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08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docx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正文定稿

地理必修

二导学案

第1章?

?

?

?

?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撰稿人:

姜静静审稿人:

胡业旭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

3.学会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4.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5.掌握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与绘制方法。

1.决定因素:

和两者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2)地区差异

人口增长的特点

原因

今后的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多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

图中¢Ù;¢Ú;阴影。

(2)类型及特征

类型

特征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

原始型¡ú传统型¡ú现代型。

(2)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其区别体现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和数值特征上。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1)传统型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区别是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二者的数值指标界线大致是多少?

(2)人口增长模式还可以根据生产力水平区分,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有何不同?

1.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

类型

三率特点

人口增长特点

利弊分析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

A.¢Ù   B.¢Ú

C.¢Û D.¢Ü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

A.¢Ù¢Ú¢Û¢Ü B.¢Û¢Ú¢Ü¢Ù

C.¢Ü¢Ú¢Ù¢Û D.¢Ù¢Û¢Ü¢Ú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3~4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M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N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3.M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0.675%

C.0.885% D.1.333%

4.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M地人口数据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数据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小于N

C.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原因是M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

读图,完成5~6题。

5.导致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水资源 D.自然灾害

6.两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可能是(  )

A.甲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B.甲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乙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乙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撰稿人:

姜静静审稿人:

胡业旭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增减、人口迁移的关系。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3.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4.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拓展延伸】人口迁移的影响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Ù、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Ú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

、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其具体内容如下:

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及土地

热带雨林地区的¡°刀耕火种¡±生活

矿产资源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灾害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发展

¢Ù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Ú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交通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

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吸引人口迁入

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Ù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

¢Ú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促使人口发生迁移

文化教育

¢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Ú出国留学

家庭婚姻

¢Ù夫妻为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Ú随军军嫂

宗教信仰

1947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最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乙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甲地的环境压力

C.为乙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甲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读美国(本土)、中国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3~4题。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Ù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Ú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Û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Ü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Ù¢Ú  B.¢Û¢Ü

C.¢Ù¢Ü D.¢Ú¢Û

4.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Ù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Ú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Û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Ü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Ù¢Ú B.¢Û¢Ü

C.¢Ù¢Û D.¢Ú¢Ü

下图为2019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Ù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Ú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Û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Ü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A.¢Ù¢Ú B.¢Ú¢Û

C.¢Ù¢Û D.¢Û¢Ü

6.调查发现,迁入四川、重庆的人口中,很多是广东人,影响广东人口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  )

A.务工 B.经商

C.家庭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撰稿人:

姜静静审稿人:

胡业旭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某区域所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因 素

相关性

影 响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3)三种观点

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各国、各地区

1.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Ù土地资源 ¢Ú交通 ¢Û科技 ¢Ü水资源

A.¢Ù¢Ú  B.¢Û¢Ü

C.¢Ù¢Ü D.¢Ú¢Û

(2019·揭阳一中期中考试)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3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Ù光照 ¢Ú地形 ¢Û土壤 ¢Ü热量

A.¢Ù¢Ú B.¢Û¢Ü

C.¢Ù¢Û D.¢Ú¢Ü

3.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Ù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Û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Ü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Ù¢Ú B.¢Û¢Ü

C.¢Ù¢Û D.¢Ú¢Ü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Ù资源丰富 ¢Ú科技发展水平高 ¢Û对外开放程度高 ¢Ü生活消费水平高

A.¢Ù¢Ú B.¢Û¢Ü

C.¢Ù¢Ü D.¢Ú¢Û

5.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ó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撰稿人:

殷述新审稿人:

姜静静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模式。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三大功能区的布局、位置、特点。

3.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知识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用地一般可分为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特点

¢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

¢Ú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住宅区

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商业区

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而成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

(2)典型模式:

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4.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经济因素

便捷程度

影响地租的高低

距离市中心远近

社会因素

收入的不同

导致区的分化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5发展变化

(1)城市发展初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没有明确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行政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社会因素

收入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知名度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选择,还影响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种族

使住宅区发生分异

历史因素

早期土地利用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

昔日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行政因素

行政干预

政府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

1.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

A.0~2km处 B.2~3km处

C.3~5km处 D.6~7km处

2.距市中心2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最佳的商业区位能使付租后净利润达到最大。

读某商业企业的地租、付租前利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曲线图,回答3~4题。

3.仅考虑利润因素,该商业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

A.O B.M

C.N D.P

4.该商业企业最可能是(  )

A.建材批发业 B.高档服装零售业

C.日用品零售业 D.通讯器材零售业

(2019·大庆质量检测)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Ù、¢Ú、¢Û、¢Ü四处中,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Ù B.¢Ú

C.¢Û D.¢Ü

6.经过论证,该城市在¢Ý处布局了一个大型仓储区,主要理由是该处(  )

A.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B.环境优美,污染较轻

C.地形平坦,工程量小 D.方便职工上下班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撰稿人:

殷述新审稿人:

姜静静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

2.理解不同城市的等级及其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

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

通常是以城市来划分的。

(2)等级:

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城市、、特大城市等。

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

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和广大的地区。

(2)特点:

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影响城市规模(等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地形等。

(2)社会因素:

包括资源、等。

4.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

5.启示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的:

等级较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2019·黄冈高一检测)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D.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2.对图中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服务中心的服务级别高、服务种类少

B.乙服务中心提供商品货物种类最多

C.丙服务中心的服务级别低、服务种类少

D.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级别和种类相同

3.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大城市所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也都具备

C.大城市不仅有小城市所具备的职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图中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

C.A>B>C D.AC

5.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

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C.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

D.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6.以长沙市、常德市(地级市)、耒阳市(县级市)为例,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叙述是(  )

A.长沙服务职能最高 B.耒阳服务职能最高

C.三市规模大小相同 D.三市服务范围相同

第三节 城市化

撰稿人:

殷述新审稿人:

姜静静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4.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含义

表现

拉力

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推力

使得人群乡村的因素

人口,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自然灾害等

3.城市化的标志:

可以用来表示。

4.意义:

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

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中期阶段

B

后期阶段

C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市化水平

高低

原因

存在问题

问题

原因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

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

(1)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