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868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阅读题(64分)

1、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

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

现今别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作“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

含少有操行,以孝闻。

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

或问其故,答曰:

“病考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

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

王导问含曰:

“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

”答曰:

“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

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

导叹曰:

“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

”未之官,复为侍中。

以年老逊位。

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

“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

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既而告人曰:

“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

或曰:

“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跖为甚。

”含曰:

“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

由此言之,少正为甚。

”众咸服焉。

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

含曰:

“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

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

惟与邓攸深交。

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

“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

”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

遗命素棺薄敛。

谥曰靖。

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八)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

其兄颜畿有病,母亲和妻子服侍得有些厌倦,颜含却放弃一切事务,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

江南富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曾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说:

“先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召出来,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用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教化得以恢复。

C.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的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

D.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晋成帝的器重;为他办理丧事期间邻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6分)

(1)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5分)

(2)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

(5分)

(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3分)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妙”在何处,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1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4分)

1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6分)

1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Ⅱ卷表达题(5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庠(xiáng)序之教 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

C.贫而无谄(chǎn) 耳熟能详 斐(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  见危授命  曲肱(hónɡ)而枕   杀身成仁

16.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良人出(丈夫)造次(轻率、鲁莽)必于是

贼人者谓之贼(残害)尝独立(一个人站着),鲤趋而达庭。

B.天下归仁焉(赞许)贤贤易色(轻视)

使子路问津(渡口)今王田猎(狩猎)于此

C.孝悌之义(敬爱兄长)遍国(都城)中无与立谈者

四体不勤(辛劳)小人(人格卑下的人)学道则易使

D.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从外来尧舜其犹病(担忧)诸

举疾首蹙頞(眉头)遇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B.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C.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18.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2分)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对比三年前,北京、上海、广州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体检异常率上升明显,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即PM2.5)污染导致,43%的城市居民表示曾出现心悸、疲劳、晕眩、呼吸困难。

D.2013年4月,世界病毒专家和公共卫生组织的官员都把关注点投放到中国,因为在中国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1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我们的母语汉语,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令人喜爱、陶醉。

尽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尽管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

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

余光中问得尖锐:

“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

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说好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

只有对汉语具有像对母亲般的深情,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从而成功地记录、描绘和抒写,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和扩大,使生存变得坚实。

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4分)

答: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写(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五、写作(40分)

 

参考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颜含,字弘都,是琅邪郡莘县人。

颜含少年时就有德行,以孝悌闻名。

兄长颜畿,咸宁年间得病,全家照看他,顿时荒废了生产,即使是母亲妻子,也不免有些厌倦了。

颜含于是放弃一切俗务,亲自服侍,十三年足不出户。

石崇看重颜含的高尚品德,赠给(颜畿)美味佳肴,颜含委婉地谢绝了。

有人问他原因,回答说:

“病人身体虚弱,神智不清,生理未能恢复,既不能吃饭,又不能理解别人的好意,如果错误地留下,哪里是施惠人的本意!

二嫂樊氏因病失明,颜含督促鼓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亲自品尝汤药察看饭菜,打探病情时一定别上簪子穿好鞋,整饰衣冠系好腰带。

本州征召,没去就职。

东宫初建,颜含因儒雅质朴、品行敦厚,补任太子中庶子,参加讨伐苏峻有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授予吴郡太守。

王导问颜舍说:

“您如今任职名郡,治理将从哪方面入手?

”回答说:

“国家的军队每年都出动,百姓虚耗,南北的豪强竞相招募游民,国家空虚而豪强充盈,这是当权者所忧虑的。

我将从权势之门招募游民,让他们回到土地上,经过几年努力,想让家给人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只能等开明的太守来做了。

”颜含所任各职,为政简易而对百姓有恩,开明而善于断案,但使用威力统御下属。

王导慨叹说:

“颜公在任,吴郡人该收敛些了。

”未到任,又被任命为侍中.因年老离任。

晋成帝赞美他的品行,特加封他为右光禄大夫,门前设走马,赐床帐被褥,令太官四季供奉膳食,颜含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当时论事的人认为王导是皇帝的师傅,位高名重,百官应对他行跪拜礼。

太常冯怀拿这事问颜含,颜含说:

“王公虽贵重,但没有为他一个人专设一种礼节的道理,这或许是各位(考虑)的事。

鄙人老了,不识时务。

”之后对人说:

“我听说攻打邻国不去问仁爱的人。

刚才冯祖思向我问奸佞的事,我难道有邪恶的德行吗?

人们曾评论少正卯、盗跖谁的罪恶更深重。

有人说:

“少正卯虽奸诈,不至于分割人体做饭吃,还是盗跖罪更大。

”颜含说:

“明目张胆地做坏事,人们想着杀掉他;不为人知的奸佞,除了孔夫子没人能诛杀他。

由此看来,少正卯罪更大.”众都佩服他.

郭璞曾遇到颜含,想替他卜筮。

颜含说:

“寿命取决于上天,地位取决于世人,修养自己若上天不帮助的,那是命;遵守正道若世人不了解的,那是性.我自有性命。

不用劳烦卜筮。

桓温向颜含请求结为儿女亲家,颜含因为他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只和邓攸交往很深。

有人问江东士人的优劣,回答说:

“周伯仁的正直,邓(攸)伯道的清廉,卞望之的节操,其余的我就不知道了。

”他一向务实,拒绝做虚浮的事都像这样。

告老还乡二十多年,九十三岁去世。

留下遗嘱让家人薄葬,谥号“靖”,办理丧事期间邻家失火,移棺时绳索又断了,火将烧到棺材时(可巧)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美德感动了神明。

【示例】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

  ①一个人的出生可能让他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与别人不同,可能会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机会。

②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这双重身份无形之中帮助他较快地获得了声誉。

林则徐是当时朝中的重臣,他的亲人自然会更早地引起左宗棠等要员的注意,使之得以在官场施展身手。

更为关键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林则徐,在给他耳濡目染的同时,也为他带了光环。

  ③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政界、学界、演艺界,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已经小有名气的房祖名是大名鼎鼎的成龙的儿子。

这些特殊的出身,都有形无形地帮助他们获得了声誉。

当然,我们在肯定出身能帮助人获得声誉的同时,不能迷信出身,而要打破出身的束缚,敢于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