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79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docx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

【知识链接思维导图】

中考真题链接

◇ 01花朝节的纪念

◇ 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 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 04守岛,就是守国

◇ 05风声风信子

 

【中考真题链接㈠】

花朝节的纪念

宗璞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

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母亲用里瘠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

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

其实母亲的才能绝不只限于持家。

母亲毕业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曾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算术教员。

她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还有很高的办事能力。

50年代初至1966年,母亲做居民委员会工作,任北大燕南、燕东、燕农、镜春、朗润、蔚秀、承泽、中关八大园的主任。

曾为家庭妇女们办起装订社、缝纫社等。

母亲不畏辛劳,经常坐着三轮车来往于八大园间。

这是在家庭以外为社会服务,她觉得很神圣,总是全心全意去做。

50年代有一次选举区人民代表,不记得是哪一位曾对我说,“任大姐呼声最高”。

这是真正来自居民的声音。

我心中有几幅图像,愈久愈清晰。

一幅在清华国乙所,有一间平台加出的房间,三面皆窗,称为玻璃房。

母亲常在其中办事或休息,她那时大概不到四十岁,身着银灰色起蓝花的纱衫,坐在房中,鬓发漆黑,肌肤雪白。

常见外国油画有什么什么夫人肖像,总想怎么没有人给母亲画一幅。

另一幅在昆明乡下龙头村。

静静的下午,泥屋、白木桌,母亲携我坐在桌前,为我讲解鸡兔同笼四则题。

父亲从城里回来,点说这是一幅乡居课女图。

还有一幅图像便是母亲弯着腰站在欢快的流水中,费力地洗衣服,还要看着我们不要跑远,不要跌进河里。

60年代末母亲患胆结石,经常大发作,疼痛,发烧,最后不得不手术。

夜里推进手术室,父亲和我在过厅里等,很久很久,看见手术室甬道那边推出一辆平车,一个护士举着输液瓶,就像一盏灯。

我们知道母亲平安,仍能像灯一样给我们全家以光明,以温暖。

这便是那第四幅图像了。

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仍是操劳家务,真没有过一天清闲的日子。

她总是说,你们专心做你们的事。

我们能专心做事,都因为有母亲,操劳一生的母亲!

1977年9月10日左右母亲忽然吐血,拍片后确诊为肺门静脉瘤。

母亲的病发展很快。

最后用杜冷丁控制疼痛,人常在昏状态。

一次忽然说:

“要挤水!

要挤水!

”我俯身问什么要挤水,母亲睁眼看我,费力地说,“白菜做馅要挤水。

”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滴在母亲脸上。

母亲没有让人多伺候,不过三周便抛弃了我们。

我们围在母亲床前,眼见她永远阖上了眼睛。

我知道,我再不能睡在母亲身边讨得那样深的平安感了;我们的家从此再没有春天和太阳了。

我们的家像一叶孤舟忽然失了掌舵的人,在茫茫大海中任意漂流。

我和小弟连同父亲,都像孤儿一样不知漂向何方。

父亲为母亲撰写了一付挽联:

“忆昔相追随,同荣辱,共安危,期颐望齐眉,黄泉碧落君先去;从今无牵挂,斩名缰,破利锁,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

”母亲的骨灰盒,一直放在父亲卧室里。

每年春节,父亲必率领我们上香。

直到1990年初冬那凄惨的日子,父母相聚于地下。

又过了一年,1991年冬我奉双亲归窆于北京万安公墓。

一块大石头作为石碑,隔开了阴阳两界。

姨母任均是母亲最小的妹妹,姨父母在驻外使馆工作时,表弟妹们读住宿小学,周末假日接回我家,由母亲照管。

姨母说:

“三姐不只是你们一家的守护神,也是大家的贴心人。

若没有三姐,那几年我真不知怎么过。

亲戚们谁没有得过她关心照料?

人人都让她费过心血。

我们心里是明白的。

牟决鸣先生已是很久不见了。

前些时打电话来,说:

“回想起在北大居住的那段日子,觉得很有意思。

任大姐那时是活跃人物,她做事非常认真,总是全力以赴。

而且头脑总是很清楚。

在昆明时越萝蕤先生和我家几次为邻居,她不只一次对我说很想念冯太太。

她说在人际关系的战场上,她总是一败涂地当俘虏。

可是和冯太太相处,从未感到战场问题。

是母亲教她做面食,是母亲教她用布条打钮扣结。

有什么事可以向母亲倾诉。

邻居王力的夫人夏蔚霞说:

“我的头生儿子缉志是你母亲接生的。

当时昆明乡下缺医少药,那天王先生进城上课去了。

半夜时分我遣人去请你母亲,她抱着我坐了一夜。

次日缉志才出世。

若没有你母亲,我和孩子会吃许多苦!

像春天给予百花诞辰一样,母亲用心血哺育着,接引着——亲爱的母亲的诞辰,是花朝节后十日。

【试题】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以其中一处为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

①原文: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

作用:

以外人的视角来评价,有力地烘托出母亲对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已经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这才使父亲能心无旁骛地做学问,说明父亲成就的取得与母亲是分不开的。

②原文:

50年代有一次选举区人民代表,不记得是哪一位曾对我说,“任大姐呼声最高”。

这是真正来自居民的声音。

作用:

从居民说的话可以看出大家对母亲工作的认可,侧面烘托出母亲工作认真,热心服务他人,是作者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此外,父亲为母亲撰题的挽联、姨母任均的回忆、牟决鸣的评价、赵萝蕤先生的话、夏蔚霞的回忆等均可。

 

【中考真题链接㈡】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

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

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

“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太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

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

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

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

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

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

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

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

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到地上,对我说:

“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

”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

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

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

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

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

我欢呼起来:

“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

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

“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回家休息,下午凉快了再来割。

”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

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

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向着目标一点点前进。

父亲不停地对我说:

“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

”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遥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

到了天擦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

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与专业不对口的单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

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

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

我对自己说:

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学习后,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学完了这些专业知识,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⑩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产生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试题】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麦畦真的是太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

【答案】环境描写,写出了麦田的广阔无边,暗示割麦任务的繁重,烘托了“我”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我”不想干,父亲用插小红旗的办法鼓励“我”做铺垫。

 

【中考真题链接㈢】

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刘继荣

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

“你什么时候回家?

②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

“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③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

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

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

她欣喜地向我描述:

“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

“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

”她急急地说:

“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

”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最后,我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

“妈,生气了吧?

④母亲这一回听真了,连忙说:

“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

⑤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

她说:

“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

⑥我说:

“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

”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

“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

”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⑦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

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

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

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

在拥挤的人流里,她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她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⑧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

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裹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

她笑着对我说:

“这是咱家院子里的,你最爱吃的。

这全是我挑出来的。

⑨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千里迢迢,坐最便宜、没有空调的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

⑩所以,我相信,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⑪母亲只住了三天,就悄悄订票,悄悄离开,才回去一星期,又说想我了,又催我回家。

我苦笑:

“妈,你再耐心一些吧!

”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

“你妈妈病了,快回来。

”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末班车。

⑫一路上,我默默祈祷。

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

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

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

⑬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

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责怪道:

“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

”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

⑭没待几天,我就急着要走,母亲说要好好给我做顿饭。

她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异——鱼鳞没有刮净、鸡块上是细密的鸡毛、香油金针菇竟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筷。

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

母亲见我不吃,她心疼地送我去坐车,还不停地嘱咐我注意身体。

车子开了,她急着下去,衣角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

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

“妈,妈,你小心些!

”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

“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

⑮这以后,母亲仿佛满足了,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

家里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的花……听着听着,我心得到一片温暖。

⑯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电话说母亲病了,赶紧回家。

我哪里相信,半信半疑地往家赶,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

车到村头,我伸长脖子张望,母亲没来,我心里颤颤地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姨妈说,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

⑰原来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自己安排妥当后事。

姨妈还说,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

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

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她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

我走的那个晚上,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跌倒了几次,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

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⑱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

⑲可是,母亲啊,如果还有来生,我会牵着你的手,我会陪你慢慢走,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

【试题】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侧面描写。

写母亲去世后,姨妈对母亲病情的交代,侧面烘托了母亲宁愿自己默默承受病痛和孤独,也不愿给我带来麻烦,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中考真题链接㈣】

守岛,就是守国

——记新时代的奋斗者王继才

参加完丈夫王继才追悼会的王仕花乘船回到开山岛,照顾和她一起生活的小狗。

王仕花将继续守岛。

1986年8月30日,王仕花登上开山岛,搜寻她“失踪”的丈夫,可只找着一个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的“野人”。

王仕花气急:

“别人都不守,我们也不守!

”“野人”说:

“要走你走,我决定留下!

”王仕花走了,可不到一个月,她带着包裹,又上岛了。

从此刻开始,他守着岛,她守着他,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开山岛上的“王开山”,这是人们对守岛人王继才的亲切称呼。

呜咽的风,鬼魅的风!

——到夜晚,狂风袭岛,劈头盖脸,往屋子里钻,无孔不入。

王继才上岛前,来过4批10多个民兵守岛,最长的只待了13天。

他们全都被狂风吓跑了。

1986年7月14日,上岛第一天。

怒吼的风把王继才逼到营房一角,整宿失眠。

第二天,看到船,但任他呼喊,船就是不靠岸。

一连47天,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犹如炼狱。

“我们下岛吧!

上岛第48天,妻子王仕花对丈夫说。

王继才望一眼这孤岛,乱石蒸腾出的热浪弥漫在海天之间,连过路的海鸟都不愿在这里落脚。

王继才沉默着,但他明白无论是军令还是承诺,都不容违背。

沉默着,他把妻子送上了船。

王仕花也在挣扎。

她左思右想,一狠心辞掉教师工作,把两岁的女儿托付给婆婆,背着铺盖卷,也上岛去了。

1987年7月,王仕花即将临产,却无法下岛——一阵风,就能锁住一座岛。

9日这天,王仕花要生了,情急之下,自己动手接生!

伴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王继才找来一把剪刀,颤抖着剪断了脐带。

孩子呱呱坠地,连个裹布都没有,王继才撕开身上的背心在开水里一煮,裹在了孩子身上……

这个孩子叫志国。

1995年春节前后,台风连续刮了17天,粮没了,炊断了,全家人吃生牡蛎充饥。

岂止是风浪的可怕。

缺补给,王继才夫妇过了10多年半饥半饱的日子;没有电,他们点了20多年煤油灯;没淡水,他们喝了30多年雨水。

在岛下,三个得不到父母照顾的孩子相依为命。

有一次,大火差点把三个孩子烧死。

孩子们一气之下让人给岛上送了一张纸条:

“再不回来,就看不见我们了!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志国不理解父亲。

2003年10月10日,灌云县人武部为王继才一个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

面对党旗,举起右拳,他庄严宣誓: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32年,灌云县人武部的部长换了9个,政委换了9个;当年从岛上撤下的军人和民兵们,在各行各业收获各自的人生精彩,而王继才夫妇却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同一个地方,相当于连续度过了16个义务兵役期。

王继才被一群人打了。

脸肿得老高,嘴巴都合不上。

他连话都说不清楚,可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违法的事,不行!

32年里,王继才夫妇练就了“火眼金睛”。

他们先后向上级报告了9次涉嫌走私、偷渡的违法案件,其中6次成功告破。

由于长期身处潮湿环境,夫妻俩都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王继才湿疹起了一身,留下一个个铜钱大小的疤。

2018年7月27日,积劳成疾的老民兵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的台阶上。

推开哨所办公室的门,一面国旗整整齐齐放在桌上。

32年,岛上风浪大、日头毒;风吹日晒,雷暴夹击……国旗经常破损褪色,必须经常更换,王继才自己掏钱买了200多面国旗,他和家人把国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八月的黄海,日头正毒。

狂风劈开海浪,呼啸而至。

一群新的守卫者正陆续赶来,誓将这份可歌可泣的精神延续——他们守的,不仅仅是一座岛,更是一颗爱国奉献、矢志奋斗的初心!

一场台风过后,第一抹朝霞渐染东方海空,王仕花带领开山岛民兵执勤班升旗点名。

“王绪兵!

“到!

“胡品刚!

“到!

“汪海建!

“到!

“王志国!

“到!

“王继才!

大家齐声高喊:

“到!

共和国辽阔的海疆,注视着这群守岛报国的接班人!

7月30日,王继才追悼会在灌云县殡仪馆举行。

8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王继才同志为烈士。

他的墓旁,人们失声痛哭:

“继才,一路走好!

“王开山,一路走好!

这是一个平凡的守岛人最后的旅程。

很长很长时间里,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是这个守岛人的全部家当。

上岛前两年的时候,王继才夫妇想种树。

他们种过白杨、槐树,都没活。

第三年,往水窖边的石缝里撒的一把苦楝子,竟然长出了小苗。

就这样种了死,死了种,大树旁边种小树,渐渐成了丛,原来种不活的松树、桃树、梨树、无花果、葡萄、蔬菜……慢慢都种活了。

开山岛,欣然接受了这对夫妇用青春和生命送来的礼物,叶茂花开,焕发出勃勃生机!

【试题】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王继才的形象,请你作出分析。

32年,灌云县人武部的部长换了9个,政委换了9个;当年从岛上撤下的军人和民兵们,在各行各业收获各自的人生精彩,而王继才夫妇却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同一个地方,相当于连续度过了16个义务兵役期。

【答案】用32年来灌云县领导干部的更换之多,衬托出王继才守岛时间之长,守岛意志之坚;从岛上撤下的军人和民兵的生活的精彩衬托王继才守岛的时间的恒长与生活的孤寂,更突显他守岛精神的可贵。

 

【中考真题链接㈤】

风声风信子

①风信子,第一次听此名,就喜欢。

好灵动的名字,风的信使,飘渺无际。

②风信子这种开花植物,我少时没有见过,据说这种花原产于南欧、非洲南部和亚西亚一带,荷兰栽培为最多,近年传入我国,与郁金香一样有名贵花的身份,郁金香不香,风信子没说香,花香浓度很高,是极香的花。

③那年南瑞小区开满了一大坛红色与黄色交错的郁金香花,热烈而浪漫的海洋气息吸引了许多居民围观欣赏,久久不散,如果能看到成片的风信子开着各色鲜艳的花,在阳光下漫散着浪漫和高贵的气质,可以说毫不逊色于郁金香,何况它浓烈的香味会使整个南瑞湖荡漾在香波花海中。

④前几年,开始养风信子。

风信子是一种性子最慢的花,它的球茎如水仙,也被称为洋水仙,也是水养,放在一个葫芦型的玻璃瓶中,根部也可观赏,约在十月份买回家中,就是一一个球茎,表皮颇皱,生命的气息虚浮,先用清水清供着,许后,也就是风来风往中,根部好慢好慢地长出一两根细长的白根深入清水中,圆圆的球某一直不动声色,随着日子的向前缓行,白根越来越多越密,越来越深厚,可是水面依然没有动静,根与叶不是同步生长,各顾各个地长着,无论水下的根是多么的清绝孤独,水上的叶也不愿来凑合下,这得有多大的定力呀!

这么一直过了二三个月,入冬,还是球是球,根是根,两不相干着,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后,终于球茎伸发出绿芽,像个刀尖尖,寒风中带着杀气,张出两片厚实而性感的芽叶,像是小家雀的嘴,这时我确定它是活过来了。

⑤两三片叶子在空气中屏住呼吸,有风就长一气,没风就短一口,又是好长时间,才看到叶子中央伸出一只椭园型花柱,长着密密麻麻的花蕾,在阳光的沐浴下,慢慢放松,直到来年的二月,花柱从顶部开始绽放,一朵、两朵,再三朵,这边开着,那边等着,渐次绽放,散发出浓郁刺鼻的香,有红色的、紫色,还有高贵的蓝色和白色。

一朵朵六瓣的小花一律向外翻腾着花瓣,花紧密密地挨着,像是涂了一层厚厚的蜡油,这一场开花盛事不是十天半月,而是要开上一个月,一动不动,尤其是深蓝色的风信子典雅高贵,散发着浪漫而忧郁的气息,打开家大门就会被这种气息淹没。

⑥知根知底的花还真不多,根总是要藏匿起来的,而风信子不是。

它坦然地把全部根展现在你面前。

⑦开花的风信子很娴雅,也很纯静,养在水里的白根清晰在目,几乎撑满了整个瓶肚,一尘不染,向一个方向盘旋生长,看一眼会净化你的心灵,让你的心灵清洗一把。

水面上是四五片油绿的厚叶,也是无比的纯洁,叶片中间托着的花柱便是纯净的果实——一簇簇盛放的花,还有浓得一屋子装不下化不开的的香。

这时你会愣神,你的眼与心会全部静止在风信子的身上。

你可以什么都不想,短暂的空白正在快速删除着你大脑中的沉垢和污秽。

⑧人生的绽放也是种养生和等待,风信子更加让我们看到了时间在花身上的流淌,仿佛是风分分秒秒地从风信子的身上吹过,谁也看不见摸不着。

不着急地开放,也不着急地凋谢。

时光也从我们每个人身上淌过,它也是在洗礼我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

⑨风信子从身到心的宁静,与时间进行着输赢的拉锯,它并不是要时间证明什么,从水养到花开历时四个月,它是想让时间为它洗磨,功到自然成,时辰不够的话,就是我们的修为不够,当然很难看到正果。

色彩鲜艳无比的风信子正是时光开出的花。

⑩风信子是经得起时间打磨的花,是有着强大内定力的花,它浸冷水,沐寒风。

风刀霜剑严相逼,万物藏匿息无声,而它却绽放着生命的精彩和纯净。

【试题】文章开头部分写到郁金香,有什么用意?

【答案】应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郁金香没有香气反衬风信子香气浓郁;用郁金香的身份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