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845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docx

智慧树道德经章节答案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提示:

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1

【单选题】(3分)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C.

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

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A.

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

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2

【单选题】(3分)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C.

法家

A.

儒家

B.

墨家

D.

道家

3

【单选题】(3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

C.

D.

B.

4

【多选题】(4分)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

是:

“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

D.

A.

大意

C.

微言

B.

5

【多选题】(4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启示

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

A.

辩证对立

B.

辩证统一

C.

对立统一

D.

一分为二

6

【单选题】(3分)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C.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B.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A.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对应章节第二章

1

【单选题】(3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C.

没有穷尽

B.

不勤奋

A.

不能穷尽

D.

无边无际

2

【单选题】(3分)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

A.

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C.

常使人民没有知觉、没有理想

B.

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D.

常使人民必须执成见、多生贪欲

3

【单选题】(3分)

“湛兮,似或存。

”中的“湛”的指的是()。

C.

高深

B.

幽深

A.

清澈

D.

深远

4

【多选题】(4分)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和()的处世之道。

D.

以退为进

A.

先人后己

B.

毫无私心

C.

舍己为人

5

【单选题】(3分)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C.

适可而止

B.

知足曰富

A.

知足常乐

D.

恒一不变

6

【单选题】(3分)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

B.

表现

A.

看见

C.

再现

D.

同“现”,显露

7

【多选题】(4分)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

A.

弱能胜强

C.

守口如瓶

B.

慎言慎行

D.

沉默是金

对应章节第三章

1

【单选题】(3分)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

方法。

C.

近取诸物

D.

道法自然

B.

远取诸身

A.

仰观天文

2

【单选题】(3分)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C.

适可而止

B.

知足曰富

A.

知足常乐

D.

恒一不变

3

【单选题】(3分)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

D.

注重外在形式

B.

为了吃饱肚子

C.

注重内在实际

A.

注意腹部减肥

4

【多选题】(4分)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

D.

勇于不敢则活

A.

多藏必厚亡

C.

物壮则老

B.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5

【多选题】(4分)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

B.

不据为己有

A.

生养万物

D.

不主宰万物

C.

为万物尽力

对应章节第四章

1

【单选题】(3分)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

D.

寄天下

A.

外在物质

C.

内在情绪

B.

受辱

2

【单选题】(3分)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

B.

迎之不见其首

C.

随之不见其尾

D.

以御今之有

A.

以道佐人主

3

【单选题】(3分)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

D.

去旧而更新

A.

永不自满

B.

守住道体

C.

创新道用

4

【单选题】(3分)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

()。

B.

亲之

A.

敬之

D.

不知有之

C.

畏之

5

【多选题】(4分)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

B.

一元复始

C.

循环往复

D.

反复重复

A.

周而复始

6

【单选题】(3分)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新成”指的是()。

C.

创新道用

D.

无为而治

B.

守住道体

A.

永不自满

对应章节第五章

1

【单选题】(3分)

“见素抱朴”中的“素”的意思是()。

D.

未染色的布

B.

未染色的丝绸

A.

丝绸

C.

2

【单选题】(3分)

“唯之与阿”中的“唯”的含义是()。

C.

上级对上级的回答

D.

下级对下级的回答

A.

上级对下级的回答

B.

下级对上级的回答

3

【单选题】(3分)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的“孔”的意思是()。

B.

最大

C.

孔子的德容

D.

同“空”。

A.

孔子

4

【单选题】(3分)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一”指的是()。

B.

A.

C.

D.

5

【单选题】(3分)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老子《道德经》里的

“(),()”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A.

希言,自然

B.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C.

孰为此者?

天地

D.

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

对应章节第六章

1

【单选题】(3分)

“自见者不明”的“见”的含义是()。

D.

再现

C.

表现

B.

出现

A.

看见

2

【单选题】(3分)

老子本章所说的“有物混成”的“物”指的是()。

B.

D.

自然

C.

A.

3

【单选题】(3分)

“静为躁君”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D.

有为

C.

消极无为

B.

无为而治

A.

柔道

4

【单选题】(3分)

“为天下式,常德不离,复归于无极”中的“无极”指的是()

B.

没有终极

A.

太极

C.

无始无终

D.

无始无终的道

5

【多选题】(4分)

下面属于老子所说的“有道者不处”的是()()。

C.

自伐者

B.

自多者

D.

自杀者

A.

自见者

6

【多选题】(4分)

《道德经》第27章老子所说的“善行”、“善言”、“善计”和“善结”的“善”的意思

是()和()。

D.

B.

符合道

C.

懂得道而用来做某事

A.

擅长

7

【单选题】(3分)

“贵师”的最高境界是()。

D.

自得师者王

B.

王者与友处

C.

亡国与役处

A.

帝者与师处

对应章节第七章

1

【单选题】(3分)

“师”在()句中,表示“军队”的意思。

B.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C.

自得师者王

A.

不贵其师

D.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2

【单选题】(3分)

老子认为即使迫不得已发动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也要“以()礼处之。

C.

B.

D.

A.

3

【单选题】(3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D.

否道

C.

泰道

B.

静道

A.

柔道

4

【单选题】(3分)

老子说:

“以()佐人主者,不以()强天下。

C.

道,兵

A.

文,武

D.

兵,道

B.

道,法

5

【多选题】(4分)

老子认为“夫兵者,不祥之器”,故用兵是(),()。

B.

善用之

D.

不得已而用之

C.

善者果而已

A.

必然而为之

6

【判断题】(3分)

当今社会上大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明显不符老子“不失其所者久”的主张。

A.

B.

对应章节第八章

1

【单选题】(3分)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固”的含义是()。

D.

姑且

A.

固定

C.

巩固

B.

一定

2

【单选题】(3分)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所说的“无名之朴”指的是()。

B.

未经加工的原木

A.

无名的朴树

D.

无名无相的朴

C.

纯真质朴的道

3

【单选题】(3分)

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暗合了《易经》的()的

思想。

A.

泰道

C.

否道

D.

柔道

B.

兵道

4

【多选题】(4分)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

彼取此。

”在此,老子所认为的“去彼”所指的是()。

A.

B.

D.

C.

5

【多选题】(4分)

本章老子所说的“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体现了《周易》所主张的()()

的思想。

A.

民本思想

D.

自上下下

C.

以贵下贱

B.

性善论

6

【判断题】(3分)

科学上的伟大的发明创造不需要经历由“创意”到“造型”的“无中生有”的过程。

B.

A.

对应章节第九章

1

【单选题】(3分)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

方法。

D.

仰观天文

A.

道法自然

C.

远取诸身

B.

近取诸物

2

【单选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以水比德”经历了由《易经》的“习坎”到“水赋注”的“水有()

德”再到《大戴礼记劝学》的“水有()德”的发展过程。

D.

三;四

B.

四;十一

C.

四;七

A.

四;九

3

【单选题】(3分)

《易经》八卦中代表“水”的是()。

E.

D.

B.

A.

F.

C.

4

【多选题】(3分)

“上善若水”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

D.

善为七善

E.

涵养师德

C.

习坎悟道

B.

涵养水德

A.

涵养道德

5

【单选题】(3分)

“事善能”的意思是()

A.

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C.

从事对自己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D.

从事自己最能赚钱的工作。

B.

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对应章节第十章

1

【单选题】(3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中的“兑”和“门”指

的是()。

A.

湖波给人的感受

D.

内心的各种欲望

C.

人的各种感官

B.

通往湖波的道路

2

【单选题】(3分)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中的“施”所指的意思是()。

B.

施加

D.

大道

C.

同“迤”。

A.

施行

3

【单选题】(3分)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其原因是“善建者”与“善抱者”能

够()。

B.

善于抱持

A.

善于建设

D.

以道修德

C.

有计谋

4

【单选题】(3分)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种()的生活道理。

D.

交友无原则

C.

不交朋友

B.

谨慎交友

A.

广泛交友

5

【多选题】(4分)

下列养生行为符合老子《道德经》所讲养生之道的是()()。

C.

动静相宜

A.

静止不动

D.

厚薄适度

B.

运动不休

6

【判断题】(3分)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中“祥”的正确含义是“凶兆”。

A.

B.

7

【判断题】(3分)

“胜己者”属于曾国藩在其家训中所说的“九不交”之列。

B.

A.

对应章节第十一章

1

【单选题】(3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正”指的是()。

A.

正道

B.

正大

C.

清静无为之常道

D.

中庸之道

正确

2

【单选题】(3分)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所讲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的思想与《管子水地》所赞美的()的思想具有异曲同之妙。

C.

君子如玉

D.

B.

A.

君子

3

【单选题】(3分)

“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啬”含义是()。

A.

吝啬

C.

涵养节用

D.

吝啬鬼

B.

刻薄

4

【单选题】(3分)

下面文句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理解正确的是()。

C.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海鲜一样

D.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海鲜一样好吃

B.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海鲜一样不容易

A.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海鲜一样容易

5

【单选题】(3分)

在双方“各得其所欲”的情况下,老子主张“大者宜为()。

A.

B.

D.

C.

6

【单选题】(3分)

对“味无味”解释正确的是()。

D.

使无味变得有味

B.

没有为道的味道

C.

把无味当做有味

A.

品味不出味道

7

【判断题】(3分)

“道者,万物之奥”的“奥”的意思是“庇佑”。

A.

B.

对应章节第十二章

1

【单选题】(3分)

《道德经》本章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的含义相同的句子是()。

B.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单选题】(3分)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这里的“厌”的意思是()。

B.

厌恶

D.

厌弃

A.

讨厌

C.

满足

3

【多选题】(4分)

老子的“吉祥三宝”指的是()()()。

B.

曰俭

A.

曰慈

C.

曰不敢为天下先

D.

曰慈,故能勇。

4

【单选题】(3分)

人能做到“不武”“不怒”“不兴”“不争”“为之下”的关键在于()。

B.

自明

D.

知止

C.

自胜

A.

自知

5

【多选题】(4分)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里的“愚”指的是()()。

A.

愚昧

D.

大智若愚

B.

敦厚

C.

淳朴

6

【判断题】(3分)

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中的“主”和“客”的意思是“进攻和防

守”。

A.

B.

7

【判断题】(3分)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的“则”的意思不是“标准”和效法。

A.

B.

对应章节第十三章

1

【单选题】(3分)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病病”的意思是()。

C.

因为有病才有了缺点

B.

因为有缺点才有病

D.

把自己的缺点当做缺点

A.

把自己的病当做病

2

【单选题】(3分)

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敢”与“不敢”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

的()。

D.

有;无。

A.

自知;自见。

C.

为;无为。

B.

自爱;自贵。

3

【单选题】(3分)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A.

无为

C.

有为

D.

法繁

B.

利器

4

【多选题】(4分)

下面不符合“代大匠斫”性质的现象是()()。

C.

安分守己

B.

越俎代庖

A.

牝鸡司晨

D.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5

【判断题】(3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这段话没

有体现出老子《道德经》的“道法自然”的思维。

B.

A.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1

【单选题】(3分)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所谓“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的含义不同的是()。

C.

坚强者死之徒

B.

以其无以易之

D.

柔弱者生之徒

A.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

【单选题】(3分)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责。

”这段话中的“责”的意思是

()。

A.

责任

C.

同“债”。

B.

负责

D.

法则

3

【单选题】(3分)

司马谈认为“()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B.

D.

C.

A.

4

【多选题】(4分)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天之道”有()()。

C.

善利万物而不争

D.

利而不害

A.

损有余而补不足

B.

损不足而奉有余

5

【多选题】(4分)

下面文句中,体现老子《道德经》“柔道”思想的是()。

A.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B.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C.

我好静而民自正。

D.

草木之生也柔脆。

6

【判断题】(3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信言”是指“真实有益的言语”。

B.

A.

7

【判断题】(3分)

老子《道德经》所体现的“柔道”思想与“静道”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

B.

8

【判断题】(3分)

“万物负阴而抱阳”不符合老子的泰道思想。

B.

A.

9

【判断题】(3分)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既符合老子的兵道思想,也符合老子的否道

思想。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