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90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精品版文档格式.docx

4.(山东昌乐测试)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C.重农抑商D.抑商,禁海

【解析】清朝实行闭关海禁政策。

5.(山东昌乐测试)“(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记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材料反映了苏州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作坊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

【解析】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答案】C

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答6——10题

6.(山东昌乐测试)在新航路开辟中,对实现美洲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首次接触与碰撞作出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达·

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7.(山东昌乐测试)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

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

【解析】18世纪后半叶开始,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8.(山东昌乐测试)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这是因为

A.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B.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C.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解析】工业革命使得工厂生产摆脱了原先风力、水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弊端。

9.(山东昌乐测试)下列选项中,成为工业革命后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行会B.手工工场C.商业垄断公司D.工厂制度

【解析】工业革命后,由于工人受到机器的限制而严格遵守操作制度,形成了工厂制度。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强国之梦。

回答10——13题

10.(山东昌乐测试)“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篡要·

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解析】中国古代虽然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还是以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

11.(山东昌乐测试)洋务运动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A.最早使用机器生产B.主张政治体制改革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2号,采用西方先进的武器进行生产,因此被成为中国近代化开始。

12.(山东昌乐测试)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解析】从题目中的“投资小、见效快”可以得出轻工业,而且19世纪70年代我国的轻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13.(山东昌乐测试)右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火柴业顽强成长,这两枚火花告诉我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是

A.政府的大力支持B.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D.抵制洋货,盲目排外

【解析】从图中的“救国”、“还我河山”可以看出爱国精神。

二战前后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以保持发展的活力。

回答14——17题

14.(山东昌乐测试)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从题目中的“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可以判断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5.(山东昌乐测试)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赫鲁晓夫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但是却始终未能够做到。

16.(山东昌乐测试)右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提出农业集体化,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17.(山东昌乐测试)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

“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

A.“人民资本主义”B.“经营者革命”

C.扩大政府开支D.建设“福利国家”

【解析】“经营者革命”就是把股票分散化,让工人也拥有股票。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

回答18——22题

18.(山东昌乐测试)“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解析】从“钢筋铁骨”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19.(山东昌乐测试)“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

20.(山东昌乐测试)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护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自主权

C.改革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

【解析】农村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让人口“离地不离乡”,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21.(山东昌乐测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经济特区的创办D.内地的开放

【解析】1980年开始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改革开放。

22.(山东昌乐测试)以前在老上海人中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如今,这句话已经被浦东的飞速发展冲刷得无影无踪了,现在浦东的陆家嘴已经成为上海繁荣的标志,导致浦东飞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C.浦东人民的不懈努力D.在浦东发现丰富的矿产资源

【解析】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这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种地域性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

回答23——25题

23.(山东昌乐测试)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这一现象的形成的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D.《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解析】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

24.(山东昌乐测试)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解析】欧盟是政治经济相结合的联盟。

25.(山东昌乐测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和根本推动力是

A.新技术革命的进行B.市场经济制度推广

C.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D.两极格局的结束

【解析】分析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经济角度出发。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文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题号

Ⅰ卷

Ⅱ卷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评卷人

26.(山东昌乐测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牛郎织女》画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分)。

答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解析:

根据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可以得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材料二

表一《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表二中国农产品占全部出口货物的比例示意图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

前年平均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63年

11869

83264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从表一、二看出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材料三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重大变革

图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人民公社的大食堂

       

图三雕塑《十八颗红手印》

(3)请根据示例,完成下列表格的相关栏目。

(6分)

建国以来农村的重大历史变革

图片

序号

变革名称

结果

图一

把农村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图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三

27.(山东昌乐测试)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

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分)

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材料二1500年~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表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2)材料三中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原因何在?

(3分)

16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

早期殖民扩张中实力的变化(荷兰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16-18世纪商船的变化,从政治(殖民扩张),经济(工业革命)角度分析。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方式。

提出全面改革总目标的会议是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人口资本流通、以及武力威逼,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通过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原因和通过课本知识回答方式。

概率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概率论期末试卷及答案材料四有人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这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

有人反对全球化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陷阱”。

教学资源网站(4)经济全球化是不是“馅饼”和“陷阱”?

请说明你的观点。

教师名言答案:

全球化既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危机四伏的“陷阱”。

(1分)

理由: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掌握这主动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等。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昆虫记片段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辨证的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对发达国家有理,对发展国不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课改的教师观

政治理论知识应知应会得分

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28.(山东昌乐测试)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材料一

图一改良后的旗袍图二中山装

(1)图一和图二的服饰设计有何共同点?

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都综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2分)反映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征。

旗袍和中山装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材料二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

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

证婚人宣读婚书;

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

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

观念:

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礼仪:

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通过对比分析左右婚姻情况,可以看出自由、平等,简单。

(3)简要说明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角度分析原因。

29.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而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

原因: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西方人士:

“是痛击我们的”。

原因: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和本质来分析不同的感受。

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

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

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

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

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答案:

)背景:

爆发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危机。

(2分)罗斯福通过法律形式(1分),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

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是罗斯福上台的背景,通过罗斯福新政来使得美国恢复经济。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分)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3,5

转变:

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2分)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新局面,为二战后西方国家提供了借鉴。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等。

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出发。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2.B3.A4.D5.C6.C7.D8.A9.D10.D11.A12.B13.C14.B15.D16.A17.C18.B19.B20.D21.C22.B23.A24.C25.A

26.

(1)男耕女织;

(2分,任意答2点,即可得2分)

(2)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建国以来农村的重大历史变革(6分)

农业合作化运动

(或: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提高了农村公有化程度,结果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2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分)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分),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1分)

27.

(1)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16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2分)

早期殖民扩张中实力的变化(荷兰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等)(2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人口资本流通、以及武力威逼,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全球化既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危机四伏的“陷阱”。

28.

(1)都综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2)观念:

(3)主要因素: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