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119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docx

天津市九年级会考复习提纲

2014年会考九年级复习重点(专题总结)

范围: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知识点:

参照复习提纲及课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比例:

中国古代史占15%,中国近代占30%,中国现代占20%,世界古代占5%,世界近代占20%,世界现代占10%.

题型: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50分,分别为大事年表(20分)、材料题(共2题,30分)。

一、中国古代汉、唐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汉朝:

(1)民族关系:

匈奴,冒顿单于统一蒙古。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公元前1世纪,呼韩邪单于称臣,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单于(昭君入塞),保持了边疆稳定。

(2)对外关系:

公元前138、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指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开通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古罗马);后来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中原技术:

铸铁、开渠、凿井、丝绸、漆器传入西域;西域物品:

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2、唐朝:

多民族统一国家,开放的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

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新疆地区: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吐蕃:

“合同为一家”。

藏族祖先。

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封怀仁可汗,后改名为回鹘。

④六诏是彝、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为云南王。

⑤靺鞨族:

“车书本一家”。

唐玄宗在东北设州,封为渤海郡王。

(2)对外关系:

①对外城市:

长安、洛阳、广州、扬州,“唐人”

②日本和朝鲜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的制度;

③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④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今天印度),取回大量佛经,后来根据他的所见所闻而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典籍。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导火线:

虎门销烟。

2、林则徐禁烟原因: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

(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3、虎门销烟及意义:

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2、经过:

黄海海战:

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1895.4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探索特点:

从学技术(洋务运动)到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受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学习技术)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创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

后期:

又提出“求富”口号。

开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上海),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以辅助军事工业。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迈出了经济和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受日本明治维新影响,学习制度,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1)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的内容:

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

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八上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美国,想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于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性质: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推翻了清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新文化运动时间:

1915年起(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到学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

西方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口号:

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3000多名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

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运动的主体:

6月以前,主要是北京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

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运动的结果: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6)、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李大钊、陈独秀

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工人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4)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来转移到南湖游船)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3)、大会内容:

(1)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1922年党的二大,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五)、抗日战争

1、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日本局部侵华。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四个多月的时间,东三省沦陷。

3)、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4)、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5)、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12月13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3、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国民政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4)、百团大战: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5)、中共七大:

1945.4延安,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内容:

主要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根因:

全民族的抗战)

7)、抗战胜利的意义: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中国现代史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9。

地点:

北平。

任务:

筹建新中国。

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后来被1954年制定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4)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通。

作用: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

1953——1956

内容: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方式:

农业、手工业:

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同时,实行赎买政策(一个创举,实现和平过渡)。

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北京

1)、主要内容: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改革:

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对外开放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现在,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务——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科技成就:

两弹元勋:

邓稼先;导弹之父:

钱学森。

1、两弹一星: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4年,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载有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

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杂交水稻:

2001年国家科技奖获得者:

袁隆平在1973年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五)、中美关系正常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国对中国敌视,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经济滞胀,美苏争霸)

3、经过: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从台湾撤军);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四、世界古代史

一)、古希腊与基督教

1、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措施:

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体育。

(局限:

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之外)

2、基督教

产生的时间:

1世纪,地点:

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基督教会后来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

现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即公元元年。

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五、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

14—16世纪,意大利—欧洲

1、定义:

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2、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体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幸福)

4、人物:

14世纪最早发生于意大利,它的先驱是但丁,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后来扩展到英国,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

5、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英、美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人物:

克伦威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驱散了议会。

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

(3)为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美国的诞生:

独立战争,1775—1783;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人物:

华盛顿

(1)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2)过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5月,北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军队战斗,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注意宣言内容)。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1787年宪法: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和司法权。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性质:

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

(5)影响:

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行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三)、三次工业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经典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

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

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最重要发明:

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