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490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

此离经也,此背训也”。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

“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

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4月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在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

C.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之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

D.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若地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大量采取了引证的方法,突出了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显得很严谨而有力度。

B.文章观点鲜明,前三段以“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论证了黄宗羲主张摒弃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存在的不足。

D.作者认为,黄宗羲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论证了学校建设在强国利民方面的重要性。

3.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学习教育的文句与本文观点相左的一项是(3分)(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

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

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

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

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

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

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

”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大型桥梁建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

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

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

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图表1:

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

单位米,%)

图表2:

2014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

桥梁是交通的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

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

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

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

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与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1-2017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

以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

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

明显不及美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截至2014年,我国公路桥梁有75.71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4257.89万米,

这些数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

准对接。

凭借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

域资金量等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

增长,还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

方面都引领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6.目前应采用哪些措施,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

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

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

反正,他是上路了。

面对因洪水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

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

“禹治洪水,通面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

‘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

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

方生启,禹曰:

‘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

”《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速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

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

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

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

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

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

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

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

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慕客绍宗,慕客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

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

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

“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荣不从。

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

绍宗谏日:

“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

”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

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必用卿言,今岂至此!

”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

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

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

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

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

搴谮之于高祖,云:

“慕容绍宗尝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

”由是征还。

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

侯景反叛,诏绍宗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高岳等出讨。

于时景军甚众。

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

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

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

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

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

绍宗死后,三军将士莫不哀痛悲惋。

赠使持节,谥日景惠。

(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D.及荣称兵人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刺史称呼其人。

 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节度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

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退休时或对殉职、阵亡者给以官爵等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

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

 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

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作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都城。

 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

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猛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

 D.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

王思政围困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营,绍宗投水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2)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必用卿言,今岂至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  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忧国之思。

15.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蜀后主刘禅提出应严明赏罚,对作恶违法或行为忠善的人,都要“”,目的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最后感叹“   ”,这与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故借问廉颇“             ”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

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

“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

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

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

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

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

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

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C.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D.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D.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20.下面是某网站一篇应用文的初稿,在标点、字形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错误并修改。

(5分)

《中国天气网》征稿启示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尤其受到各界关注。

网站自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

由于贵网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网站编辑人数只有几个,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踊跃投稿。

为表诚意,来稿一定拨冗回示。

21.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

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

(6分)

要求:

(1)不得少于50字;

(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改革开放40年来,是工人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