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讯第2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549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讯第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药讯第2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讯第2期.docx

《药讯第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讯第2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讯第2期.docx

药讯第2期

编者按:

201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携手抵御细菌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倡议书

抗菌药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

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控制了肆虐人类数千年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大大减少了产妇、新生儿感染和外科手术等感染,挽救了亿万患者的生命,一度被称为“魔弹”。

有人满怀信心地预言,细菌感染将不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却又突然发现,这种美好地憧憬,被细菌耐药无情地打破,传统的“魔弹”已不再神奇。

虽然人类凭着聪明才智,又陆续研制了更高级别的抗菌药物,但接踵而至的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正在顽强地抵抗着人类的科学发明与技术进步。

由于细菌的耐药,导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逐年上涨。

长此以往,人类将重回没有抗菌药物可用的时代,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日向全球发出呼吁:

“抵制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面对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我们应该严肃思考,细菌耐药性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公认的答案是:

既然来自生物届的相生相克,更来自于人类对抗菌药物的过分依赖与不合理使用。

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为此,我们郑重发出倡议:

一、医疗卫生工作者应当肩负控制细菌耐药的重大使命,以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药品信息,坚持因病施治原则,合理、审慎地处方抗菌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二、广大民众应当学习和了解有关用药知识。

为了自身和他人健康,要按照医嘱用药,不主动要求医师开具抗菌药物,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也不向他人推荐使用抗菌药物,自觉抵制不合理用药行为。

三、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

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购买和使用,不要随意调整处方确定的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更不要擅自开具处方和盲目推荐新药和贵重药。

四、医师、药师、护师,以及药品生产商和供应商等各界人士,都应当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巨大危害,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以实际行动坚决遏制抗菌药物滥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让我们共同努力,应对细菌耐药的巨大威胁,使抗菌药物持续有效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

 

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挺进深水区

  近期,一个被喻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开始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并有望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

  近年来,为了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卫生部先后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2003年截至目前,卫生部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或相关文件,已经下发了12个,其中还没有包括相关的临床路径和疾病的诊疗指南。

同时,卫生部还组建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纵向来看,强调合理用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科学管理正按部就班地向医疗机构改革深水区挺进。

  从《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恐将在极大程度上推进“医药分开”,并真正阻断抗菌药日渐膨胀的产能。

  首先,《办法》对抗菌药物滥用施以重拳,首次量化了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

其次,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

其中,非限制使用抗菌主要以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菌药物品种为主。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从定量上看,医疗机构不能重复选择和多选相同品类抗菌药,以及医疗机构购药限于50、35种的规定,将大大缩减医疗机构对抗菌药使用数量和额度。

 监测结果表明,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一直占据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3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平均强度的2倍多。

强化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抗菌药分级管理,处方药权限制度,给大处方落上了枷锁。

  目前,每家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在几百种左右,如果未来敲定三级医院最多配备50种,二级医院最多配备35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将大大减少。

  同时,基本药物目录中包含了25种抗菌药,按照各级医院都必须配套基本药物的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配套只有25个非基药品种的选择权,二级医院只有10个选择权,因此,未来二、三级医疗机构能够留给非基本药物抗菌药空间将大大缩减。

  事实上,针对抗菌药物强化管理的动作陆续有来。

卫生部宣布,今年将花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5项工作:

全面梳理医疗机构,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落实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动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卫生部将在全国整治滥用抗菌药物问题

  日前在京召开的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透露:

针对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卫生部今年将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

卫生部将组织专项检查组,不定期对全国部分医疗机构的处方、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飞行检查。

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将进行全国通报并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机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当事人诫勉谈话或行政处分。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多。

部分疗效不确切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国际上被反复警示甚至取消注册的药物仍在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中使用。

二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高,用量大。

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37.0%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

三是用药水平偏低,药物应用结构不合理。

5年来监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一直占据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三位。

另外,我国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一直在97%以上,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此比例低于30%。

四是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

同样是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最大差距达6倍以上,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大差10倍以上。

五是细菌耐药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以药养医的机制问题、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力问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培养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为了配合“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卫生部将尽快起草并下发《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责任人,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处方点评等相关制度,并从几方面入手,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

  一是通过限制医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加强医疗机构高级别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二是通过加大对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师的处理力度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三是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临床重点专科和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要一票否决;四是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梳理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完善日常监督机制。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

采取突击检查、现场点评等多种形式,在全面梳理整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环节,针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最为严重的问题进行

 

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

β内酰胺类

一、青霉素类具有杀菌、低毒、广谱、廉价等特点。

1.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主要作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消化球菌及消化链球菌等。

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3.广谱青霉素

(1)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用于革兰阳性球菌、部分革兰阴性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

(2)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

用于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

二、头孢菌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特点,根据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肾毒性可分为四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

药理学特点:

1.对革兰阳性球菌(除外MRS、肠球菌)有良好作用,如MSS、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2.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差:

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3.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5.不能透过血脑屏障;6.有一定肾毒性。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胺;头孢克洛、头孢丙稀等。

药理学特点:

1.对革兰阳性球菌同第一代;2.对肠杆菌科细菌优于第一代,逊于第三代;3.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4.头孢呋辛可透过血脑屏障,用于治疗化脓性脑膜炎;5.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6.肾毒性低。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克肟、头孢特仑、头孢地尼、头孢泊肟等。

药理学特点:

1.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第一、二代头孢弱;2.对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作用强大;3.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孢菌有良好作用;4.对β内酰胺酶稳定;5.部分透过血脑屏障;6.无肾毒性。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克定

药理学特点:

1.抗菌谱和适应症同第三代头孢;2.对肠杆菌科中的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的作用增强;3.对超广谱酶(ESBLs)仍不稳定;4.头孢匹罗可透过血脑屏障。

三、其他β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等。

药理学特点:

1.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类似;2.对肠杆菌科ESBLs株有效;3.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效;4.对铜绿假单孢菌耐药。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药理学特点:

1.抗菌谱极广: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有较强作用;2.对产ESBLs株及持续高产AMPC酶株有效。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药理学特点:

1.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强;2.对革兰阳性球菌无效;3.过敏反应少;4.二重感染少。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三唑巴坦

药理学特点:

本身抗菌活性差,与不耐酶抗菌药合用发挥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临床诊断为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包括临床初步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力争控制在65%以下,二级医院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二、力求做到有样必采,住院病人有样可采送检率力争达到60%以上,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三、一般先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进行目标治疗。

四、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五、联合用药:

一般细菌的单一感染不主张联合用药,有以下情况才考虑联合用药:

1.非发酵菌感染;2.经验性治疗;3.混合感染,复数菌感染;4.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5.需长期治疗易产生耐药的感染(结核病)。

六、更换抗生素: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七、疗程:

一般感染待体温,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3-4小时,共7-8天;扁桃体炎10天;非发酵菌、严重感染和特殊感染14-21天;肺脓肿28-42天;感染性心内膜炎4-6周或更长伤寒在热退后至少继续用药7-10天。

 

革兰阳性致病球菌的耐药现状

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球菌主要包括: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

一、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2002-2003年度从14家医院共收集革兰阳性球菌675株。

其中:

葡萄球菌属390株,占革兰阳性球菌的57.8%;肠球菌属315株,占革兰阳性球菌的32.6%;链球菌52株,占革兰阳性球菌的7.7%。

二、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率呈上升趋势

临床主要分离菌种构成比在20世纪80-90年代主要以革兰阴性细菌占优势,近10年来革兰阳性致病菌临床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条件致病菌也成为了重要病原菌,特别是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致病球菌已成为临床主要优势分离菌种。

三、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严重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自1998年启动,至今已持续了3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6年来从京津沪等地18家大医院共收集到革兰阳性菌2506株。

研究人员按照国际标准对这些菌株进行监测分析得知,葡萄球菌属对所监测的40余种药物的耐药率增长了10%-20%,肠球菌属增长了10%-30%。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头孢类药物,溶血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和头孢类药物,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最为明显。

四、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状况严重

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报告,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2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7.4%,其中HAI患者MRSA检出率为89.2%,显著高于CAI患者中MRSA检出率30.2%。

五、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横行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仅局限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出现,90年代以来MRS已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传播流行。

值得引起临床根据经验治疗选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们高度重视。

 

口服头孢菌素的序贯疗法

所谓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又被称为“转换治疗”指的是经过相对短疗程(2-3d)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善后,改为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

一、序贯疗法的理论基础:

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表明:

在感染早期,细菌大量繁殖,抗菌药物的最佳用药方案是使血清和感染局部的药物水平迅速达到并持续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

序贯疗法在最初2-3d使用静脉抗菌药物后,其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超过MIC数倍,达到了快速杀菌的目的,使患者病情迅速改善,而口服后序药物则使药物浓度持续>MIC。

最终,以最小的用药剂量、最低的治疗费用和最低的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序贯疗法的后序药物的选择:

后序药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口服制剂的抗菌谱、生物利用度、生物稳定性等因素,理想的后序口服抗菌药物应具备以下特征:

1.作用机理和预期效果与静脉抗菌药物相同或相似;2.依从性好,每天用药1次或2次;3.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远高于最小抑菌浓度;4.不良反应小;5.价格适当。

三、目前最常用的序贯组合方法:

1.以同一种药物的静脉和口服剂型进行序贯治疗的组合:

头孢呋辛、头孢拉定

2.以同一类或抗菌谱相似的两种抗菌素进行序贯治疗的组合:

头孢噻肟与头孢克肟;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头孢他定与头孢克肟;头孢曲松与头孢布烯。

四、序贯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腹部和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等。

五、序贯疗法的优点

1.减少院内血源性交叉感染的机会;2.降低药费和治疗费用;3.减轻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量;4.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征及科学选用

1、治疗性用药指征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症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

(2)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

(3)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其它病源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2、外科预防性用药

(1)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头、颈、四肢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用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等一代头孢;肠、腹、盆腔手术,肠道杆菌、厌氧类杆菌可用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等二、三代头孢。

(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依据手术野可能污染的菌种:

结肠或直肠手术,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可用二代三代头孢+甲硝唑;肝、胆手术可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针对性用药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三、制定合理、科学的给药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

四、抗菌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原则

特殊生理状况如老年人、新生儿、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和特殊病理状况如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个体化给药。

 

糖尿病患者慎用8类药:

抗菌药物可影响血糖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许多并发或伴发疾病,需多种药物同时应用。

但是,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对血糖造成影响,因此医师、糖友都要谨慎对待。

  很多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合并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压药。

一方面,它可使糖耐量下降,让血糖升高;另一方面,它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调节反应迟钝,因此使用此药的糖友应密切监测血糖,预防和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另外两种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胺也可引起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糖友应避免使用。

  很多糖友需要调节血脂,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根据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特点,需要贝特类药物或烟酸单用,或二者分别与他汀合用。

但糖尿病患者使用烟酸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烟酸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会影响血糖的药物还有以下6类:

抗微生物类药物(如喹诺酮类抗菌素)、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精神科药物(如氯丙嗪、甲硫哒嗪、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氯氮平和奥氮平等)、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大剂量阿司匹林、大剂量扑热息痛等)、抗癌药物(如四氧嘧啶、门冬酰胺、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免疫调节剂等。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肆虐

连日来,德国由食用“毒菜蔬”引发的暴发疫情牵动人心。

据报道,目前德国已经报告确诊或疑似病例总数超过1500例,死亡十几人,发病和死亡数仍在持续增加;不少欧洲国家也相继报告发现病例,并出现死亡。

德国疾控机构已确认,此次疫情是大肠杆菌O104污染了黄瓜等菜蔬引发。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能引起人感染性腹泻的5类大肠杆菌之一。

已知常见的EHEC血清型有3个:

O157、O26、O111;不常见的血清型有40多种,最主要的血清型为O157:

H7。

大肠杆菌O157:

H7。

大肠杆菌O157:

H7自1982年于美国一起出血性结肠炎暴发疫情中最常见的血清型。

而在最近的暴发疫情中,德国专家惊讶地发现,病原菌的血清是O104:

H4,而血清O104以往很罕见,更没有引起过暴发疫情,O104:

H4有可能是O157:

H7的变异菌株。

从德国流行病预防研究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的O104:

H4菌株基因图谱看,其基因型与以往发现的EHEC都不一样,可谓EHEC中一个新成员,是一种新发现的致病员,而非O157:

H7变异而来。

从其毒素基因的测定结果分析,O104:

H4与O157:

H7同属于强毒力菌株,都能产生志贺样毒素。

德国公布的O104:

H4菌株对头孢菌素等头孢类抗生素耐药。

一般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

H4从医院获得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可能性很小。

该菌株严重的抗药性,非常可能是家禽家畜饲养过程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我国加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全球捕捉行动

近日,中国病原菌分子分型网络(PulseNetChina)收到了脉冲网国际(PulseNetInternational)提供的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

H4菌株PFGE图谱,并加入全球捕捉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

H4菌株行动,开启对疑似O104:

H4菌株监视,通过图谱比对,捕捉匹配菌株。

中国病原菌分子分型网络负责人介绍,改网络是一个基于对病原菌分子分型和比对的国际实验室监测网络。

它利用标准化的病原菌分子分型技术,通过分布各地的网络实验室的菌株分离、分析和图像、序列信息对比,识别传染病散发病例间的关联,进而开启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搜索危险因素,追溯暴发来源和传播。

凭借德国PFGE图谱,我国不仅能够快速发现疑似传入菌株,而且各地网络实验室对所发现的疑似菌株不必送国家实验室,需要在当地实验获得所怀疑菌株的图谱,与国家数据库图像进行远程比对,即可分析结果。

由美国CDC发起成立的PulseNet网络,主要用于食源性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

2004年9月我国PulseNet网络成立后,将病原监测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病原性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