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473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docx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录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三位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出示渔民打渔归来,码头上热闹繁忙的情景,然后画面定格在王叔叔称虾、称鱼的情景画面。

[评析:

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

二、情景渗透,提出问题。

师: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每筐虾重13千克。

生2:

有两筐虾。

生3:

有两筐鱼,每筐31千克。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

两筐虾一共重多少千克?

生2:

一共有多少千克鱼?

生3:

2筐虾和2筐鱼一共多少千克?

师:

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2筐虾和2筐鱼一共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想一想,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

需要先知道2筐虾多少千克,还要知道2筐鱼多少千克,最后合起来就行了。

师:

说的太好了。

看来只要我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那么第三个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吧!

[评析:

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亲切自然的交流,很自然的引出了问题,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板书问题1)请大家想一想,要想计算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1:

13+13=26(千克)

生2:

我想用乘法计算。

132也应该等于26千克。

师:

这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好的建议,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

(板书132)那132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大家借助手中的学具和纸笔,想一想计算方法,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1:

我用小棒摆出来,我先摆出13根(投影显示学生摆出了1捆零3根),再摆出13根,这样把单根的起来就是6根,把成捆的合起来就是2捆也就是20根,这样一共就是26根了。

(老师根据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图)

生2:

我是口算的,我先算出102等于20,再算32等于6,20+6等于26。

(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解在黑板上写出步骤:

生3:

我是列竖式进行计算的。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的过程)我先写出13,然后在下面的左侧写上“”,再对齐个位写上2,然后在下面画上横线。

最后依次算出二三得六,一二得二,最后就是26.

生4:

老师我没有看明白,十位上应该是算出20的,怎么是2呢?

生3:

我算的是十位,十位上的2就代表20了。

(师笑了):

看来大家对用竖式计算很感兴趣,那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

正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我们先用个位上的3去乘2得数是6.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的时候实际上算出的结果是20,也就是2个十,我们可以这样写:

13

2

6

20

26

最后合起来得数就是26。

我们可以简化写成:

13

2

26

现在看明白了吗?

谁来说说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

先用13中个位上的3与2相乘,得数6就对齐个位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再用13中十位上的1与2相乘,得数2就对齐十位写在十位上,这样就算出得数是26了。

师:

说的真清楚,那具体说说竖式中6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生:

竖式中的6表示个位上的6个一,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评析:

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时,教师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

]

2.比较探究

(教师把学生的三种算法在课件中显示在大屏幕上。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提出的三种算法,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在学生的描述中,课件显示:

三种方法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算理是一致的。

[评析:

这个环节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种看似不同的方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很清晰地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突出的表象。

教师没有刻意地去强调笔算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及教师的引导明确了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刻地理解了算理。

]

3.巩固新知

师:

我们刚才已经算出2筐虾的重量了,2筐鱼一共多少千克应该怎样计算呢?

你会列竖式进行计算吗?

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312.

31

2

62

找两个学生分别说一下笔算的步骤,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师:

谁来说一说竖式中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

这里的2是个位上1去乘2得来的,表示2个一,6是十位上的3去乘2得来的,表示6个十。

师:

请大家观察,这个竖式中的“2”和“6”和刚才竖式中的“2”和“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从而明确乘法竖式的意义。

这样我们就能算出2筐虾和两筐鱼一共是26+62等于88千克了。

[评析:

这个环节既是对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更是对刚才讲解的补充练习并且在数字的设计上正好与前一个问题有联系。

学生不仅会笔算312,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竖式中“2”和“6”表示的意义。

有效地巩固了新知。

]

4.知识类推

师:

要想计算2筐虾和两筐鱼一共多少千克,我们也可以这样想:

我们先算出一筐虾和一筐鱼一共是13+31是44千克,然后再用442计算就可以了。

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44

2

88

师:

竖式中个位上的8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8表示什么?

生:

两个8的含义不一样,一个是个位相乘得到的8,表示8个一,一个是十位相乘得到的8,表示8个十。

同学们给予掌声。

[评析:

这个环节巧妙的渗透了乘法结合律的有关知识,更巧妙的是通过竖式计算学生得到的得数88,让学生比较这两个“8”所表示的不同含义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5.新知拓展

师:

我们接着来看李叔叔遇到的问题(课件显示李叔叔卖鱼的场景),“这批带鱼一共312千克,每千克3元,一共能卖多少元?

谁先来列出算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123.赶快试着用竖式来计算吧。

找一学生展示自己列竖式的情况:

312

3

336

生1:

他做的不对!

百位上应该是9而不是3,他一定是忘计算百位了。

生2:

确实算错了,百位上是3,也就是说是用三百多去乘3,得数一定是九百多。

生3:

我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3,得数6就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3得数是3写在十位上,最后用百位上的3去乘3得数是9,所以就把9写在百位上,这样得数就是936了。

师:

瞧,大家帮你分析了一下,你现在明白了吗?

快谢谢大家吧。

(在大家的帮助下学生把竖式改成正确。

大家报以鼓励的掌声。

[评析:

这个环节老师有意找到一位做错了同学,让其他同学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

不仅轻松的解决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计算方法,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

6.总结规律,揭示课题。

师:

请大家看黑板,我们刚才一起研究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谁来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笔算的呢?

生1:

就是写出竖式后依次去乘就行。

生2:

先乘个位,再乘十位,然后乘百位。

生3:

先乘个位,得数也写在个位上,再乘十位,得数就写在十位上,要是三位数就再乘百位,得数写在百位上。

师:

同学们说的太棒了,我们今天就是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评析: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

7.知识拓展。

师:

老师这里出道有难度的题目,你敢挑战吗?

生:

敢!

出示:

11233,大家会笔算吗?

同学们很快就列出竖式,计算出得数是3369。

师:

这道题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1:

是四位数乘一位数了!

生2:

多了个千位,用千位上的数相乘,得数写在千位上就行了。

一点都不难!

[评析:

一道小小的拓展题目,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加深了对笔算法则的理解。

]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在答题纸上完成)

2334222124

2.看图解决问题。

生1:

我计算出1124=448筐,大于400筐,所以能运完。

生2:

我没有去计算,我只是想一次就算运100筐的话,4次就运了400筐,而一次是112筐,所以一定能运完。

师:

瞧,这位同学都能用到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估算的知识了,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3.

第1小题,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红五星是3;黄五星是6;绿五星可能是1、2或3;则蓝五星可能是3、6或9。

第2小题,学生抢答出蓝五星是4;红五星可能是1或2,黄五星可能是4或8.

[评析:

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本的笔算练习,还渗透了估算的知识。

尤其最后一个练习特别能开发学生的智力,逆向地回顾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

师:

同学们想的不错。

老师这里有个疑问,蓝色五星只能是4吗?

我们下节课学习后相信大家就有自己的答案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谢谢大家,下课。

[评析:

这个环节教师用短短几句话就对本节课做了总结,而且巧妙的通过练习的设计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总评:

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位乘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本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本单元或以后系统学习更难的乘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孩子活泼可爱,热情向上,待人真诚。

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小脑袋里经常充满着许多新奇的小念头;对于学习是兴趣有余,勤奋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够自觉;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许多能力有很广泛的发展空间,也有待挖掘。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创设简单有效。

从渔民打渔归来码头上热闹的场景直接聚焦到所需的信息窗主题图,开门见山,目标明确。

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学生摆一摆,口算,笔算的三种方法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教师精彩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确了笔算的算理。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通过对几种计算方法的集中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有疑问有争议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