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691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版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作业 反思.docx

S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作业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八组成。

4篇课文是《晏子劝齐王》《诺亚方舟》《*三借芭蕉扇

(一)》《*三借芭蕉扇

(二)》。

这些课文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古代传说,有的是神话故事,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每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晏子、诺亚和孙悟空故事的同时,了解他们聪明机智,忠诚勇敢、热爱生活的品质。

“语文百花园八”,安排了儿化音、多音字、用词造句的字词训练,背诵古诗、看图想象说话写话;语文大课堂“采集本里学问大”,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采集本的内容要求把自己两年来的采集本整理一下,和同学交流交流。

语文百花园八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课程资源,创设情景,引发儿童口头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可通过锻炼提示、评价、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锻炼表达、倾听、应对的能力,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习惯。

单元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38个,会写的字15个。

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激发、引导学生读晏子、诺亚和孙悟空的故事,了解他们聪明机智、忠诚勇敢、热爱生活的品质。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通过锻炼提示、评价、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锻炼表达、倾听、应对的能力,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让学生接触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和外国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激发、引导学生读晏子、诺亚和孙悟空的故事,了解他们聪明机智、忠诚勇敢、热爱生活的品质。

2、培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教学进行默读、朗读课文的训练;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单元教学措施:

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默读、朗读课文的训练;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机智、忠诚勇敢。

3、学习课文之前充分利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引导学生读读导语,看看图,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友善于思考、活泼向上。

4、通过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让学生接触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和外国文化,而古典名著《西游记》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单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单元课时安排:

30晏子劝齐王2课时31诺亚方舟2课时

32三借芭蕉扇

(一)2课时33三借芭蕉扇

(二)2课时

语文百花园八3课时

30晏子劝齐王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晏子的聪明。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古代有一个个子很矮,他是齐国的人臣,有一天,他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捉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

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

“我今天是出使狗国,要钻狗洞。

”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

 同学们听了晏子的故事,觉得晏于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晏子为什么劝齐王?

2、晏子怎样劝说?

3、晏子与齐王百姓做什么?

4、求百姓现齐王做什么?

5、求白姓的结果是什么?

三、学习生字。

l、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识字生字。

3、教师范畴写。

4、学生书写。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前的语句指导(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晏子的话)

正确、流利地齐声朗读课文

二、分角声前的语感指导(点拨文中的比喻句)

三、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小组分角色朗读

2、加动作分角色朗读

四、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zháojíyúxiāzhīdàoshānshēn

()()()()

jīèzhuāngjiaquàngàojuéxīn

()()()()

2、比一比,再组词。

饿()决()稼()谁()

俄()诀()嫁()准()

3、在括号里各填上一对反义词。

(1)太阳从东方()起,在西方()下。

(2)百姓能吃上()饭,不再()肚子了。

(3)快要枯()的花儿被我救()了。

(4)下课了,()的校园立刻变得()起来。

五、板书设计

        河干,庄稼枯黄

(聪明机智)   晏子   劝    齐王

有什么用呢?

     求河神

也没有什么用     求山河

求百姓   听从   求谁

不再……       也不再……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后,我简单介绍晏子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关心百姓的疾苦,重视农业生产,提倡种桑养蚕等等,使学生对晏子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我特意用彩色粉笔板书“劝”,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中谁劝过谁,怎样劝,使学生对“劝”字的含义有个透彻的理解。

 

31诺亚方舟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识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在说出像船的基础上,由“船”导入“方舟”,最后导出课题:

诺亚方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自由交流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谁建造了诺亚舟?

 

(2)诺亚为什么要建造成方舟?

 (3)诺亚方舟的作用?

三、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淹没 地势

2、出示带有这些生字词的句子进行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大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淹没了城堡和关塞

(2)人们纷纷向声势高的地方逃命。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l、抄写生字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理解课文内容(诺亚对人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和平鸽象征意义的由来。

三、故事比赛

评选最佳小故事能手

四、作业设计

1、 看拼音写词语。

lùdìpiāofúhúnshēnbóbóshēngjī

()()()()

xiàngzhēngqīnxièchōngzúyíwàngwújì

()()()()

2、扩词。

灾()()()退()()()

暴()()()备()()()

3、写句子。

……像……似的……

像似的。

一望无际。

4、用“√”划去()里的错别字。

(1)、您的嗓子(正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

(2)、狐狸叼起肉,(钻砖)到树洞里去了。

(3)、小明(愿原)意帮助同学。

(4)、小猴子伸手去(劳捞)月亮。

(5)、他(刚钢)一张嘴,肉就掉下来。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  诺亚  造方舟  鸽子带来水退的消息

放动物、植物种子   (象征和平与希望)

储备食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说,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洪灾,一个叫诺亚的人造了一条巨大的船,在茫茫的水面上漂流躲过了洪水。

雨停后,诺亚放出鸽子,鸽子叼着橄榄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开始退了,平安已经到来。

后人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重点引导:

1、注意引导学生想像方舟的样子。

2、说明诺亚为什么要造方舟。

3、用“……像……似的……”句式夸奖鸽子。

32三借芭蕉扇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联系课文读懂作业中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具体,土动。

3、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了解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刻划,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中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在《西游记》中你们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西游记》里面的故事(齐读课题)《三借邑蕉扇L

二、了解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

出示小黑板:

芭蕉 汁水 烘烘 腾起 千丈之高 口诀

一抹 径自 扛着 猪八戒 脚磴 头撞

捶胸 猢狲 细雨霏霏

指名读——齐读。

2、文中写的是谁向谁借芭蕉扇?

借了几次?

(文章写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邑蕉扇,总共借了三次)

3、再次读题“三”借芭蕉扇。

(1)你还知道哪些跟“三”有关的典故?

(“三”打祝家庄、“二”顾茅庐、“二”打白骨精)

(2)在这些故事中的“三”有什么含义呢?

(学生自由讨论)

(3)师总结:

中国传统小说惯用“三”来设计小说情节。

 有时并不一定就指三次。

“三”中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文章中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次借芭蕉扇?

请人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按问题提示给课文分段。

(3)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分段情况。

3、讨论文中学生有疑问的词语。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

自由读第一段,用文中的话回答。

出示:

  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

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

这山的火焰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

(1)火焰山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谁能读出这山的危险来?

(紧扣“八百里”、“寸草不生”“铜脑袋、铁身躯”体会火焰山之险。

(2)抓住“只有”体会借扇的必要性。

2、孙悟空这次借扇结果如何呢?

(理解“不但不借,反而”)

3、铁扇公主为何如此恼恨孙悟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表扬、引导)

五、总结。

孙悟空首次想借扇,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把他扇出五万多里,拉卜来,孙悟空又是怎样不屈不挠三次借扇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三借芭蕉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文章写的是孙悟空三次向铁扇公主借扇,写了哪三次?

     一借铁扇公主给假扇

     二借牛魔王骗回扇子

     三借铁扇公主献扇

二、精读课文

1、三次借扇孙悟空用的方法是不是一样?

(板书:

威逼诱骗强夺)

2、第一次孙悟空威逼铁扇公主,从哪儿看出来的?

 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1)这段话我们应该怎样读?

(脚蹬头撞、满地打滚、大喊饶命)

(2)指名读,齐读。

3、铁扇公主在孙悟空的威逼之下给了他一把假扇,孙悟空发觉上当之后,又想出了第二条计策……诱骗。

这部分是文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部分,老师想让大家自学,并用笔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仔细读一读后,告诉你的同桌你为什么喜欢它?

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

“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

(假牛魔王假装对孙悟空的痛恨,写出了孙悟空的机智。

假牛魔王道:

“真扇子你藏在哪儿?

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

(孙悟空故意试探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悟空人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

“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

(拿到宝扇后狂喜,但还没有忘记探听百扇的秘诀。

     ……

(1)这一段中大家喜欢的句子这么多。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段,还把它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2)这段电影本来老师觉得还可以,可现在觉得有点遗憾,我们同学的朗读比里面的配音精彩多了。

这样,我们也来给它配配音,比一比谁好?

行吗?

(3)教师先放一遍,让学生准备。

先请一组同学配音,其它同学在语气、语调、节奏方面给予评价。

再让两组同学配音。

4、第三次,孙悟空又是怎样强夺扇子的呢?

(1)指名读第七节。

(2)练习四。

孙悟空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

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

①指名读题。

②加点词写出孙悟空打得狠,战斗激烈。

③1、2两组读第一句,3、4两组读第二句。

三、总结课文。

1、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中写了孙悟空三次借扇,三次借扇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体会孙悟空是个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人)

2、既然孙悟空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结为一借、三借,那么为什么把二借写得如此详细呢?

(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分组讨论)

(1)更好地展现孙悟空的另一面。

(2)刻画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形象。

3、课题《三借芭蕉扇》是不是“借”?

为什么用借?

4、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5、吴承恩一部《西游记》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它不仅给我们刻画了逼真的孙悟空的形象,其他,如猪八戒、唐僧、沙和尚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课后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这部旷古绝今的经典巨著。

6、最后,让我们在一曲《敢问路在何方》的乐曲中,再次领略前人的无穷智慧吧。

 

四、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dàwù  biànhuàdiēdǎo  bǎotǎ

( )  () () ()

jiānkáng jièbèi   tōudòngxī  huǒyàn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芭()饶()毫()驾()

巴()绕()豪()架()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飞()走()()云()雾无()无()()吃()惊

寸草()()()()浃背纹()不()聚()会()

凉风()()()()滚滚摇()一()熊熊()()

4、多音字加拼音,并组词。

()()()()

扇缝卷转

()()()()

五、板书设计:

                 三借芭蕉扇

               威逼   疾恶如仇

          孙悟空  诱骗   敢于斗争

               强夺   足智多谋

 

33三借芭蕉扇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n巴,今天我们就一同看一看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借芭蕉扇。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反馈。

A读音“蹬“是后鼻音,“抹”是多音字

B字形蹬捶抹这三个字要注意。

C开火车读——齐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正音。

D指名读,师生评议。

4、理清文章层次根据孙武空三借芭蕉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学生讨论反馈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描红和临写。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铁扇公主是个怎么样的人?

(蛮不讲理)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么样?

(铁扇公主借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被骗了)

指导朗读

2、自渎孙悟空“二借”芭蕉扇。

A读后同座位互相说一说这一段的故事,注意用上文章中好的词语,在说对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B学生自己读,交流。

C反馈,表演。

3、自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铁扇公主为什么“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三、回顾全文

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说的时候,指导朗读。

要带领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具体。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2、小练习:

给下面左边的字加一笔,右边的字加两笔组成新字并组词。

左:

右:

问——()()父——()()

叶——()()人——()()

厂——()()万——()()

古——()()口——()()

五、板书设计:

             三借芭蕉扇

       一借  给假扇   足智多谋

  孙悟空  二借  牛魔王骗回真扇  不怕困难

教学反思: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分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

《三借芭蕉扇》主要围绕“三借”展开,在教学三借前我先让学生听歌曲《一个师傅三徒弟》为的是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学生不自觉的歌唱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已投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中。

在此基础上提问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接下去的学习作下铺垫。

接着开始学习“三借”,主要以朗读、表演为主,一借我让学生说说过程,变文本为自己的语言,接着说说孙悟空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使学生又回到文本,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二借通过多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

接着找句子,孙悟空是如何骗得芭蕉扇的?

分别朗读其中的对话,注意语气。

最后分角色朗读,充分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和有些粗心的性格特点;三借的教学中让学生找词语体现打斗场面的激烈,突出孙悟空敢于斗争。

课的最后,我邀请勇敢的学生上台把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书本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及说话能力。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目标

1、在比较中学习儿化音。

2、在比较中掌握正确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

1、写话学习儿化音。

2、学习造句。

3、说话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儿化音

1、出示小黑板眼睛 针眼儿是儿化音

2、出示练习大家读,你发现了什么?

(加了儿化,词义就不一样了)玩笑开会一块钱

二、学习多音字

1、出示练习注音2、自由拼读3、拓展延伸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一望无际神奇)

l、出示句子雨停了,从船上望去,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面。

四、背诵古诗.

1、出示小黑板,板书古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五、作业

 完成造句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

1、看图2、了解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二、展开想象

1、想象还有哪些动物到森林服的过程,说一说。

三、写一写。

四、作业:

写—种动物买衣服的过程

第三课时

一、出示一个同学的采集本。

    向人家说说自己的采集本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怎样采集的。

二、评比。

三、作业:

将采集补充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