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809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4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记录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时间

2011.12

主持人

奚晓娟

学校

大丰实小

课题组成员

李小红  朱慧霞  朱建丰

序号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名称

任务人

完成时间

成果推荐

1

课题立项评审书

 

2011.3

 

2

课题论证报告,开题报告

奚晓娟

2011.3-6

 

3

研究活动 

 

2011.7.15 

 

4

小组合作方案及教学叙事 

课题组 

2011.7 

推荐 

5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几点想法 

李小红 

2011.7 

 

6

在课堂中寻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合适切入点 

朱建丰 

2001.7 

 

7

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中闪光 

奚晓娟 

 

 

8

 课题研究进程细化

奚晓娟 

 

 

9

 合作学习系列资料

奚晓娟 

 

 

10

9月份工作 

 

 

 

11

结题报告 

 

 

 

12

 

 

 

 

13

 

 

 

 

14

 

 

 

 

15

 

 

 

 

    请各课题组及时把课题过程研究资料上报到专用邮箱:

 dfjyxhkt@。

名称为:

课题编号+课题主持人姓名;研究资料可以是课题研究活动照片及报道、发表的论文、活动资料、教育教学反思、研究叙事及反思等。

欢迎提供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倡导原创,禁止抄袭。

每月上报材料不少于一次。

【2】

小课题论证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立项时间:

2011年3月

一、    课题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本质上不合作”的问题,为此,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     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

2、学生参与要全面

3、学生合作要充分

4、学生角色要明确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学生即3-4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

将各班案例作比较。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

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理想课堂中的小组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1、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2)研究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五、研究措施: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

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

2、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因此,本人认为,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a、小组人数的确定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

就我国小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

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感。

b、小组的构成

    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临时调换座位,以便学生能够“类聚”而畅所欲言.

c、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学习讨论,

d、启发与准备

    启发与准备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

学生愿意说,往往是由于他们有话可说。

因此,教师应该做到:

⑴设计的问题应与所学的内容相关,尽量以有趣、新颖为宜。

⑵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⑶在需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材料,以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e、教师角色

   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以免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在场而拘谨。

当学生不会表达某个词语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还可在学生讨论即将结束时,迅速浏览记录员的报告提纲,必要时稍作指点。

因此,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旁听者或帮助者的角色,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所布置任务,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f、教师评价

     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要认真倾听,还应让全班学生认真听,这对学生是种无形的鼓励。

在听时,教师不要因为纠错而打断,频繁纠错,只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而应在学生表演时记下语言错误,然后挑出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解释,其它问题可放到教师总结中去讲,教师应多从正面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成果,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小组的可取之处,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可逐渐消除,学生的自信心也可逐步增强。

六、    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教育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的操作方法。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5、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三) 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整理汇编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经验。

七、预期效果:

1. 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表达活动,真正地讨论和合作,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对合作学习兴趣。

3. 通过合作学习能适当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研究教案与案例分析。

3、研究汇报课、展示课。

总之,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形式上的合作,实现本质上的合作,改变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而是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更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

 

xxx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

(记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或参与的各项工作)

 

课题编号及名称

11056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活动时间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活动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持人

奚晓娟

参加人员

李小红  朱慧霞  朱建丰

工作内容要点

1、         学习小课题论证报告。

2、         做好开题工作。

3、         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并明确个人分工

 解决问题

产生及效果 

 

1、         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个人分工。

3、         详细学习了课题论证报告,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下一步构思

1、         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为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作准备。

2、         制定细化的课题研究方案。

有关证明

1、         课题研究开题论证的照片。

2、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书。

 

 

 

 

 

 

【3】

xxx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

 

课题编号及名称

11056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活动时间

7.15

活动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持人

参加人员

工作内容要点

(做了什么)

1、         课题组成员开会讨论并研究如何为班级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2、         撰写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随笔,感想,反思等。

 

 

解决了什么问题

产生的效果(成果)

及问题简述

 

 

1、         课题组成员认真讨论了如何为班级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如何搭配,如何分工等问题,利用假期认真分析班级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构建问题。

2、讨论、研究并确定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方案。

3、每人利用假期撰写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论文或反思。

下一步工作

构思

1、         利用假期学习国内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新理念,以及思考构建自己的班级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小组的策略。

2、         每人撰写一些有关合作学习的随笔,反思等。

 

xxx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

 

(具体成果附表后

 

成果类型

随笔,反思,论文等

成果名称

1、             有关如何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方案。

2、   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随便、反思等。

 

 

效果及作用简述

 

 

1、             进一步研究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及其作用。

2、   明确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建立班级的合作学习的小组。

3、   反思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或获奖情况

 

在大丰实验小学的中年级组交流

 

 

成果内容

(可跨页延伸,也可附页)

 

 1、             方案:

有关如何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方案。

2、             随笔: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几点想法。

3、反思:

在课堂中寻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合适切入点。

【4】

 

有关如何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方案

一、新课程下小组合作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

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二、合作交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小组一般4人最佳;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应存在合理差异。

小组座位可采用固定组合式或临时组合式,各班可根据教室的空间和学生的人数而确定。

1、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

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

2、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是一项关键和长期的任务。

要建立小组长管理和培训制度,尤其在小组建立初期,应不厌其烦的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选择合适的记录员,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

 4、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5、资料员应选会使用电脑的且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

 

6、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分工明确,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

 

7、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保持合作学习小组稳定持续发挥效益的核心因素。

 

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5】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几点想法

                              xxx实验小学      李小红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

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

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

问题怎么提?

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二、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

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6】

 

 

 

 

 

 

 

 

 

在课堂中寻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合适切入点

            xxx实验小学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

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

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

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二、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三、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

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五、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

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

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六、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7】

 

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中闪光

—有感于黄春燕老师执教的《统计与可能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原有以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淡出课堂,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其中,合作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中使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速度与效率,实现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然而,有很多合作学习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尚不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内涵。

黄春燕老师执教的《统计与可能性》则不同,她紧扣”三维’目标,切实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她这节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一、合作学习是目标明确井然有序的学习

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一节课里,教师都会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合作的环节。

每当教师宣布合作、讨论后,整个教室就开始热闹沸腾起来。

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少小组里的学生仍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或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随意“休闲”没有倾听、缺少交流,难以触发思维的碰撞。

这样的合作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如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合作意愿的缺失、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衰减。

黄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就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并出示出来。

例如:

在小组开始摸球之前,出示了三条活动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摸球2.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再放回口袋3.每组一共摸10次.对这三条要求先让学生齐读,再逐条理解,这样就避免了合作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而具有目标性,使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合作小组是互相信任、互相团结的合作集体

组员之间没有合作的意愿,没有真诚的配合,便不会有成功的合作学习。

只有当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信任感、形成共同的荣誉感,才会有团结互助,才有会密切配合。

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这种集体荣誉感,推动合作学习的发展。

黄老师通过给获胜小组插“合作之星”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有效地激发了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荣誉,强化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当小组取得荣誉插上“合作之星”时,组员因集体荣誉而光荣,那么对小组就会产生更强的归属感,进而促使他们下次的合作更主动更积极、更有信心。

从而会更努力地为小组达到目标而作出贡献。

三、合作学习是既重整体又不忽视个体的学习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过多的关注放在小组整体上,无意中弱化甚至忽略了个体的发展。

但要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所以,黄老师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例如:

每个合作小组的组长负责统计并组织摸球,每个小组成员依次摸球并各自做好记录,最后汇总小组成员记录形成各小组统计表。

这样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能有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合作学习是共享资源的学习

合作学习不只是师生、生生交往渠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