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922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

一年级上册美术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0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生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为使教学更方便有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适当补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2、学情分析:

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上老师要作很大的努力,而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3、学段目标: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认识色彩,了解美术学习用具,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4、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多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形式和材料丰富课堂教学。

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5、教学进度:

第一周:

准备课

第二周:

1、大家一起画2、花花绿绿的糖纸

第三周:

3、绕绕涂涂4、有趣的拓印

(一)

第四周:

4、有趣的拓印

(二)5、我的太阳

第五周:

6、奇妙的撕纸添画

(一)6、奇妙的撕纸添画

(二)

第六周:

7、做拼音卡片

(一)7、做拼音卡片

(一)

第七周:

8、小鸟找家

(一)8、小鸟找家

(二)

第八周:

9、鸟语花香

(一)9、鸟语花香

(二)

第九周:

10、小动物盖房子

(一)10、小动物盖房子

(二)第十周:

11、数字变变变12、会飞的娃娃

(一)

第十一周:

12、会飞的娃娃

(二)13、猜猜我是谁

(一)

第十二周:

13、猜猜我是谁

(二)14、变脸

(一)

第十三周:

14、变脸

(二)15、穿花衣的热带鱼

(一)

第十四周:

15、穿花衣的热带鱼

(二)16、寻找美丽

第十五周:

17、亮眼睛18、美丽的铅笔头

(一)

第十六周:

18、美丽的铅笔头

(二)19、花儿朵朵

(一)

第十七周:

19、花儿朵朵

(二)20、小小食品店

(一)

第十八周:

20、小小食品店

(二)

 

1、大家一起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

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同学对工具、资料的认识,分析多种工具资料表示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画一幅大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1、讨论课本。

1、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资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资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

说说你的感受?

2、创作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资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

3、划分各小组活动范围,分组进行创作活动。

教师辅导。

4、评价活动。

1、组织同学观赏各组作品。

2、小组代表讲诉画的故事。

并进行自评。

3、评出合作奖、创意奖、故事奖、创作奖。

5、教师小结。

六、课后拓展。

回家后参考书上其他绘画形式,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

 

2、绕绕涂涂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对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色彩有个初步认识。

2、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

能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创造出不同的线条,使画面有所创新。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学生:

常规美术用具。

2、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老师进行常规检查,表扬课前准备的学生)。

(2)师生问好。

3、讲授新课。

(1)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3)学生互相观察作品,猜一猜别的小朋友绕绕涂涂的作品是什么内容。

(4)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思想。

4、启迪引导。

(1)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作取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

画名,原因,绘画工具材料。

(3)请学生发言,发表观点。

5、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个涂涂绕绕的游戏就做到这里了,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3、田野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能力目标:

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3、情感目标:

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内容: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色彩。

教学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教学设计:

1、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

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

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

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2、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

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

(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

是什么颜色的?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

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3、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1)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一起来试试。

(2)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

)、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4、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

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展评作业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推荐优秀作品,教师点评。

 

4、大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忆游戏,锻炼学生观察的注意力;通过从远观和近瞧两个角度引导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初步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描绘出“大眼睛”,并以“大眼睛”为形式,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世界,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将心目中的美丽世界画在“大眼睛”里。

教学难点:

亮眼睛的不同的表达方法,眼睛情感意义的表达。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以谜语的形式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2)请学生猜一猜:

这是什么?

2、观察游戏。

(1)下面同学们将看到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请你记住,画中的东西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看看谁记得最准确。

(2)谁能告诉我,这只蝴蝶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时间这么短,你们却全部都记住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只要我们安静地看、专心地看,边看边想,我们就都会有一双善于观察的大眼睛。

3、欣赏交流

(1)教师提问:

在这双大眼睛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请你看看你的同桌,在她(他)的眼睛里,你又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不想跟她一样,也把美景装在自己的眼睛里呀?

4、自主表现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请把你看到过的最美的画面,画在“大眼睛”里给大家看看。

(2)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赏评。

(1)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开展互评和自评:

你觉得谁的亮眼睛中的画面最美丽?

谁能说说你的亮眼睛里最美的是什么?

(3)教师补充评价。

6、小结延伸。

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有美丽动人的画面,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美,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创造美。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大眼睛。

 

5、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涂画兴趣。

2、学习简单表述作品形、色与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以喜欢动手涂画为宗旨,激发学生作画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获得成功感。

教学难点:

怎样用“线”和“色”来描绘太阳的“光”和“热”,丰富太阳的形象。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作品,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1、情景创设,激发想象。

(观看课件《我的太阳》进入愉快的课堂学习之中。

2、师:

“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中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讲述。

3、教师概括学生表述内容,点题:

“小朋友,假如让你种太阳,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

我的太阳

2、讲授新课。

1、师:

指名说说自己心中的的太阳。

(约3分钟主要意图激发想象)。

2、师:

听了小朋友说的“我的太阳”,各自不同,很有想象力,很有趣。

3、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绘画太阳,边画边讲解太阳的绘画步骤。

2、教师提问:

有没有哪个同学会画特别一点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太阳?

4、学生创作。

1、教师请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太阳,提示:

要大胆想,大胆画,画得越有趣、越可爱越好。

2、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

3、分别指导绘画要领:

图画大些,不宜太小,用色大胆。

5、作品展示。

1、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3—5幅作业,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观赏,相互欣赏、激励。

2、简单自我评价。

六、拓展。

请学生回家后让爸爸妈妈看看自己的画,问他们看懂了吗?

讲给他们听听。

 

6、我和月亮做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和月亮相关的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和月亮相关的事。

教学难点:

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设备、教学范图、建议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等。

学具:

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构思、激发思维。

1、师:

小朋友!

你能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你想和月亮成为好朋友吗?

如果月亮是你的朋友,你想为月亮取个什么名字呢?

3、学生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者一个词语。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切身感受。

5、学生大胆自主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为月亮取名字,说出自己问什么要这么取的理由。

2、欣赏感受、拓展思路。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图。

2、教师提问:

小朋友!

你想和月亮做游戏吗?

你想和她做什么游戏呢?

3、学生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对教材范图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且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有趣最生动。

3、自主表现、穿插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现月亮与人的美好关系,并协助辅导。

2、在学生表现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是有独特想法的学生。

3、学生大胆自主表现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地进行交流。

大胆地通过实物投影设备介绍自己的想法。

(大胆实践,将独特思维转化成美术作品。

4、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用实物投影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大胆提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7、七彩飞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教学设计:

1、导入。

1、教师提问:

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

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2、学生回答:

红、橙、黄、绿、青、蓝、紫。

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

(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2、分析理解。

1、师:

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3、混色游戏。

1、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4、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

2、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

五、自主表现。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六、总结评价。

1、教师总结。

2、学生自评和互评。

 

8、奇妙的撕纸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3、能体验有意撕纸的乐趣并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有意撕纸的基本方法,能制作一幅生动的撕纸画。

教学难点:

能够合理的运用纸进行造型游戏,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教学具的准备,规范绘画习惯。

2、导入新课。

1、学生尝试练习:

“跟我一起撕”色纸随意撕:

(1)师生一起撕纸:

快撕、慢撕,学生体会后说说:

撕出来的纸有什么不一样?

(2)我要撕个圆,我们应该怎么撕?

为什么?

2、展示,交流,说说撕纸的感受?

撕的开心吗?

3、揭示课题。

3、欣赏感知。

1、我们从来没这么过瘾的撕过纸,还想更过瘾的来撕一撕吗?

2、学生再次尝试练习:

你想撕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3、学生情绪高涨,说说这回撕的开不开心?

跟前一次的撕纸比,哪个开心?

为什么?

4、随意的撕,我们没有约束,所以我们很开心,那就让我们再开心一下?

请你用胶水随意的贴一贴。

5、你觉得你撕的那张最好?

你最骄傲?

为什么?

6、你能不能把它根据你说的添画一下?

使它更形象?

4、学生作业。

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的撕纸,像什么?

2、撕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5、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6、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学生互评。

2、说一说,创作后留下的废纸片该如何处理?

 

9、撕纸添画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撕出的色纸形状,发现并表现出其与生活中的人或物形象之间的联系。

2、能大胆随意地撕纸,展开联想并添画成新的形象。

3、在愉快的游戏盒制作活动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大胆随意地撕纸,展开联想并添画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纸的形状,联系生活认知进行联想添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创设魔术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将撕纸添画的工具放进魔术箱中,让学生猜会变出什么来。

2、引导学生观察,并邀请个别同学参与撕纸,一起完成魔术。

3、通过魔术结果展示撕纸添画的范画作品。

2、引导感悟。

1、以一块随意撕出的纸片为起点,引导学生朝生活多方面的事物媒材展开联想,学生表达。

2、课件展示学生联想到的多种事物及由一块纸片添画的形象。

3、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感悟探究添画的方法及奇妙性。

3、自主合作。

1、合作尝试。

2、教师巡视,启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纸片,展开联想,合作添画出小组成员中最奇妙的想法。

4、发现方法。

1、展示小组添画的作业,反馈交流合作和探讨的情况,介绍自己独特的联想和巧妙的添画。

2、教师示范,互动探究,总结出不同角度联想和纸片内外结合用线添画造型的方法。

5、学生作业。

1、转动撕下的小纸片,看看它像什么,把它粘贴在作业纸上,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教师巡视,注意多余废纸片的利用。

六、作品欣赏。

欣赏撕纸添画表现复合形象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10、我的拼音卡片

教学目标:

1、尝试设计拼音字母形象。

2、基本上能使剪出的四个角形状相近似,设计的图形基本上保留拼音字母的形状特征。

3、体验装饰美化学习生活中小物件的乐趣和成功感。

4、复习巩固拼音知识。

教学重点:

在保留拼音字母的形状特征的基础上,尝试设计拼音字母形象。

教学难点:

设计的美观,而不改变拼音字母的形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2、导入新课。

1、对比导入。

(1)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卡片拿出来,同学间交换看看、玩玩。

如:

数字卡片,英语卡片,识字卡片等等。

(2)说说你喜欢哪些卡片?

为什么?

(3)说说卡片的用处?

有什么好处?

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

(4)出示拼音卡片的范品,指导学生欣赏:

这几张卡片,你觉得怎么样?

跟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欣赏感知。

1、启发想象变形:

(1)“开小火车”读拼音字母卡片

(2)在这么多的拼音字母卡片中,你最喜欢哪个字母?

为什么?

(3)挑选自己喜欢的拼音字母,四人小组讨论:

说说自己挑选的拼音字母像什么?

该怎么设计?

(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2、制作方法。

(1)你能看出是什么拼音字母吗?

(2)我们将它变成了什么?

(3)出示画的不突出拼音字母的卡片,同样的拼音字母卡片,改变了涂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了什么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

3、欣赏感知各种形状的拼音字母卡片,启发卡片形状。

四、学生作业。

学生自由选择字母,充分发挥个性,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拼音卡片。

5、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6、课堂小结。

1、学生佩戴拼音字母卡片,玩游戏“找朋友”。

2、教师小结。

 

11、数字变变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字的形状进行联想,创造出新的绘画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造型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数字的形状进行联想,创造出新的绘画形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形状进行联想,改变,但不改变数字的形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2、同学们,你们对今天的美术课有什么要求?

对自己又有什么要求?

2、导入新课。

1、师:

我想请大家给我画张肖像,留个纪念,我来摆个漂亮造型。

游戏:

快速的用一条线画出教师的动作。

(1)教师用自己形体动作模仿了“8”“7”,将学生的“一笔作品”展示与黑板上。

(2)教师邀请学生与自己一起模仿“10”,同上展示。

(3)谁也能来为大家来一个动作?

(可让学生表演简单的“1”“2”等)

2、看看我们一起请来谁?

3、揭示课题。

3、欣赏感知。

1、了解数字的历史。

(1)这些数字你认识吗?

谁能读读?

谁还能背背?

真了不起!

(2)你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想说的?

想问的?

(3)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读,都这么写?

2、你喜欢它们吗?

最喜欢哪个数字,为什么?

3、以“小8”为例,说说他的变身历程。

(教师边说边用橡皮泥在投影仪上展示)

4、合作小组讨论。

挑一个数字变变,可以借助橡皮泥思考,动手摆摆。

5、学生交流:

他们找到了像他们的东西了吗?

4、学生作业。

可小组合作集体创作“数字动物音乐会”“数字运动会”“数字水果篮”,可用橡皮泥,也可画。

5、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6、作品展示。

1、学生自由选择展示方法:

故事、歌曲、数字时装秀等形式。

2、评价:

你喜欢谁的就给谁贴上“数字奖”。

3、课堂拓展:

运用今天的变形本领为生活中,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生日、姓名等等变形。

 

12、变脸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

教学难点:

能具有创新的折纸。

教学用具:

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变脸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示范作品交给学生要求他们把它进行分析:

3、讨论如何进行折纸。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

由学生来讲解他准备如何折?

4、学生制作。

当折纸制作完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中涂了颜色的变脸图片。

5、学生讨论。

(1)自己将如何涂颜色。

(2)请个别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示:

关键是要把各种表情的脸给表现出来。

4、学生制作。

1、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画出不同表情的变脸图片。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相互欣赏。

2、教师进行点评评比出优秀的变脸。

 

13、请跟我来

教学目标:

1、学会巧妙的结合撕、剪、画的方法制作一个动植物或人物的形状,让它的某一个或者两个部位动起来。

2、学会发现、观察、创新,制作属于自己的可以动起来的纸质玩具。

3、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撕、剪、画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