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553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docx

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及答案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

”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

(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

(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

(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

(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

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8.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9.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10.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11.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12.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

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3.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句式的整齐美观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一句是(   )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纯洁、坚忍和品质的高贵,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B.那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大官杨,一片片随风摇曳的柳树林,一亩亩银花盛开的棉田,一垛垛刚收割的玉米和高粱堆得像小山。

C.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D.第一个月,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1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1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动笔!

16.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7.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

“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

“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

“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18.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感情。

C.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1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

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2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

1.C 2.A 3.D   4.C(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5.A   6.D   7.A   8.A   9.C   10.A

11.D(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

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

12.A   13.C   14.D   15.C   16.B

17.D

18.D(不是对比,也不一定整夜都在听雨)

19.B

20.B(简析: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2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