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药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62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一期药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期药讯.docx

《第一期药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期药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期药讯.docx

第一期药讯

药讯

DrugInformation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第一期

目录

1.药事动态1

1.英国警示静脉用铁制剂严重超敏反应风险1

2.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致肝衰2

2.药物临床2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比较2

3.合理用药4

1.药物分时疗效大不相同4

2.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的共识5

4.药物的不良反应7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安全风险7

2.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8

5.学习园地11

1.各类疾病治疗首选药11

2.一些药物的特定不良反应12

6.处方、病历点评结果通报13

一月份处方点评13

一月份病历点评14

二月份处方点评15

二月份病历点评15

三月份处方点评16

三月份病历点评16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学室主办

1.药事动态

1.英国警示静脉用铁制剂严重超敏反应风险

  静脉用铁制剂适用于当口服途径疗效不足或耐受不良的缺铁疾病。

缺铁疾病的诊断必须以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为依据。

  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局(MHRA)针对静脉用铁制剂严重超敏反应风险(包括妊娠期间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启动了一项评估。

所有被评估静脉用铁制剂均可导致严重超敏反应,即使患者既往给药显示耐受性良好也可能发生该反应(包括阴性试验剂量),并且有致死性结局的报告。

所有静脉用铁制剂的严重超敏反应风险都已经在产品信息中进行重点强调。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静脉用铁制剂发生严重超敏反应风险的意识,如可能则尽量最小化这种风险,并确保已将相应风险告知患者。

  MHRA根据评估结果建议,所有静脉用铁剂均可导致严重超敏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即使患者既往给药显示耐受性良好也可能发生该反应(包括阴性试验剂量)。

根据现有数据提示,如果遵循以下建议,所有静脉用铁剂的获益仍然高于风险:

  静脉用铁制剂禁用于对活性成分、药品本身或任何其辅料过敏的患者;以及对其他胃肠外应用的铁制剂有严重超敏反应的患者。

  已知有过敏(包括药物过敏)的患者和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有严重哮喘、湿疹或其他特应性变态反应病史的患者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增加。

在这些患者中,仅当获益明确大于潜在风险时才能使用静脉用铁制剂。

  为了使风险最小化,静脉用铁制剂应按照不同药品的产品信息介绍的用法用量给药。

  仅在评估和管理过敏及过敏样反应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复苏设备可立即到位的情况下,才可使用静脉用铁制剂。

  所有处方者在每次给药前应告知患者静脉用铁制剂超敏反应的风险。

应告知患者相关症状,并要求如果发生反应,应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在每次注射静脉用铁制剂期间和之后的至少30分钟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超敏反应的体征。

  除非有明确需要,不应在妊娠期间应用静脉用铁制剂。

在明确治疗获益大于对母亲和胎儿的潜在风险的前提下,治疗应仅限于孕中期和孕晚期。

对胎儿的风险是严重的,包括胎儿缺氧和窘迫。

  妊娠期间使用注意事项

  在妊娠妇女中无充分和对照良好的试验。

动物研究中观察到生殖毒性。

  孕早期发生的缺铁性贫血通常可以使用口服铁制剂治疗(不应使用静脉铁制剂)。

应认真衡量妊娠后期使用静脉用铁制剂的获益风险。

使用静脉用铁制剂发生的过敏/过敏样反应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均有影响(如胎儿缺氧、窘迫、死亡)。

  试验剂量

  有部分静脉用铁制剂建议患者首次使用时,应接受初始试验剂量。

然而,无准确的数据明确支持试验剂量具有保护作用。

试验剂量可能导致错误的保障,因为即使试验剂量阴性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超敏反应。

因此,新患者静脉用铁制剂首次给药前不再推荐初始试验剂量,而是给予风险最小化建议。

静脉用铁剂每次给药时均需谨慎,即使患者既往给药显示耐受性良好。

静脉用铁制剂应按照各具体药品特定的产品信息介绍的用法用量给药。

如发生超敏反应,医疗专业人士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考虑给予适当的治疗。

2.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致肝衰

据悉,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是多种感冒退热和镇痛药的主要成分,而目前,强生的泰诺、施贵宝的百服咛,以及必理通等常用感冒药中均含有该成分。

根据近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统计,在1998年至2003年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是导致病人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FDA警告称,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的风险,肝脏损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

FDA表示,将敦促医生避免开出含量包含超过325毫克/片剂(或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以减少对患者肝损伤的风险。

2.药物临床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比较

  临床上用于治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药物并没有像青霉素类的抗生素那么繁多,公认的也就那几种,他们的不同:

1、万古霉素,国内有很多仿制品,但是一开始还是美国礼来公司的稳可信一直广泛被应用,属于糖肽类,0.5g一支。

  全球上市也有50多年了,在起初的20多年,由于提纯工艺不是很先进,但是纯度不够,所以疗效和肾毒性很不好,应用很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层析纯化的工艺是纯度达到95以上,稳可信在一直都在日本生产,纯天然原料,副反应和肾毒性也极少发生,即使影响肾功能,也是可逆性的,调整剂量也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所以在近十几年万古霉素被公认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线药物,目前为止全球耐药株只有9珠。

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也有文献报道99%),主要原因是三重杀菌机制。

2、辉瑞的斯沃,也就是利奈唑胺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在USA上市,2008年在中国上市,2011进入国家医保。

  客观说,在对付MRS球菌方面的确要比稳可信厉害,但是正是因为太厉害了,在用药数天后,容易造成菌群紊乱,使与其合并使用的抗阴性菌药物失效,往往临床疗效不满意,甚至病人死亡率升高。

这个在美国FDA早有警告。

  2007年3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关于利奈唑胺(linezolid,商品名:

Zyvox)的安全性警告,警告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了该药新的安全性信息。

  在此临床研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利奈唑胺分别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与试验中所有对比抗生素比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死亡率与病人感染的菌型有关。

单独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因此FDA建议,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时候应该考虑上述试验研究发现的新的安全性信息,并提醒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注意。

因此,在美国利奈唑胺没有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更可怕的是全球都在报告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目前为止,不下几百株。

国内也有不少报道。

浙江省在2010年就有一例报道。

原因是杀菌机制的单一和人工化学合成。

只能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目前主要用于MRSA感染的病人万古霉素的替代治疗。

如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

另外,在经脑室腹膜分流术的儿童患者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给予单剂或多剂利奈唑胺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且未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脑脊液的治疗浓度。

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经验性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当然,利奈唑胺也有优点,那就是分子量小,组织浓度高,意味着短期使用在组织内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但是在血液里也就浓度很低了。

3、赛诺菲的他格适,也就是替考拉宁,好是好,但是也有不少问题。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疗效没有万古和利奈唑胺那么好,治疗初期起效慢。

在腹腔感染是其唯一值得推荐的一点。

不然怎么一直成不了一线用药呢。

3.合理用药

1.药物分时疗效大不相同

  现在,我们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可以和食物发生相互作用,有的导致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有的则能增强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种药物什么时间服用疗效最佳,这是有讲究的。

患者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考虑,正确把握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确保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小。

1.饭前服,便于疗效发挥

  有些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才便于疗效的发挥。

比如止泻药药用碳片或蒙脱石散,饭前服用有利于发挥药物吸附胃肠道内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

又如鞣酸蛋白于饭前服用,可较快地通过胃部进入小肠,发挥止泻作用;而有些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因要在溃疡面或炎症处形成一层保护膜,因此也需要在饭前服用;还有些苦味药物,需要借助他们的苦味来刺激味蕾和神经末梢,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这些药物也应在饭前服用,如胃炎胶囊、龙胆大黄片、健胃宝等。

2.餐时服,促进药物吸收

  有些药物在就餐时服用,可以促进吸收,有利于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一般在早餐或第一次就餐时服用,吸收率高,与蛋白质结合率大,通常1天服用1次。

还有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等在就餐时服用,也可以增加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3.饭后服,减少胃肠刺激

  有些药物在空腹使用时,会产生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甚至会引发新的疾病,因此这类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更安全,疗效更有保证。

常见的有:

硫酸亚铁、酵母片、吲哚美辛、氯丙嗪、保泰松、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巴氏合剂、去痛片、三溴合剂等,这些药物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肠刺激,且对疗效影响不大。

4.餐间服,促进胃肠蠕动

  还有些药物是在两餐之间服用,可以达到促进胃肠蠕动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增强疗效,如中和胃酸的药物氢氧化镁、铝碳酸镁,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

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类制剂也需要在两餐间使用。

2.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的共识

  为防止抗血小板药所致的消化道损伤和出血,临床上常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保护胃黏膜,但近期需要警惕氯吡格雷+PPI所致的心脏突发事件。

最新临床观察显示(15353例):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合用会增加心脏突发事件及死亡率(增加50%),应对患者综合评估收益与风险进行个体化处理。

(氯吡格雷+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均经CYP2C19、CYP3A4代谢,与氯吡格雷相互竞争肝内CYP2C19、CYP3A4,导致代谢受阻,发生心脏突发事件。

  因此,对阿司匹林所致的溃疡、出血者,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治疗,建议给予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

  抗血小板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皮冠脉介入(PCI)及外周动脉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应注意与出血危险的权衡。

  阿司匹林并非人人皆宜。

  慎用高危人群:

有用药史、女性、>65岁的老年人、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Hp感染、联合用药(抗血小板/抗凝药、NSAID、糖皮质激素)。

  保护胃壁,尽可能选择米索前列醇,硫糖铝,或影响较小的雷贝拉唑、泮托拉唑、雷尼替丁。

  选用不经CYP2C19代谢、几乎不受PPI影响的噻吩吡啶类新药普拉格雷(Prasugrel)替代氯吡格雷。

  监测长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时的消化道损伤,注意有无黑便,定期进行便潜血检查。

  注意抗血小板药的禁忌证与合理应用

  噻氯匹定对其过敏者禁用,血液病和出血时间延长的出血性疾患、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和粒细胞缺乏症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氯吡格雷对肾功能不全或有尿结石者忌用,有血液病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另外,华法林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对妊娠期或准备怀孕妇女禁用。

  服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出血;对肾功能明显障碍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增强,但不良反应比单药发生率更高。

  抗血小板药的药效作用与血药浓度无关,其作用时间与血小板存活半衰期(7d)有关,因此,择期手术,且无需抗血小板治疗者,于术前1周停用。

华法林当发生血栓、呕血、柏油样便、牙龈出血、紫癜、胸痛、创伤后出血或肝炎症状(尿色变深、瘙痒、黄疸、大便色变浅陶土色)应立即停药,同时患者不宜进食高脂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芦笋、莴苣、绿萝卜、鱼肉、肝脏等,尽可能避免创伤和出血。

  尽量避免应用与抗血小板药拮抗的药物,如别嘌醇、西咪替丁、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奎尼丁、甲硝唑、磺胺、维生素K、镇静催眠药、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利福平,并戒烟禁酒,吸烟和饮酒可加速华法林的代谢和缩短出血时间。

  溶栓酶均可致敏,对过敏者禁用;为避免使用链激酶后出现过敏反应,在初导剂量前宜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静注氟美松(地塞米松)2.5mg~5mg或氢化可的松25mg~50mg。

初始导量为25万~50万IU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30min滴毕(人常受链球菌感染,体内有链激酶抗体存在,使用前须先用足量初导剂量将抗体中和)。

维持剂量为60万IU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中6h滴毕,1日4次,直到血栓溶解或病情缓解。

疗程依据病情而定,但不宜超过6~7d。

视网膜血管栓塞一般用药12~24h,急性心肌梗死用药18~20h,外围动静脉血栓用药3d左右。

链激酶是从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冻干制品,具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反应。

同时,为慎重起见,使用链激酶治疗的3d到至少1年期间内,应避免重复应用该药。

溶栓酶溶解后均不稳定,一俟溶后宜即用,室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h;阿替普酶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失效,不宜用酸性液体稀释,稀释后要注意使溶液pH近中性,同时避免剧烈振摇。

尽量通过导管在血栓处给药,以减少剂量同时提高疗效。

在溶栓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宜对其发生有充分的准备。

4.药物的不良反应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安全风险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6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

近期,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就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高风险陆续发布了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其安全性问题再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评估认为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统一修改含羟乙基淀粉说明书。

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议:

1.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此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详细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

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知患者,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伴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置。

3.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合理使用本品。

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小贴士:

1、羟乙基淀粉类药品有哪些适应症?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及手术中休克等、血栓闭塞性疾患等。

2、我国都有哪些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目前在我国上市销售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包括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等4个分子量产品;还有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

3、羟乙基淀粉类药品都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寒战、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胸闷、高热/发热、过敏样反应、皮疹、肾功能损害等。

4、国外文献提到的风险在我国有无监测到?

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与晶体液相比较,死亡率和/或需要肾脏替代疗法的肾损伤风险增加。

但在我国收集到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用药原因主要为手术中或手术后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低血流量、脑梗塞、外伤、烧伤等;仅有1例(0.03%)用药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未发现有明显的使用风险。

2.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唑林为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为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

该药对大多数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与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目前,我国批准的头孢唑林注射剂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两种。

  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349例。

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

1.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具体表现如下:

全身性损害约占33.7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约占20.35%,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约占17.8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过敏性休克(89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41例)共计130例,约占严重病例的37.25%。

  典型病例1:

患者,女,59岁,在全麻下行右乳癌单纯切除术,术中给予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5分钟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心率降至50次/分,血压降至72/40mmHg,Sp02降至88%,考虑过敏性休克,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素、多巴胺,血压仍下降,最低50/30mmHg,给予肾上腺素,患者血压逐渐回升。

典型病例2:

患者,男,84岁,因白内障,术前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7分钟后全身瘙痒,难以忍受,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后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呼吸困难,喉部梗阻感,恶心,呕吐,全身皮肤潮红,血压下降至40/25mmHg,神志模糊,给予抗休克治疗,患者神志逐渐转清,呼吸顺畅,痒感消失,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内。

2.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头孢唑林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单次用药剂量过大。

根据说明书要求,头孢唑林注射剂应分次给药,单次剂量不应超过3克,而2013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涉单次超剂量给药病例共55例,占15.76%。

  典型病例:

患者,男,49岁,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3×109/L,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5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日1次;羧甲司坦片0.5g,口服,日3次。

用药过程中患者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呕吐、口唇紫绀、末梢苍白,血压60/4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超适应症用药。

头孢唑林注射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2013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23.78%的病例报告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可能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因病毒性感冒入院治疗,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0.8g+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日1次,用药后20分钟,患者出现心悸,心率140次/分;继而出大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嘴唇紫绀。

立即停药,输氧,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半小时后症状缓解。

3.相关建议

  

有关药品生产企业结合品种实际修改完善说明书相关内容,加强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示医护人员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问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超适应症用药、避免单次用药剂量过大等。

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和急救知识的培训,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配发问答:

1.头孢唑林是什么药品?

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头孢唑林是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胆系统感染及眼、耳、鼻、喉科等感染,也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预防用药。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慢性尿路感染,尤其伴有尿路解剖异常者的疗效较差,不宜用于治疗淋病和梅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头孢唑林制品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两种,现有数据无法判断二者在安全性上有明显差别。

2.头孢唑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什么?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系统损害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具体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突出。

过敏性休克一般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如病人出现皮疹,瘙痒、心悸、胸闷、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3.头孢唑林注射剂为什么要每日分次使用?

  头孢唑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达到最高后慢慢下降,当降至无效浓度时就进行下一次用药,可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说明书中规定本品应分次给药,目的是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超过60%。

  鉴于头孢唑林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一次即给予一日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

故在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

5.学习园地

1.各类疾病治疗首选药

1.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红霉素

2.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首选药——克林霉素

3.急慢性骨髓炎首选药、化脓性关节炎——第三代氟喹喏酮类药物

4.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再燃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和恙虫病首选药---多西环素

5.伤寒、副伤寒病首选药——氯霉素

6.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病的首选药——第三代氟喹喏酮类

7.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两性霉素B

8.艾滋病首选药——齐多夫定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药——磺胺嘧啶

10.各种类型结核病首选药——异烟肼

11.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氯喹

12.疟疾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乙胺嘧啶

13.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伯氨喹

14.蛲虫单独感染的首选药——恩波维铵

15.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首选药——甲硝唑

16.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ACEI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