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61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备考指南

考纲内容

高频考点

高考示例

考查频度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17·全国Ⅰ,40

(1)(3)

2017·全国Ⅱ,20

2017·全国Ⅲ,39(3)

2016·全国Ⅱ,19

2013·全国Ⅱ,19

2013·全国Ⅱ,39

(2)

★★★★★

5年6考

[核心提示]

1.一个态度: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三个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3.四个表现: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4.四个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必背术语]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答案:

 ①现实生活 ②相对稳定性 ③习俗 ④思想 ⑤稳定性 ⑥民族性 ⑦积极 ⑧消极⑨精华 ⑩糟粕 ⑪必要前提 ⑫必然要求 ⑬继承 ⑭发展 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⑯科学技术 ⑰思想运动 ⑱创造

核心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1.认识传统文化

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表现形式

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影响

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区分传统文化的两大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侧重点不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从时代的需要看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命题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

【预测题型:

选择题】

(2016·课标Ⅱ,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破题思路:

 第一步,提取题干中心意思。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

第二步,把握设问指向。

现代杂技艺术发展的原因。

第三步,确定答题知识。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步,分析题肢。

题干没有涉及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故①与题干无关。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故②观点错误。

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现代艺术手段和展现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故③④正确。

答案:

 D

[对点训练] (2016·江苏单科,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材料中“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

鲜明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时代的先进性是指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强大的包容性是指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C、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失分点一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矫正训练1] (2014·北京卷)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  )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解析:

 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A错误。

B否认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C否认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从传统道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可以看出D符合题意。

答案:

 D

失分点二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提醒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矫正训练2] (2013·广东卷)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③错误,书法不直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②④正确。

答案:

 D

核心考点二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提示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

3.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命题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

【预测题型:

选择题、主观题】

(2016·课标Ⅰ,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故③说法错误。

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故④说法错误。

①②切题。

答案:

 A

[对点训练] [2017·课标Ⅰ,40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解析:

 

(1)本问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的做法组织答案。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说明《中国诗词大会》选材广泛,所选诗词代表性强;“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说明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应用新媒体互动……”说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说明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本问考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答案:

 

(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15.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根基,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常用答题语言: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5)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失分点 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就是文化的发展

提醒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表现为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

但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不一定是文化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只有健康的、先进的新文化取代落后的、旧的文化才是文化发展。

[矫正训练] 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履”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

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蕴含着(  )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A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精华要吸收,对于糟粕要剔除,不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态度,排除C;发展的本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文化发展表现为新文化取代旧文化,但未必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文化的发展,因为新的文化形态不一定是新文化,排除D;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核心考点三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素

阐释

理论联系

外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自身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科学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2.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命题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预测题型:

选择题、主观题】

(2017·课标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文化自信的知识。

科技创新能够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②④正确切题。

①夸大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地位,观点错误。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强化文化的统一性,也不一定能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对点训练] (2016·天津文综,11)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

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由于4D电影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

经济决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错误。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C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D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失分点一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虽然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矫正训练1] (2013·北京高考)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

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解析:

 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将“京西太平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并未改变教育的基本功能,恰恰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故应排除A,选B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C说法错误。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故D说法错误。

答案:

 B

失分点二 科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醒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科技不起决定作用。

[矫正训练2]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 ②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唯一动力 ③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继承传统 开创未来

提取信息

连线

解读信息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①上海市先后命名了第一批及第二批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用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内心世界。

②自己做道具、自己创作剧本、自己表演……,师生还创新地用英语、沪语和普通话去演绎独特的“三语皮影”,使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③在金山,像这样的传统民族文化培训已坚持近10年,既保留了民俗风情,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家乡味道,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弘扬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信息①

(1)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信息②

(2)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信息③

(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④

(4)

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注】 把左栏的“提取信息”与右栏的“解读信息”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高考押题】

1.自己做道具、自己创作剧本、自己表演……,师生还创新地用英语、沪语和普通话去演绎独特的“三语皮影”,使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古老的皮影艺术(  )

A.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D.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解析:

 A项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C、D三项比较,B项最恰当,皮影艺术属于传统文艺。

答案:

 B

2.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

①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至高无上”“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

 D

3.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纲要》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答案: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