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273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物态变化复习2

第五章物态的变化

(2)

一.教学内容:

1.汽化和液化

2.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沸点:

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④液体沸腾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

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四)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1.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人们从宏观特征来区别物质的状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自然界中物质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从物质的内部结构来考虑,人们发现了物质的一个个新的状态。

(1)等离子体:

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高温时气体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

(2)超固体:

是原子核构成体,中子构成体及黑洞这类密度很大物态的统称。

(3)软物质:

20世纪后期科学家认识到的一种物质形态,如:

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统称为软物质。

2.物态在改变着世界

从蒸气机到热管

(1)蒸气机的基本原理:

水沸腾变成蒸汽,高压蒸汽能推动活塞运动。

由蒸汽来驱动叶轮转动,这样的装置叫蒸汽轮机。

常用在远洋轮船和发电站中。

(2)热管的传热

在各种常见的材料中,铜的传热本领是很大的,但是20世纪后期研制成功的热管却比铜管的传热本领大上千倍。

热管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的中间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

当对管的一端加热时,吸收芯一端的液体吸热而汽化,蒸汽由热端跑到冷端,在冷端液化,冷凝的液体进入吸收芯,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

如此反复,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液化,把热从热端“运送”到冷端。

有人做过测试,在长度都是0.8m的情况下,一根直径为2.4cm的热管,其热传递本领相当于一根直径274cm的大铜柱。

3.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

高压锅、电冰箱等

附:

电冰箱的致冷原理

家用电冰箱的致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三大部件组成的,如图所示,电冰箱所用的物质是容易液化和汽化并且在汽化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

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电冰箱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蒸发器中汽化了的物质又不断被压缩机抽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并且放出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通过物质这样的循环,不断地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从而使电冰箱达到的效果。

4.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标:

温度的测量标准。

(2)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

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规定在标准气压下,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把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

(3)温度计

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其它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体的某些性质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显示温度的大小的)。

构造:

三种常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就是要使温度计的温度变得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测温前要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用适当的温度计,(要认清温度计的零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及单位)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又不要与容器相接触

(2)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观察温度时,应保持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垂直,温度计内液柱顶端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最后正确记录温度的读数和单位

由于体温计有独特的构造,如下图,所以在使用后要拿住上部用力向下甩几下,使升入直管中的水银能回到玻璃泡中。

【典型例题】

例1.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

如果甲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_____℃;如果乙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解析: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每次测量完体温要拿住上部向下甩几下,才能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才可再次测量。

如果没有甩,细小缩口上部的水银不会自动回到玻璃泡中,因此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甲人体温度低于原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示数不会改变,仍为38.2℃。

当乙人体温度高于原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会继续膨胀,达到人体温度38.5℃,因此本题的正确结果为38.2℃和38.5℃

正确答案:

38.2℃和38.5℃

考点分析:

考查体温计的正确使用。

例2.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案:

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会加快水温的降低,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考点分析:

蒸发制冷的原理,本题用的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例3.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

解析:

夏季的气温是较高的,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

因此A、B选项都不正确,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了,水的蒸发就减慢了,水从身上吸热的速度就随之减小,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由上面分析,正确选项为C和D。

答案:

CD

考点分析:

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4.如图把装有水的试管浸在沸水中,并继续加热,那么试管中的水()

A.不会沸腾

B.能沸腾

C.是否沸腾要看试管中装水的多少

D.是否沸腾要看加热的火力大不大

解析:

要看水是否沸腾,关键要看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要能继续吸热。

题目中虽不断对沸水加热,但沸水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

试管中的水放入沸水中后,吸热升温,当升到100℃时,试管内外没有温度差了,热传递不再进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由上面分析试管中的水只能得到一个条件“达到沸点”,缺少第二个“继续吸热”的条件,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正确选项为A。

正确答案:

A

考点分析:

考查沸腾的条件。

例5.“白气”是气体吗?

解析答案:

各种现象中的“白气”不是气体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很少的小水珠对光进行散射,看起来主要是白色。

考点分析:

对“白气”的正确认识。

例6.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云”,使得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

舞台上的这种“白云”形成的原因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析: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气态。

在低温或高压下,二氧化碳就成为固态,形状似冰雪,俗称为干冰。

当干冰处在常温常压下,它不经熔化就会迅速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产生升华。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

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就会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空中飘浮,就成为“白云”,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喷洒干冰就产生了类似“白云”的效果。

由上面分析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

选项B,C都说“白云”是气体,因此选项B、C是错误的。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气体是不能液化的,因此选项A也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D

(解决课前疑问)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下列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

2.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不同点有:

蒸发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沸腾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时自身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_____,沸腾时自身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_____。

3.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

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

4.在下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5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min,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前5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你还可以总结的结论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

B.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不能吸收到热量

C.正在熔化的冰高于0℃,因此不会熔化

D.正在熔化的冰低于0℃,因此不会熔化

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吸热,温度不变D.放热,温度不变

4.当水被烧开时,能看见水面上冒出“白气”,这白气是()

A.喷出的高温水B.水蒸气

C.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D.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液化,汽化,熔化

2.同为汽化现象,液体表面,液体的内部和表面;下降;不变

3.热水蒸气,冷眼镜,蒸发

4.酒精

5.b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二、选择题

1.D2.B3.B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