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985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4

4、可爱的我

5

5、我的校园

6

6、上课之前

7

7、手牵手,一起走

8

8、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三单元9——12第四单元13——16

9、我们都能守纪律

10、学会倾听

11、我不是故意的

12、得表扬了

13、父母的小帮手

14、学会发言

15、有礼貌的小客人

16、被爱的感觉

备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上、下学期进行,1、2单元上学期,3、4单元下学期。

第一课我上学我骄傲

【主题说明】

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

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

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难点:

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小调查:

上学第一天,谁送你上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小朋友愉快地告别送自己上学的爸爸,信心满满地走进校园;

其他小朋友都面带笑容,高兴地与新老师打招呼。

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3.请学生说出自己学校的校名,教师将校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写。

4.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骄傲又自豪。

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一:

新教室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有两间教室,其中一间是幼儿园的教室,另一间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室。

提问:

你觉得两间教室有哪些是相同的?

哪些是不同的?

你现在所处的教室与哪一间更相像?

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坐在小学的教室里了,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本、新校园,我们一定也有与上幼儿园不一样的新感受。

导入活动二。

活动二:

新感受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观察、描述自己新教室,说说自己的感受。

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对新角色的感受。

6.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予反馈。

7.教师将学生说出的新感受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感受比较符合的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方框中。

心理引导:

培养学生积极的入学情绪,转变角色,主动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新角色产生自豪感。

1.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活动二重在激发学生内部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2.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

学生填写时,教师要巡视。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总结几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1.引导学生总结做小学生以后有哪些变化,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变化是什么。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当一名小学生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自豪,有教师教自己学知识,有同学陪伴自己成长。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体验。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对新身份的认同。

1.组织学生思考教材上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骄傲感、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份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同时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如学生不明白,可以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第一天背着书包准备上学时,你感到。

A.高兴B.害怕C.骄傲D.自豪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是否对成为一名小学生产生自豪感。

第二课我要学本领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领,不断成长。

本节课力图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学习的作用。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行为目标:

让学生喜欢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喜欢学习。

理解学习的作用。

1.了解学生的特长,准备相应的道具。

2.教室作适当变动,留出学生表演的空间。

3.教学PPT。

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说一说“哥哥”有哪些本领。

3.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人的本领。

“哥哥”的本领真多,只要我们好好学习,也能像“哥哥”那样,掌握许多本领。

导入本课主题。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找本领小明星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图片中的小朋友分别在弹钢琴、唱歌、跳舞、打拳。

这些都是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掌握的本领,我们班上也有同学学到了一些本领,请他们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2.鼓励学生勇做小明星,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并给展示本领的同学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小明星真多,他们掌握的本领不仅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也给他人带来了欢乐,你想不想学习一些新本领呢?

请做我的小老师

4.在活动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几位同学的本领,并向这些同学请教,拜他们为小老师,为自己签名。

5.鼓励明星学生热情接纳拜师的同学,将自己的本领一点一点耐心地传授给同学。

6.鼓励明星学生与拜师的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学习本领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一方面建立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其他同学的自我展示,了解身边同学的本领。

通过拜小老师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1.在活动一中,学生展示本领环节,老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同时为照顾比较胆小或是弱势学生,可采取集中展示的方式。

2.学生展示本领后,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本领,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

3.本环节用时约25分钟。

通过儿歌进一步强调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喜欢学习。

1.引导学生总结,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的基本本领。

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初步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学习。

1.此环节也可以请同学谈一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快乐的事情。

2.本环节用时约7分钟。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强化学习的作用。

1.强调学习需要坚持。

2.如果自己做到了,在“五星”里为自己画上笑脸。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理解学习不仅重要,而且要坚持不懈。

1.教师可与学生约定一段时间后,检测“笑脸”数量。

2.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外,我们还能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呢?

2.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生是否喜欢学习。

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1.重点: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重、帮助别人。

2.难点:

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教学PPT。

【教学流程】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屋上,地球屋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才像一个家。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地球屋中只有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屋上,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交朋友。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

我们一起来作画

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花涂色,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漂亮。

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为花涂好了色,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画的很漂亮,以后这是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说说心里话

4.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当你们得到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你关心和帮助同学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鼓励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将学生说出的两个感受分别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感受比较符合的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横线处。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学会与同学相处。

1.每个小组的同学画画时,教师要巡视。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

2.使学生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

请同学积极发言。

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学习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

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2.本环节用时10分钟以内。

让学生为有一个好朋友而自豪,能够感受有朋友真好。

1.引导同学思考一下他认识的同学的优点。

2.真诚的对自己的同学说出他的优点。

3.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同学的优点。

夸夸别人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1.这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

被同学夸奖的感受是怎样的?

A.开心B.难过C.不喜欢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了解了怎样与同学相处。

3.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优点。

【教学参考素材】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

”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

”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

”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托尔斯泰和乞丐

一天,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走路时碰到了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

“先生,请可怜可怜我,给点钱吧!

托尔斯泰看着乞丐朝自己伸出的手,赶忙掏出外衣口袋找钱给他,可是那天口袋里恰好一分钱都没有。

托尔斯泰为难地对乞丐说:

“兄弟,真是对不起,今天我恰好没有带钱,下次再看到您的时候一定会给您。

乞丐脸上带着微笑,郑重地对托尔斯泰说道:

“先生,您今天给了我比钱更加珍贵的东西,真是太感谢了。

“珍贵的东西?

可是我什么都没有给您啊。

“不是的,您用‘兄弟’来称呼像我这样低贱的人,没有比这再珍贵的东西了。

托尔斯泰并不是为了讨乞丐欢心而故意用“兄弟”称呼他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平时习惯用尊重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是自然而然这样说出来的。

当自己受到老师或父母的尊重时,心情也会变好。

无论谁受到了尊重,心情都会变得舒畅,因为这样感觉到了对方的重视。

如果想传递这种好心情的话,就学着尊重他人吧。

第四课可爱的我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片面。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了对待自己的态度,只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对自己时常持有否定的或不满意的态度。

本课的目的在于,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重要。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

认识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自豪;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对改正缺点有足够的信心。

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勇敢的承认自己的缺点。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课前准备】教学准备ppt。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第一行图片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几张照片,大家觉得这个下女孩是不是很可爱啊?

第二行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的照片,他会做好多事情,这个小男孩是不是也很可爱啊?

2.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已是不是也是一个可爱的小男生或者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呢?

3.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看来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具体的可爱之处吧!

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以及目前的住址、家庭基本情况等。

认识自己

1.教师提问: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自己吗?

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自我介绍”、“我喜欢的事”、“我的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3.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

看来同学们都是可爱的小朋友,都了解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这是非常好的!

捉小鱼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捉小鱼”的游戏。

游戏的玩法:

教师选8名学生代表站在教室前面,其中6名同学扮小鱼手牵手围成圆,另2名同学手牵手举起扮山门。

大家边念儿歌,6名同学边走圆,“小小鱼儿游呀游,游呀游,游到一个小洞前,咔嚓一声被抓住”,当念到“咔嚓”一词时,扮山洞的两名同学双手立刻放下,套住一条小鱼。

被套住的小鱼就向同学做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外貌、特长、兴趣爱好、学习等方面。

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有哪些特点,对自己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要注意现场的秩序,注意同学的安全。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学会跟小伙伴介绍自己,感受到关爱。

1.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朗读儿歌“我是小可爱”。

2.教师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之处。

认识到自己的可爱之处,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

本环节时间:

5分钟

进一步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符合自己的叶子上涂色。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点。

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

【练习题】我觉得自己比较可爱的特征包括。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明确了自己的特点。

第五课我的校园

小学一年级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感到很新奇,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仍然对家长存有依赖感,对小学学习和行为规范比较陌生。

熟悉校园环境,树立规则意识,是小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是树立规则意识的一部分。

本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学生了解学校主要部门及场地设施的作用,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树立规则意识。

3.行为目标:

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1.教学PPT。

2.可拍摄学校各场地设施的照片。

1.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小学校园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PPT展示本校的“校园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你觉得校园美吗?

哪里美?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小结:

是啊!

我们的校园多美啊!

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

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做才是爱护校园的表现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如何爱护我们的校园。

伤心的小花朵

1.教师讲解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或情境体验:

剧中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

2.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反馈:

引导学生意识到,有生命的花草装点着校园,校园的环境靠同学们一起创造。

(解决为什么要爱护校园的问题)

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

环境小卫士

5.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如果自己是环境小卫士,打算怎样爱护我们的校园?

说的越多越好。

6.教师反馈:

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看待爱护校园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的行为规范。

(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1.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回答爱护校园的做法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

归纳巩固爱护校园的正确做法。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

引导出本环节。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儿歌中的哪些做法同学们做的比较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3.请学生举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