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317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2、读、悟结合,体会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引疑激趣,关注美丽

出示居里年轻与年老的照片切入本课。

曾记得泰戈尔说过:

"你可以以外表之美来评论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

美丽的外表无法延续百年,那么她跨越百年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继续走进居里,体会她内在的美丽。

【设计意图:

这样导入,首先视觉上吸引学生,对居里夫人容貌变化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需要。

二、走近居里,感受美丽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美能跨越百年而永恒不变呢?

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待会儿我们交流。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解读居里,探究美丽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感悟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和精神美。

随机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交流。

1、感受坚定执着的美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②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她放弃了没有?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

(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让我们慢慢地读这句话,深深地感悟这份执著吧!

③“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从句子中感受时间的漫长,数字的对比感受炼镭的不容易。

师:

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的艰辛,为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精神感动,这种信念和追求是美丽的。

正如文中所说: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什么也不用多说,就把我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赞叹、崇敬统统融入课文,用读来表达吧!

(齐读第3自然段)

2、感受献身科学的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的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生合作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连用四个“变成”, 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是生命境界的飞跃。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的不朽的功绩。

充分地展示了她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所以这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居里夫人人生价值的提升。

带着我们深深的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②“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改为“她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让学生练习说话。

③“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在此处补充资料:

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在长期提炼镭的过程中,慢性中毒换上白血病,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经医生证明,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罪人就是镭。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抓住文中的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练习说话,加深对文中主人公的理解。

资料的引用,更能体现出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感受淡泊名利的美

居里夫人以最美的外貌,在最佳的年龄,成就了最了不起的事业,真是千古绝唱了!

看来文章自里行间都是美。

还有潜藏的美吗?

“同学们,居里夫人用她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但是(依次指名学生说)

--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她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难怪爱因斯坦说: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带着对居里夫人深深地敬意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抓住文中两处巨大反差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同学们,我想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着,这份美丽中不仅包含着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她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还包含了居里夫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就在纪念镭发射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这样讲道:

(出示视频)

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青春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名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的追求中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四、回归课题,拓展美丽

1、回顾全文,你们对课题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生交流)

2、说说生活中“美丽”的人。

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著追求

容貌美(隐退)     献身科学       永恒

                   淡泊名利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科学性和文艺性的关系。

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

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

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

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

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

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对词语的理解。

放射性:

某些元素(如,镭铀)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质。

镭:

金属元素,符号Ra,银白色,有放射性,医学上可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庄重:

严肃稳重。

不随便,不轻浮。

淡泊:

(对名利等)超脱,不追逐。

提炼:

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

冶炼:

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如,食盐或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侵蚀:

逐渐地破坏或腐蚀。

刚毅:

刚强坚毅。

执著:

佛教指对某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泛指坚持某一信念而不肯改变。

卓有成效:

卓:

卓越,高超。

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盛名:

很大的名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单元“科学精神”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以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

教学中可以结合单元导语简单介绍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

2.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比如,“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适时地停顿。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比如,“放射性”“镭”“元素”“酸碱”,一般不会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必深究,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以做通俗的讲解,让学生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3.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

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4.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引起学生思考,并在形象地体验中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样理解合理吗”,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

比如,理解“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的重点也就是这个“人生意义”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过程以及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感受其中的艰难和辛苦,思考居里夫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理解这里的“人生意义”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5.这篇课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居里夫人,也不仅仅在于通过居里夫人的事迹体会和理解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因此,课文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导学生说出来,写下来。

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案例

片段:

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师:

同学们,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

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读课文。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

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

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

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生:

我也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

师:

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生:

我读到这一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我就想,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

我觉得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特别让我佩服。

师:

还有谁来谈谈?

生:

我觉得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

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生:

我来补充一点,从这段话里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

师:

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

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

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

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

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

师:

说得真好,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

请同学们接着谈。

生:

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

我认为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

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

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

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

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生:

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一种成功的喜悦。

师:

那你们俩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生:

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

作者在叙述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辛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她和皮埃尔的对话呢?

师:

问题提得很好。

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分角色读。

)师:

从他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

生:

我觉得这里还体现出居里夫妇的一种乐观精神。

师:

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

他们得到了吗?

读──(生齐读: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师:

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

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

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

谁来说说?

生:

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师: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

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生:

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生:

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

我觉得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

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

说得好!

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

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

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

生:

从第5自然段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

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师:

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生:

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师: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56自然段。

)师: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

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

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生:

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

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

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生齐读第56自然段。

)师: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生:

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

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

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家,读读有关他们的书或者文章,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1

.居里夫人

 (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

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

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

1895年俩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贝可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

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

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

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

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

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

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

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损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

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

.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的研究工作。

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可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可勒尔射线。

贝可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

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理化学校校长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做理化实验。

虽然室温只有6°C,但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