序,外协件、外购件成批进货的验收检验,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和工序,检验成本太高的产品或工序,漏检少量不合格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等。

5.简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答: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集合。

具有如下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

满意;质量管理体系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6.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答: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工业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首先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质量教育工作。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

质量管理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思想、基本原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是职工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和教育。

(2)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依据。

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类。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管理标准是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行政和经济管理机构为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

(3)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工作包括精密测量、理化试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零部件的互换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手段。

(4)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资料。

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运动的发展规律,必须深人实践,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齐全的、准确的信息资料。

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

(5)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严密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7.简述开展质量成本工作的意义。

答:

开展质量成本工作,①有利控制和降低成本;②有利贯彻质量责任制;③有利满足顾客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需要;④促进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⑤有利监测和评价质量体系。

8.如何描述质量特性?

答: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

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于用户需要的程度。

体现在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产品质量特性人含义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的。

用产品质量标准(或技术标准)衡量。

具体包括物质方面、操作运行方面、结构方面、时间方面、经济方面、外观方面和心理与生理方面。

9.参数设计与容差设计的方法。

答:

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系统中所有参数(包括原材料、零件、元件等)的最佳水平组合,从而尽量减少外部、内部和产品间三种干扰的影响,使所设计的产品质量特性波动小,稳定性好。

容差设计的目的是在参数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参数

合适的容差。

容差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各参数的波动对产品质量特性贡献(影响)的大小,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有无必要对影响大的参数给予较小的容差(例如用较高质量等级的元件替代较低质量等级的元件)。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质量特性的波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减少质量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元件的质量等级,使产品的成本有所提高。

因此,容差设计阶段既要考虑进一步减少在参数设计后产品仍存在的质量损失,又要考虑缩小一些元件的容差将会增加成本,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采取最佳决策。

10.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答:

(1)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

(2)系统的观点;(3)“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4)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5)预防为主的观点;(6)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7)经济的观点;(8)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11.简述质量成本优化措施。

答:

质量成本优化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前提下,寻求质量成本总额最小.质量成本优化就是要确定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

质量成本达到优化的几项措施:

(1)处于最佳点A的左面时,即当质量总成本处于质量改进区时,应增加预防费用,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当处于质量最佳区时,应维持现有的质量措施,控制住质量水平的最佳状态;若处于最佳点A的右面,即处于质量过剩区时,则应撤消原有的过严质量要求措施,减少一部分鉴定和预防费用,使质量总成本退回到最低点A处。

(2)增加预防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鉴定成本。

(3)增加鉴定成本,可降低外部损失,但可能增加内部损失成本。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成本优化,不能孤立地去降低质量成本构成中的每项成本,还应考虑各项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为了确定某项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还应考虑其他成本所处的情况。

12.简述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答:

根据控制界限作出的判断也可能产生错误。

可能产生的错误有两类。

第一类错误是把正常判为异常,即工序过程并没有发生异常,只是由于随机的原因引起了数据过大波动,少数数据越出了控制限,使人误将正常判为异常。

虚发警报,由于徒劳地查找原因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而造成损失。

因此,第一种错误又称为徒劳错误。

第二类错误是将异常判为正常,即工序中确实发生了异常,但数据没有越出控制限,没有反映出异常,因而使人将异常误判为正常。

漏发警报,过程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不合格品增加,也造成损失。

两类错误不能同时避免,减少第一类错误,就会增加第二类错误,反之亦然。

13.简述计量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答:

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基础工作。

没有单位制度和量值统一,工艺过程就不能正常控制,生产就无法进行,制定和贯彻技术标准与提高产品质量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致性。

计量工作的一致性必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并且要同国际上的计量制度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是指统一各种单位值,其目的在于保证各种测量结果的符合一致,使生产具有社会化意义。

(2)准确性。

要达到量值传递的目的,每次计量过程都必须保持一定范围内

的准确可靠,这就要求计量给出的数据能够经得起考验,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员对同一种量值的测量结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范围,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复现性,这样才能达到符合一致的目的。

测量结果不但要给出明确的量值,而且要给出误差的大小,可见,计量的准确性是保证统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3)可溯源性。

计量是从单位制开始的,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量值称为基准量值,复现这些量值的设备称为基准器,简称计量基准。

单位量值复现以后,要通过较低一级的标准器,逐级传递下去称为量值传递。

传递都规定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以保证同类测量结果在全国的准确一致。

这种为达到量值统一而进行的量值逐级传递的形式,即为量值的可溯源性。

(4)法制性。

计量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实现全国的计量单位制统一和全国的量值统一,国家必须制定和颁布有关计量的法律、命令、条例、办法、制度、规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涉及计量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因此,做好企业的计量工作,对于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14.简述设计评审的要素。

答:

既然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是把顾客需要转化为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术规范,因此,设计评审就应围绕满足顾客需要(即真正质量特性)、产品规范(即代用的质量特性)、确保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即过程规范)等方面进行评审。

具体评审项目包括:

(1)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

①将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术规范与产品规范中表达的顾客需要进行对比。

②产品在预期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③通过样机(样品)的试验对设计进行确认。

④非预期的使用和误用。

⑤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

⑥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国家和国际标准以及惯例。

⑦与有竞争性的设计进行对比。

⑧与同类设计进行对比,特别要对过去组织内外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2)与产品规范有关的项目。

①可信性和耐用性的要求。

②允差与过程能力的比较。

③产品接收准则。

④安装性、易装配性、贮存要求、货架寿命和可处置性。

⑤良性失效和失效安全特性。

⑥美学规范和接收准则。

⑦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

⑧诊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⑨标签、注意事项、标识、可追溯性要求和使用说明。

⑩标准件的评审和使用。

(3)与过程要求有关的项目。

①生产的产品符合设计的能力,包括特殊过程要求、机械化、自动化、部件的装配和安装。

②设计的检验和试验能力,包括特殊检验和试验要求。

③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规范,包括已被认可的供应品和分承包方及其供应情况。

④包装、搬运、贮存和货架寿命的要求,特别是与进出物品有关的安全因素。

15.简述如何做好对供应商的监督。

答:

监督供应商是为了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既定标准或适用性的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活动。

这里所指的监督,包括程序的、工艺的和产品的各种审核,以及购买者所执行的任何检验,监督也属于“早期报警”的范畴。

通常有两种监督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供应商的定期访问来实施监督;另一种是派驻厂代表执行对于某些重大产品或危及人身安全和重大影响的产品的经常性监督。

在我国,后者最常见的是各军兵种派到各承制厂的军代表。

近年来,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国家出口商品检验局对部分外向型企业也采取了“派驻厂员”的

制度。

如果执行的好,监督活动可以在产品不符合规格或不适于使用等故障之前,就让买方或用户获得早期报警。

但是达到这一目的是困难的。

因为监督工作难以使供需方都满意,这主要由于一些对适用性仅有很小或毫无影响的小缺陷,或文件中规定的一些要求虽不影响适用性,但确实影响所证明的状态;若驻厂代表职责不清,就会干涉过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出现的缺陷及其程度进行分级,加强对于解决质量问题以及工序控制的合作。

16.质量检验计划的总体安排包括哪些主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