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860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8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8页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8页
亲,该文档总共4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活法1-4集》稻盛和夫(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无标题)

当喜则喜,保持率真的心态如何清除魅惑人心的“三毒”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劳动的意义和勤勉的自豪感第四章以利他之心生活

托钵化缘遇温暖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于“善心”

“利他”是经商的出发点

贯彻利他思想,视野也将开阔

入睡前扪心自问参与新事业的动机为社会和他人不妨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经营利润取之社会,用于社会

日本啊,把“富国有德”定为国策吧

这样的“美德”是否被遗忘

以道德为基础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构筑新日本,勿让历史重演

共存生物链中,人类应学会知足第五章与宇宙相和谐

左右人生的两股力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稍安勿躁,因果一定有报

促进万事万物成长的宇宙运行规律

伟大力量为世间万物注入生命我为什么决意皈依佛门

无需完美,贵在坚持新村美好的心理内核新村美好的心理内核

砥砺理智与良知在先,追求大彻大悟于后每一个渺小事物都有其存在价值

美好的未来孕育于正确的”活法“中

《活法》贰

第一章成功的配方第二章论能力

第三章论努力第四章论态度

第五章企业成功之路第六章论利调

第七章论野心第八章论真诚第九章论力量第十章论创新第十一章论乐观

第十二章绝不放弃后语

《活法》叁

序言

为了提升人的品格

作为人间正道的普遍性真理第一章无私

领导者应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

成功后骄傲自大——当今经营者之通病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相信人的成长

第二章考验

克服苦难,树大志后方坐镇不如前线战斗

成功也是考验,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杰出的经营者游刃于两极之间第三章利他

利他是现代社会的“灵丹妙药”以意志力除贪、嗔、痴

如日中天的企业家面前亦有陷阱成功难,保持成功则难上加难

要将事业做大,不仅要用“君子”,更要用好“小人”具美德而不露锋芒者居高位爱己绝非善行

第四章大义

京瓷的社训——敬天爱人确立经营理念

以策略取胜的成功难持久

常扪心自问“动机善否,私心有无”第五章大计

未经深思熟虑的施政危国殃民提出明确的方针

领导者应展示国家之大计

第六章觉悟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

掠夺创造财富的国民,实乃本末倒置国家公务员是国民的公仆

第七章王道

依循正道、鼓足勇气进行外交往来

遣韩使节论——对西乡真实意图的误解成为高素质的富裕之国,可得世界之尊敬

第八章真心

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第九章信念

规章制度完善即可杜绝不当之行?

非也人生方程式——心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从知识到见识、从见识到胆识

第十章立志

一切始于“思”行正道忌圆滑凡人须行正道

第十一章精进

一心埋头工作可磨炼灵魂经营依赖踏实努力的积累败而不馁真英雄

日日反省,认真处世第十二章希望

托钵行乞以自知

老师的教诲——地狱天堂之别在于人心西乡南洲的教诲是心灵的明灯

现代亦适用的“遗训”

《活法》肆

自序

推荐序向菩萨一样的企业家第一章我的人生轨迹

第一节一封读者来信引起的回忆第二节作为经营者的起航

第二章我的人生观与思想源头

第一节我的成长过程与我的父母第二节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

第三章为什么哲学对于经营必不可少基于原理原则进行判断

人生与事业的方程式逐利有道

内村鉴三的{代表性的曰本人》所展示的寓意探求人的本质

个人的才能应为世间和人类服务梦想必定能够实现善念召唤幸运

用理性驾驭我们的本能、感情和感觉

构成心的四个世界关键在于为人的基本原则上天的眷顾

第四章追求人间正道

第一节65岁时的决断

第二节努力践行“利他”之心第三节我的一些思考以及为人之道

结语

作 者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

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之列。

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

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

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其主要著作有《活法(修订版)》、《活法贰——超级[企

业人>

的活法》、《稻盛和夫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敬天爱人》、《愣头青的自传》、《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等。

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

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

————稻盛和夫

编者注:

上面的话,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的重誓,当时仅有

8人。

而四十多年后,稻盛和夫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缔造

2个世界五百强的人。

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

不安分的时代"

富裕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

只要有干劲,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可以实现。

但是社会却弥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甚至有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甚至犯罪。

为什么如此闭塞的状况充斥着整个社会?

那难道不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吗?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恐怕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想吧。

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

人为什么活着?

首先,人们要正视该问题,树立作为人生指南的"

哲学"

所谓哲学,也可称之为"

理念"

或者"

思想"

这是类似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情。

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鄙视劳动、纷乱浮躁的时代,我相信只有单纯且直率的质问才有更深的意义。

若不能这样从根本上去尝试思考生活方式,那么,纷乱状态将愈发加深,未来将越来越混沌不清,混乱将在社会上漫布开去----怀有如此紧迫的危机感和焦躁感的人同样应该不止我一个。

我想在这本书中从正面把握人类的"

人生哲学"

,毫无保留地阐述我的根本思想,并从本质上再次质问活着的意义和人生应有的状态。

这样,我希望能在时代的湍流中打下微小的一根木桩。

各位读者,为了找到人生的乐趣,度过一个充满幸福的充实人生,我希望您能从本书获得一点启发,倘如此,我将感到无比高兴。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

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

如果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不

疲。

的确如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保证能自由自在生活的金钱。

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这也不应该一律加以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

今生之物只限今世。

如果说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那不就是"

灵魂"

吗?

在迎接死神的时候,人不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的地位、名誉、财产,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所以,当有人问"

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

时,我毫不犹豫地、毫不夸耀地回答"

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地努力活着。

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

去污粉"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

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人生在世苦难多!

人有时候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只有我要吃这样的苦头?

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正是这样的苦难,

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

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对机会。

能够把考验当作"

机遇"

对待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有限的人生真正地当作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

我认为可以这样说:

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灵魂取决于"

人生态度"

,它有可能得到磨炼,也有可能产生污点。

由于人生的度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得卑鄙。

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

在我所安身立命的商业世界中,也有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赚钱就行,最终成为某种商业丑闻的主角。

都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就令人不齿?

古语说得好"

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才华的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往往容易向错误方向发展。

这样的人,即使凭其才智成功一次,但过分依赖才智终将走上失败之途。

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需要指针来正确指引方向。

该指针就是理念、思想或是世界观。

如果既缺乏这样的世界观,人格又不成熟,那么,即使拥有优秀的才智,好不容易具备的强势能力也会因为不能被运用到正确方向而误入歧途。

这不只是局限于企业领导人,与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

我想可以用"

性格+哲学"

这个公式表示人格。

由人类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在人生道路上学习掌握的哲学这两方面形成人格。

总之,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就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品格。

因此,根据什么样的哲学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决定了他的人

格。

如果不打好哲学这根基,就不能使人格之树树干粗大,笔直成长。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

答案就是"

做人准则是否正确"

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么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类自古培养起来的伦理、道德。

京瓷公司是我27岁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

在经营方面,我是个门外汉,缺乏经营的知识和经验。

怎样做才能使公司经营顺利,当时大家都无计可施。

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下定决心坚持正确的做人准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

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这些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到过父母、老师的教导----但随着长大成人逐渐遗忘----的单纯的规范,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必须遵守的判断标准。

尽管对于经营曾经一无所知,但我单纯地坚信,若从事违背人们广泛接受的伦理和道德的事情,则最终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也是通情达理的原理,遵循这个原理进行经营就不会茫然失措,就可以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使事业走向成功。

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

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无论一个人是否做了错事,但是不能违背根本的伦理道德----我把它当作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项铭记在心,并努力在一生中坚定地遵守这一信念。

在当今的日本,一说起人类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太落伍、脑筋生锈的想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道德作为思想教育被错误地利用了,所以,战后的日本在深刻反省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道德几乎一直被视作禁忌之物。

但是,本来它是人类培养的智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事务的坚实的基础。

近代的日本人以陈腐过时为理由,舍弃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许多智慧,过份追求便利,丧失了众多本不可无的东西,伦理和道德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难道不正是现在,人们越发迫切要求恢复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所必备的最根本的原理原则,并遵循这个原理原则认真地度过每一天吗?

我认为重新恢复极其重要的智慧的时机已经来到。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

是否需要深居山中或搏击逆流等特别的修行呢?

其实不需要,相反,在这个凡俗的世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

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尽的阐述,释迦牟尼论述了"

精进"

作为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的重要性。

所谓精进,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

我认为这是提高自我身心修

养,砥砺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想法认为,所谓劳动,是指为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报酬的手段。

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薪水,其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丰富的人生。

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中间,有人认为劳动似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是,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的行

为。

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

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

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

所以,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磨炼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贵的"

修行"

例如,出生并成长在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虽然是一个毫无学问的

农民,但是,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耕田劳作。

终,通过辛勤的劳动,他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因为这此业绩,不久他得到德川幕府的起用,在宫中与诸候平起平坐。

尽管此前他并未学习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色也极尽富贵之态。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

田间的精进"

,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了更高

境界。

像这样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的人,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自然得到磨炼,进而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

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就在于此。

也许说起精神修炼让人联想起宗教上的修行等,其实,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足够了。

听说拉丁语中有句谚语,"

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格"

,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

也就是说,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力。

这样做就意味着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

我经常对员工说,必须"

极其认真"

地过好每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

竭尽全力"

、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世上所谓的"

名人"

,在各自的领域达到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劳动,就是这样既创造经济价值,又锻炼人格。

所以,"

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

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希望大家把这一点铭记在心。

,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变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收获更幸福的果实,我用下面的方程式进行回答:

人生·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

热情×

能力

总之,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

乘法"

算出的乘积,绝

不是"

加法"

首先,所谓能力,也可以换句话说,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先天方面的资质。

健康的体魄、运动神经应该属于这一类。

所谓热情,是

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控制的后天方面的因素。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用零分至一百分表示。

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是有能力而缺乏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

相反,自知没有能力而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将比拥有先天资质者的结果好得多。

此外,还有"

的问题。

这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说"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

也并不过分。

思维方式这个词好像很陌生,其实它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

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

它不只是零,还有低于零的负数。

它的范围很宽,从正100分至负100分。

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思维方式是负数则用乘法算出的结果只能是负数。

我不介意揭露自己过去的耻辱。

我在就业困难时期大学毕业,因为没有关系,参加了很多招聘考试,结果都不合格,就业一直定不下来。

于是我就想索性当一个"

知识恶棍"

,与其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的社会中,还不如在人情事理厚道的黑社会里厮混----遭遇挫折打击时自己这样想。

当时,如果真的选择了那条道路,草草发迹,也许已经成为一个小集团的头目。

但是,在那个世界中不管如何进步,根本的思维方式是消极的、歪曲的、邪恶的,因此,绝对不会幸福而且也不会度过一个丰富的人生。

那么"

积极方向"

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没必要艰难地思考,简单地

认为"

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

就可以啦。

总是积极向前的、建设性的;

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大家一起行动的协调性;

乐观的接受;

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

不惜努力;

知足、不自私、没有强大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性的思维方式。

这里罗列的都是老一套,就像小学教室里张贴的伦理观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可轻视它,不仅要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你血肉的一部分。

实现胸中大志的"

不要忘记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获取人生硕果的秘诀,也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王道。

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遵循了宇宙法则的人生态度。

佛教里有"

善恶有报(思想影响行为)"

的说法。

所谓善恶也叫梵

(Karman,佛教羯磨之意),是善恶报应的依据。

亦即,意念为

因,其结果就表现为现实。

这说明思考的内容很重要,意念中不得混杂邪念。

论述了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说过"

绝不可描述恶念"

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

那就是:

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也许有人断定此言极其神秘不予接受。

但是,这是我在此前的人生中多次体验后确信不疑的不二法则。

换句话说,描绘美好蓝图的人,他就能迎来美好人生。

若是思想消极,其人生也将不如意。

这样的法则在宇宙中发挥着作用。

意念并不一定马上就表现为结果,因此人们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二十年、三十年或更长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他们自己曾经在意念

中描绘过的。

所以,首先要有纯洁美丽的心灵,这是思考人生态度的大前提。

因为美好的心灵----特别是"

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

的思维方式----是宇宙本来具备的"

意志"

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让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进化发展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宇宙的意志。

如果能够很好遵循宇宙意志所产生的趋势,那么就能给人生带来成功和繁荣。

如果背离该趋势,那么等待的结果将是没落和衰退。

所以,对于世间万物都怀抱"

的利他之心,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

与此相对,憎恨、懒惰、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爱心、真诚以及平等善待一切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宇宙当中,使整个宇宙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问题可以用宇宙物理学中"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来进一步说明。

因为将在第五章中详述,所以这里仅作简要说明。

宇宙最初只存在少量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通过大爆炸而结合,生成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介子,和电子结合后,产生名叫氢原子的最初的原子。

各种各样的原子还有分子被生成,不久有了高分子,直至产生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

对宇宙进化越了解,你就越会认为其中一定存在着所谓"

伟大之物"

的意志,使万物成长、进化的意志。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

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可以说我就是接触着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渡过了自己的前半生的。

京瓷公司最初着手做的陶瓷叫做"

精密陶瓷"

,是用于计算机、手机等各种高科技产品的高级材料。

我自信在精密陶瓷技术方面,京瓷公司领先于世界,并不断打开新局面,但我原本是陶瓷领域的门外汉。

学生时代,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因为就职不如愿,才不情愿地进入原来位于京都从事无机化学的电瓷制造公司。

公司不仅没有陶瓷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而且持续亏损,只

有简陋的研究设备和装置。

因此,除了每天到现场想尽办法一心扑在研究和实验上之外别无他法。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在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开发出了新材料。

这是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研究所在一年前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合成的的新材料。

但是,尽管结构和我成功合成的材料完全相同,但我的合成方法和GE公司的全然不同。

总之,我的方法和理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原始独创的。

当时的我只是京都极小的电瓷公司的毫无名气的一个研究员,没有使用精密设备反复进行理论性实验,只是赤手空拳地从事研究,竟然取得了与跨国公司GE匹敌的成果----只能说这是歪打正着的幸运。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幸运以后一直伴随着我,在离开这家公司并成立了京瓷公司以后,也使我和我的公司不断成长。

释放无限睿智

我认为理由是这样的:

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我的才能所导致的。

在这个世界上、在个宇宙]中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应该称作"

智慧宝

库"

(真理宝藏)的地方。

在无意间,我们将宝藏中储存的"

智慧"

作为

自己的新思路、灵感、或者创造力,反复加以挖掘和吸收。

这也可以说成是"

智慧之井"

,但是,拥有"

的不是人类自己,它似乎是神灵、宇宙深藏的普遍真理,人类具备的技术通过得到智慧的传授才能进步,文明才能得到发展。

所以,我不敢有丝毫的疏忽,而是在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时候,窥知了其中的一点端倪,从而收获到成功的果实。

在后文中我将叙述,我创设"

京都奖"

,表彰在各个领域作出了开创性工作的研究人员。

在与这些研究人员接触时,我发现他们中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曾闪现过创造性的思想(灵感),似乎都在瞬间接受过神灵的启示,对此我惊叹不已。

创造的瞬间,或许发生在不为人知的不断努力的研究生涯中,或许是在休息放松的瞬间,有时又是在睡梦中。

爱迪生在电气通信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发明成就和惊人的钻研成果,也可以说是从"

智慧宝库"

中获得了灵感。

在回顾伟大的先人们的丰功伟绩时,我深信人类就是这样从"

中获取智慧、技能并把它转化为创造力的源泉,使得制造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

那么,如何才能打开宝藏之门获取智慧呢?

难道不是需要倾注燃烧的激情,难道不应该不断地拼搏努力?

也就是说,如果想得到收获,就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