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927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docx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

每日一诗-1

做诗做对的关键:

理解文章的重要字词,以下加阴影的部分为关键词并予以部分解释

崇义里滞雨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

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

【湿景】雨影。

签筹:

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谁家的孩子如此落魄潦倒,来感受长安的秋天。

壮年的时候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啊,远在千里,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作者介绍】李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

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不是主要原因)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15.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每日一诗-2

题许道宁画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

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作者介绍】宋政和三年(1113年)以太学上舍及第,历任开德府教授、太学博士,后谪监陈留酒税。

北宋灭亡,辗转南渡。

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临安,授中书舍人,兼掌内制。

绍兴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

力主对金议和,深得高宗满意。

次年,因病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未几病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每日一诗-3

小孤山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

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作者介绍】宝祐四年(1256)进士。

德祐元年(1275)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

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

后元朝破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

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其地势之险要。

B.颔联“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照应诗题,而且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尾联借景抒情,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抒胸臆)

D.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诗人身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家之情。

15.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诗的妙处。

每日一诗-4

苍洱临眺李 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愚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注]①苍洱:

大理苍山、洱海。

③云母屏:

用云母镶嵌的画屏。

④鲛人:

鱼尾人身,即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

⑤罘愚:

屏风。

⑥旃(zhān)檀:

檀香,一种香木。

⑦虎头: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⑧龙眠: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

⑨生绡:

一种素色丝织物,古人多以之作画。

【注意】要看的出来诗句中每一句前或中有省略或借代,要根据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入手分析

水环绕着青山,青山环绕着城池,山村万家一带烟树,映在明亮的江水之中。

山鸟从如云母屏风一样的山峰间飞过,江鱼在清澈的江水中嬉游,人鱼在岸边礁石上梳洗打扮。

江边林立的山峰,山林苍翠如碧,就像翡翠屏风一样笼罩着氤氲的海气,檀木雕琢的楼阁在深秋的山林江坞里显得更加清丽明亮。

这如画的美色,即使是近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和宋代的丹青圣手李公麟再世,用一百帧生绡也画不出来啊!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

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愚”,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D.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

(应是“眺”)

每日一诗-5

满庭芳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

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注]①徐君宝妻:

姓名不详。

宋末元军破岳州,遭掳,后被带往临安。

不屈,投池自尽。

此词为其绝命词。

②汉上:

泛指江汉流域。

③江南人物:

指南宋的许多人才。

④宣政:

政和、宣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

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⑤烂银钩:

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

⑥风卷落花:

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⑦三百载:

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的时间。

这里取整数。

⑧南州:

南方,指临安。

【破鉴】即破镜,“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感情破裂后又重新相聚或和好。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这里指作者故乡

长江流域非常繁华,江南的许多人才,还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

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的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

幸好我这身骨子还在,犹且客居南洲。

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

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

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虚笔起笔,极写南宋文明的繁盛,都会繁华富庶,十里长街,富丽堂皇,表现了词人对国破家亡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愤恨与悲叹。

B.“貔貅”运用比喻手法,代指侵略者,表现元军南犯之势,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敌兵的痛恨之情。

C.这首词笔调悲壮,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悲凉,深刻细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痛之情。

(全词笔调凄婉,感情深沉悲凉,故“悲壮”不妥。

D.这首词借破镜离散之典故,表达词人对丈夫深挚怀念。

词情至此,悲愤激烈变凄恻低回,令人不忍卒读。

每日一诗-6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找到一片仙境访问神仙,越往深处走越没有一丝灰尘。

刚行走到竹林里只有马通行,直到花间的时候才开始看见有人,四面的云彩与山川谁来做主,多个家庭的烟火自然就是邻居,有什么必要去问路边的过客呢?

这里早就不是退避战乱的地方了。

【】

  [注]①隐沦:

泛指神仙,也指隐者。

②如今不是秦:

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惟妙惟肖地传达出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B.颈联巧用设问,紧密呼应。

“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C.尾联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

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隐居山林,实为避祸之举。

D.全诗通过对隐者所在的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每日一诗-7

送唐明府赴溧水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余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多次被任命百里宰,已经有十余年了。

才叹惜官职一直是老样子,不久又听说还是去当县官。

鱼和盐是沿海的牟利之物,姜和蔗在湖边田里处处可见。

去后可让当地百姓安于习俗,使县衙里安静闲适天泰民安。

[注] ①百里宰:

古时一县的辖区约有百里,后称一县为“百里”,县令则称“百里宰”。

②琴堂:

官署。

《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后遂称州、府、县署为琴堂。

琴堂,指琴室;古代掌管乐器的官职;③氓俗:

民俗。

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

“自氓俗浇弛,法令滋彰。

【作者介绍】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鸣琴而治,后用“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或指咏官吏善于管理。

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送”字表明了事件,“明府”点明朋友身份,“溧水”则是朋友所赴之地。

B.首联的“三”和“十余年”,写朋友担任县令时间很长,突出了唐明府的忧伤与无奈。

(没有表现无奈)

C.颔联的“只”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久不升迁的同情,“屡”表现朋友官职调动频率高。

D.虽然尾联不是对作者自己为官情况的叙写,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在为官方面的态度。

每日一诗-8

归雁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大雁南北奔波,就像我们这些漂泊不定的人,天涯那么渺远,它的翅膀应该非常疲劳吧?

它凄苦地鸣叫着,从悲凉的边境雪地出发,飞到南岳衡山,它累得飞不高了。

然而,在它们聚集栖息的月岛上,却还要时时提防着暗处飞来的夺命箭矢,狂风骤起,沙滩上卷起惊涛骇浪,无处可躲。

世人却从来不问它们的艰辛,只知道守在栏边等着捡它们漂亮的翡翠色的羽毛。

【注】①陆龟蒙:

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

指南岳衡山。

衡山有回雁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归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常被人赋予游子、征人的意味。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来抒怀。

每日一诗-9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范成大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黄鹄飘然地飞下了九天,明月与君同船而行。

高洁之名不是孤臣所愿,抽身而退才能开怀。

当年一见如故如在昨日,明日分别山河远隔。

你我何时再会不可预料,但年纪未老犹可期。

(倾盖:

下车)

【作者介绍】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知处州。

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注】①周子充:

周必大,字子充,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大臣,为人刚正。

奉祠:

宋代所设祠禄之官,不需任职,只领俸禄。

周在孝宗时期遭权奸排挤,请祠得到批准。

②黄鹄: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大鸟,善高飞。

九关:

天宫九重关门。

③倾盖:

车盖倾斜,停下车子。

盖,车盖。

《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船载月、月客同回,诗人想象周子充的归乡之途,有明月为伴,充满诗情画意。

B.诗中“沾巾”一词语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也与王勃诗相同。

C.结尾诗人抒发感慨,虽然再会之期难料,但尚可喜的是彼此鬓未斑白,来日方长。

D.这首诗语言朴素平易,写离别不落凄切缠绵的俗套,情感豁达慷慨,深沉而爽朗。

 

每日一诗-10

江心寺柴 望

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而被敌军占领,产生深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东流滚滚的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暗示复国的希望却已渺茫。

由此可见,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心忧国难、思念故国、感慨今昔的南宋遗民形象。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

②金焦:

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

③三门:

寺院大门,也称山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

C.第四句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

D.最后句以景结情,表达兴亡之痛,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

每日一诗-11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

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

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雁飞向南走,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

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为诗中重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疆的深沉乡愁。

B.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雁归故乡、泾河不流、塞角高咽,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的边塞风光图。

C.诗歌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写二人久别难聚,思念深切,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思友的主旨。

(是写自己身处异乡的愁苦之情)

D.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的格调有较大差异。

每日一诗-12

有客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得呼吸道病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在临江的地方用占卜的方式选了一个居所。

不是很喧闹的地方才能避世隐居,开阔畅快非常适合居住。

有客人经过小屋的时候,儿子正在整理头巾。

自己用锄头挖自己栽种的蔬菜,随意采摘一些蔬菜招待客人。

【作者介绍】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注】①甲,指草木初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写起,顺理成章写到自己江边新居的宜人环境,表现喜悦之情。

B.“避俗”点明诗人择居此地的深层原因,一“颇”字则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颈联中,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的瞋怪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主客关系亲密无间。

D.诗人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诗,在如话家常般的叙事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每日一诗-13

陶公旧宅刘眘虚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

“种柳”、“白衣”,化用典故,分别写出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诗人抒写了向往归隐的情怀。

之后两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渊明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这两句诗在内容上写出景物明丽、澄澈的特点,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

在结构上,既是承接上文,对前面的景物描进行总结,又引出下文,为下文进一步抒发情感作铺垫。

之后写冷冷清清地在山中赏月,能以光明主宰天下并非偶然。

这两句诗人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

诗歌的最后两句“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反映出政治的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风,也表现了诗人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

本诗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陶氏先祖隐居在明丽、登澈、清旷的生活环境中的艳羡。

[注] 白衣,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紧承题目中的“陶公旧宅”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

B.“种柳长江边”“白衣来几年?

”采用用典的手法,分别写出了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

C.诗歌第五、六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公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D.“明宰非徒然”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也暗示了官场黑暗,诗人想要逃离的心理。

每日一诗-14

古风(其二十四)①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世界上再没有许由这样的人,谁还知晓盗与贤呢。

【作者介绍】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注】①唐玄宗后期宠任宦官,喜好斗鸡。

②虹蜺:

蜺同“霓”,云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侧面写出大车之多与行驶之疾。

B.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

他们因受帝王的偏宠聚敛了大量财富,宅第高而且广。

C.洗耳翁指许由,诗人以许由不慕名利自况,表示自己不愿与得幸小人同流合污。

(没有自况)

D.本诗描绘佞幸小人,深刻讽刺他们的嚣张气焰,也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愤慨。

每日一诗-15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送行的船儿正泊在那里,朋友感伤我的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而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聆听乡音、对筵道别,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北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

【谁传】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

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注]①嘉靖三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

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终老于戍所。

②大荒:

边远荒凉的地方。

此处代指云南戍所。

③蜀国弦:

乐府歌辞,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点明了刘善充为自己置酒送行的地点以及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

B.颈联用典自寓,说自己虽遭外贬,但一定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最终得以回朝。

C.“北风”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自比。

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体,层层相转,真挚自然。

每日一诗-16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①杜 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首联“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夸赞终明府年龄不大,但治政有方。

颔联“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这两句分承一二句,叙写终明府继承了终军的节操,善于治政,政绩斐然,而且水楼宴宾,风流倜傥,不让宓子。

颈联写了我这五十六岁为客他乡的老翁,还有什么兴致呢?

以老翁赋诗与席上名士故交相比,已见出客愁。

尾联正见出情怀郁结愁思缕缕,而观棋于清簟疏帘的水楼内,则正是为客之情和随遇而安的自慰之情。

[注]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

②宓子:

孔子弟子。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③终军:

汉人,年十八赴长安,入关时关吏付与(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当不复还,弃而去,后果然有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赞美其年少有为)

D.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交相对应,错落有致。

2.有人评价诗歌的尾联,赞其“光景绝妙,寄情无限”,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6分)

每日一诗-17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辛弃疾

塞垣秋草。

又报平安好。

尊俎上,英雄表。

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

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

凤诏看看到。

留不住,江东小。

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你守边有功,塞垣年年平安无事。

你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决胜尊俎之间”的才能。

你使金陵城防固若金汤,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且谈笑风生,言如珠玉。

春天就要到了,梅花有衰老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