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405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docx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

衢州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按照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现代生态农业“1158”工程为龙头,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并重、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并举、目标实现与制度创新并行,全市域整建制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与全省同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绿色产业更加兴旺、绿色产品更加丰富、绿色环境更加宜居、绿色机制更加健全的目标,构建“绿色+智慧”“美丽+放心”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内一流的放心农产品供应地、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地,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提供“衢州样本”。

——绿色产业更加兴旺。

全市50%以上乡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10条以上;农业三产融合综合性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绿色产品更加丰富。

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110个、绿色农场(牧场)1000个;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6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农产品50个,打响放心农业区域公共品牌。

——绿色环境更加宜居。

全市化肥、农药用量持续降低、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9%、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垃圾集中回收处理率90%以上。

——绿色机制更加健全。

制订农业绿色发展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任务清单,建立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制度、监管制度、创新制度等基本完善,全面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是拉高标杆,先行示范。

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定位,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示范引领,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标杆。

二是生态优先,智慧引领。

按照生态更美、特色更亮的要求,加快推进生产清洁生态、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定位高端、经营管理智慧的农业美丽经济,实现产业升级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聚焦产业,绿色富民。

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要求,持续推进放心农业建设,探索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制度、新模式、新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产业价值,促进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统筹协调,注重长效。

按照区域统筹、城乡融合的要求,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全产业链建设和农业三产融合各环节中,推进全市域、全产业链高端农业绿色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绿色资源升级,开辟新空间。

坚持科学规划、用途管控、集约发展,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开辟农业绿色发展的新空间。

1.全面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划定并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严格执行畜禽禁限养区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制度和措施。

粮食生产功能区得到全面提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3.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8.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2.全面落实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

强化耕地、渔业水域、湿地等农业资源环境管控,严控围湖造田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中低产田地力培育,提升耕地质量平均水平。

对占补平衡的新垦耕地,要根据土地承载力落实配套畜禽养殖业,促进新垦造耕地熟化和地力改善。

3.全面落实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支持农作物和林木种子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加强农作物和林木种质资源和重点种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收集和保护,加快种质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

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外来物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机制,建设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和关键区域生物入侵阻隔带,严防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二)加快绿色生产升级,培育新优势。

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再创新,出抓好主导产业绿色生产、构建多级循环体系、农业资源化高效利用,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的新优势。

1.建立主导产业绿色生产机制。

按照产业绿色化、绿色经济化发展思路,推进粮食、柑桔、生猪等主导产业绿色发展。

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

研究制定绿色农业主体评价体系,将绿色生态、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作为认定绿色农业主体重要指标,创建一批美丽牧场、美丽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集成创新和完善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面积50万亩,推广水稻绿色主导品种面积70万亩。

加快生态循环水产养殖业发展,示范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计划,推动动物疫病防控从有效控制到逐步净化消灭转变,提升畜牧业安全水平。

2.着力构建农业多级循环机制。

按照农林牧渔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对土地、物种、时空进行科学配置。

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实现“千斤粮万元钱”“一亩山万元钱”,推广面积40万亩以上。

加快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果树避雨栽培、茶叶机采机制、蚕桑菌菜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水肥一体化等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推广面积60万亩以上。

推广环保节约型饲料应用、工业化粪污治理、发酵床“零排放”、粪便资源化利用、综合减臭养猪等科学养殖模式,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和废气排放减少的标准化技术全覆盖。

3.完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继续按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和耕地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方式,加快县域畜禽排泄物集中处理中心建设,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年推广以畜禽排泄物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5万吨以上。

以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为目标,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利用,加快区域性集中处理中心提升改造,培育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运行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推进太阳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强化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

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加快农业绿色环保设施设备的引进和推广。

(三)加快绿色环境升级,推动新提升。

坚持控新治旧、修复改造、美化提升,大力开展农业用地污染治理、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积极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新提升。

1.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机制。

全面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养殖主体、屠宰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强化规模养殖场、屠宰企业、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监管,健全养殖场污染治理线上线下长效防控体系,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监控全部纳入环保监管平台。

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面建设封闭式集粪棚,敏感区域附近存栏5000头以上养殖场建设臭气收集系统。

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强度。

在农业“两区”农田生态系统推广应用氮磷生态拦截技术,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渠36条,有效减少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

建设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点,加快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及时发布预测预警。

2.建立健全农业外源污染防控机制。

制定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建立监测体系,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水域等农业区域。

规范河道整治淤泥处置流程,严防受污染淤泥进入农田造成耕地次生污染。

深入实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摸清受污染耕地数量和分布,按照污染程度,采取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等措施,全面有序推进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耕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建立完善农田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护机制。

3.建立美丽田园建管机制。

深入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行动,在全市建立美丽田园长效管控机制,实现失管田园基本消除和田园垃圾基本清除“两个基本”,全面建成12条美丽农业经济带、100个美丽新田园、培育1000名美丽新农人“三个一”工程,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美丽大花园建设增添亮丽底色。

(四)加快绿色产业升级,打造新平台。

坚持三生融合、三产融合、三创融合,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努力打造引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的新平台。

1.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平台。

提升农业“两区”发展水平,将水电路、产品流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两区”建设重要内容,全面延伸农业“两区”产业链条、拓展绿色生态功能。

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

研究制定绿色农业主体评价体系,将绿色生态、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作为认定绿色农业主体重要指标,创建一批美丽牧场、美丽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

建成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110个,其中省级22个,建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6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12个、特色农业强镇6个。

2.加快培育绿色放心品牌。

以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以全程可追溯、可监管推动“三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全市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

农产品总体标准化生产程度稳定在65%以上。

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农合联、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为重点培育农业品牌运营主体,提高品牌运营和辐射带动能力。

3.加快推进农业新业态发展。

以杭衢“山海协作”为重点,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新型绿色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一批农产品电商示范园、电商专业村。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生态食品康养、田园康养、运动康养、森林康养等新业态。

积极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打造村庄景区化,实现农村产业强,农民经济富。

(五)加快绿色机制升级,培育新动能。

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政策拉动,着力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

1.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建立农业绿色发展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处置以及规范使用化肥农药、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等绿色发展方式作为对农业主体项目扶持、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和因素予以激励;将施用违禁高毒农药、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污(淤)泥以及露天焚烧秸秆、随意丢弃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非粮化等行为列为负面清单予以约束。

加强生态系统管护,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机制。

全面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有效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智慧农业建设为重点,建立市域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行为、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三品一标”生产全程可追溯。

以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为关键,依法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

以实施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为抓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执法监管体系、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应急管理和专项整治等工作,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优”、安全监管与产业扶持政策联动机制,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监管责任。

3.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体系。

加强与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合作,开展绿色品种选育、安全风险管控、化肥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源防控、发酵床菌种、受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和修复治理等农业绿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化种养殖业的研发和推广,推介符合绿色增产、节本降耗、生态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引领性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

以产业技术团队为引领,建设一批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平台,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途径,扩大先进实用农业绿色生态技术和模式的覆盖面。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4.建立农业绿色智慧监测预警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监管、农业综合服务、农业政务信息三大平台的融合,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将耕地、生物资源、产地环境等农业资源环境数据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全程监管数据纳入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全市、业务协同、上下联动、数据共享的农业绿色智慧监测预警体系。

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打击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的违法行为。

三、重大专项

1.农业产业振兴专项。

推进柑桔精品园建设,启动建设中澳柑桔风情园、农法自然柑桔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市级以上美丽生态牧场200家,建设佳苑牧业公司奶牛养殖项目、三易易公司生态养殖等项目;建设浙八味·神农蝴蝶谷等项目,打造“农旅文药”综合示范园区。

2.农业“两区”提升专项。

统筹实施一批粮食功能区提升工程、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7.1万亩;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

3.农业特色小镇专项。

统筹推进衢江莲花现代农业小镇、龙游生态循环农业小镇、常山县山油茶特色小镇、江山蜜蜂特色小镇、开化禾中龙顶茗香小镇等一大批小镇群落,打造乡村产业集聚大平台。

4.农业生态循环专项。

建设江山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龙游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衢江区沼液浓缩高效综合利用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作物秸杆集中利用中心项目;建设一批农牧结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

5.农业设施装备提升专项。

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垦造等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8.4万亩,新增垦造耕地5.6万亩。

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项目、农业智慧监管项目、农业“机器换人”项目,打造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

6.农业品牌培育专项。

开展“三品”基地建设,组织主体申报“三品”认证,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150个以上,加大知名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

7.新兴产业富民专项。

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优化、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点“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服务功能,建设和提升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衢州特色有机农产品产销体系;规划建设2万平方米星菜植物工厂,建成一批多学科集成的现代高端农业示范场。

深化实施金屋顶光伏富民工程。

8.农业人才培养专项。

培育“农创客”“新农人”1000名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建设一批返乡农民创业基地,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规划、文创、设计、金融、旅游、策划、营销品牌等高端人才,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企业落户新型社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深度合作。

四、推进步骤

(一)顶层设计阶段(2018年6月前)。

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调研,制定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先行创建工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相关扶持政策。

(二)示范引领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2月)。

组织开展“611”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申报创建;成立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专家库,开展农业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咨询指导服务;启动“部市共建”绿色发展先行区等示范创建。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9年1月-2020年6月)。

围绕“三调三治理”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炼推广一批可学可复制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的要求,全面推动先行创建任务的落实。

(四)深化提升阶段(2020年7月-12月)。

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的总结宣传;组织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

政府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农业绿色发展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门牵头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实施小组”工作制度,确保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完成;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推进和支持力度。

(二)加强投入保障。

各地要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每年整合“大三农”资金1亿元用于先行市创建。

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推进财政补助改购买服务、改基金、改担保、改贴息等改革。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要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和典型,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将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科学普及、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绿色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四)加强考核督查。

制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列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内容。

定期组织督查,对各地的工作进度进行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视情况对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每年开展工作考核,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