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19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解析】“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兮”属于楚地方言,语出屈原《离骚》,故选B项;“诗画本一律”,要求绘画不能单纯描摹外在事物,而要具有深远意境,语出北宋苏轼,排除A项;“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语出《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排除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

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到近代考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故①错误;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行书大家,如:

王羲之、苏轼等,故②正确;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尤其应用于印章刻制,故③正确;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的年代,从西周早期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故④错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长竖短,,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重要的影响,有“汉隶唐楷”之称,故⑤正确;草书形成于汉代,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唐代发展为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故⑥正确;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故⑦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6.(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A项正确;诗庄曲媚,意境悠远,与材料中“雅俗共赏”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项错误;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C项错误;材料中“少引圣籍,多发天然”不等于包罗万象,故D项错误。

7.(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答案】D

【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晋代开始盛行,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正确。

8.(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

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

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

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9.(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

【答案】B

【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

拓展训练

1.(2019·山东烟台模拟)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

2.(2019·河北保定模拟)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

3.(2019·广东梅州模拟)费正清在《中国新史》中说:

“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

”“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  )

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

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

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

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数学创新动力不足,与算盘便利高效有关,故A项正确。

4.(2019·青海西宁模拟)考古专家从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众多医简,经初步整理暂定名的医书有《五色脉诊》(脉死候》《六十病方》《经脉书》《脉数》等。

从该墓中发掘出的医简以及先秦《黄帝内经》、秦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晋代《脉经》《肘后备急方》《针灸甲乙经》、唐代《千金方》、明代《本草纲目》、明清之际《温疫论》、清代《温病条辨》《湿热条辨》等书籍中,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哪一判断(  )

A.老官山西汉墓发现的众多医简表明传统医学在西汉时期达到顶峰

B.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是近现代西方实验医学的基础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D.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以讲究阴阳五行脏肺经脉辨证施治的中医为主

【答案】D 

【解析】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办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

5.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

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答案】 C

【解析】“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反映了普通市民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

6.(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答案】 B

【解析】 魏晋时期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战乱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

7.(2019·福建龙岩模拟)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

这表明宋代(  )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故D项正确。

8.(2019·四川德阳模拟)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

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

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印刷技术的突破是在宋代,明代只是在宋代基础上有些改进,故A项错误;在古代,民众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而已,故B项错误;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小说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扩大紧密相连,而市民阶层的扩大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

9.(2019·云南昆明模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可知不同的研究视角会影响历史认识,故B项正确。

10.(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出处

至于缮写摸勒(雕刻之文),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其书多率雕版印纸”、“咸通九年(868年)……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均体现了唐代雕版印刷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

11.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

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文化的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12.《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

13.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C

【解析】话本中的人物是一些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话本也是适合市民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14.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可知,南宋文学创作受到了儒家等级伦理以及理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

15.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  )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

【答案】 C

【解析】题干没有提及百姓疾苦,故A项错误;《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故B项错误;通过“涂巷中小儿薄劣”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的市井生活,故C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出深入民心,故D项错误。

16.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  )

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

C.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之道

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

【答案】 B

【解析】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法自然”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法”意指标准、规范,人们必须按照“法”来行事,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故B项正确。

17.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将儒家经典以隶书刻写的“今文”本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曹魏齐王正始二年,又增加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字体写刻的“古文”本刻石,与今文经并立于太学,称“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由此可见曹魏时期(  )

A.古文经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

B.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C.字体变化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D.经学领域出现复古现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又增加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字体写刻的‘古文’本刻石,与今文经并立于太学”,说明古文经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故B项错误;官方意识形态与文字变化无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复古现象是一种现象,不能反映深层次的问题,故D项错误。

18.(2019·河南濮阳模拟)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

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

这反映了唐朝(  )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答案】B

【解析】“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属于书法家,同时“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得出: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故B项正确。

19.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答案】B

【解析】儒道思想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强调借物抒情,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据“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表达政治理念,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故D项错误。

2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答案】 C

【解析】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C项正确。

A项不能反映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字狱使思想领域保守僵化,这与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的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推动男女平等,但不能达成男女平等的现状,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