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042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docx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

 

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言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明确要求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寿光市、昌邑市、寒亭区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域面积503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0公里,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

为加快实施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潍坊市委、市政府委托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区划》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低碳发展理念,按照环保优先、开发与保护并举、统筹兼顾、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区域内生态环境、要素资源承载力,结合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特点、生态问题形成机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明确了各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目标及保障措施,对指导各类资源有序开发、产业合理布局,促使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一、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状调查1

(一)自然环境1

1、地理位置1

2、地形地貌1

3、地质构造2

4、气象条件2

5、水文水系3

6、土壤类型3

7、植被分布4

8、海洋与海岸带4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5

1、经济发展5

2、人口状况6

3、基础设施6

4、科教文卫7

5、社会保障8

(三)资源条件8

1、土地资源8

2、水资源9

3、海洋资源9

4、湿地资源10

5、卤水资源11

6、旅游资源11

(四)环境状况11

1、空气环境11

2、地表水环境12

3、近岸海域水环境12

4、声环境13

5、固体废物14

6、生态环境14

二、环境容量及要素资源承载力分析15

(一)生态功能区环境容量分析15

1、大气环境容量计算15

2、水环境容量计算17

(二)卤水资源经济储量分析22

1、天然卤水资源储量计算模式22

2、天然卤水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3

三、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依据与总体思路24

(一)指导思想24

(二)基本原则24

1、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开发与保护并举24

2、坚持生态功能为主,兼顾功能多样性24

3、注重区域内部关联,兼顾整体协调25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25

(三)区划依据25

1、相关法律法规25

2、环境保护标准26

3、相关发展规划26

(四)区划范围和时间阶段27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整体范围27

2、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和区划时间阶段28

(五)区划思路28

1、高效生态经济区现状调查29

2、划分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范围29

3、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和服务功能29

4、提出生态环境控制方案及目标29

5、提出保障措施及政策机制30

四、生态功能区划目的、技术方法、类型和目标31

(一)区划目的31

1、推动区域高端、高质、高效经济的快速发展31

2、指导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科学布局31

3、有效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31

4、全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32

5、有效保证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32

(二)区划技术方法32

1、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32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35

(三)生态环境功能总体区划类型36

1、各类区域区划类型36

2、各类区域面积及划分依据38

(四)区划总体要求41

(五)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总体目标及指标要求41

五、核心保护区44

(一)核心保护区区划类型及总体范围44

(二)核心保护区功能定位46

(三)核心保护区现状及生态环境控制方案46

1、河流46

2、森林49

3、水源地50

4、湿地51

5、沿海滩涂53

6、种质资源保护区54

六、控制开发区55

(一)控制开发区区划类型及总体范围55

(二)控制开发区功能定位57

(三)控制开发区现状及生态环境控制方案57

1、工业区57

2、农业区60

3、服务业区63

4、社会生活区66

5、其它区域67

七、集约开发区69

(一)集约开发区划类型及总体范围69

(二)集约开发区功能定位73

(三)集约开发区现状及生态环境控制方案73

1、集约开发区现状73

2、集约开发区生态环境控制方案79

八、政策机制与保障措施87

(一)加强生态环境控制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87

(二)建立生态环境控制决策机制,保障工作顺利实施87

(三)健全生态环境控制政策规章,确保工作延续性87

(四)加大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程88

(五)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88

(六)形成广泛参与社会氛围,奠定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基础89

(七)构建区域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环境技术信息共享89

一、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状调查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跨北纬36°41′~37°19′、东经118°32′~119°10′,东到胶莱河,西至小清河,北濒渤海莱州湾,东邻青岛、烟台市,西接淄博、东营市。

潍坊黄河三角洲

图1-1-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理位置图

2、地形地貌

高效生态经济区由南向北包括滨海平原、滩涂和浅海三个地带,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南高北低。

该区平原地貌类型变化层次清楚,由南部冲积平原,直至莱州湾沿岸过渡为狭窄带状冲积—海积平原。

地势缓缓倾斜,自陆向海海拔由30米降至2米。

区内沿岸地势平坦广阔,地形坡度为1/3000,海拔标高2~7米,由于受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口泥沙与诸河流泥沙影响,形成了我国北方典型的粉沙淤泥质海岸,海岸主要为缓慢淤进或冲(堆)积的粉沙、淤泥质形成的潮滩,潮间带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140公里。

3、地质构造

高效生态经济区地质构造特点受沂沐断裂带及其派生构造控制。

从盖层分布性分析,在中生代以前与鲁西隆起层是一体,构造运动同步。

从中生代燕山构造运动起便与鲁西隆起区分化、脱节,向断块运动发展。

昌潍凹陷则是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断块运动发展的产物。

从整体形态上,该区为断陷盆地,其结晶底为太古泰山群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建造。

沂沐断裂带控制了区内构造的成生、发展、岩浆活动及其矿产的赋存。

断裂构造除北东向断裂外,尚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将断陷盆地分成许多小块,形成更次一级的断陷盆地。

随着构造变动普遍接受了中生代以来的地层沉积。

4、气象条件

高效生态经济区虽然邻近渤海,但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风多雨少,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

降水量较少,多年降水量平均560~660毫米,最多达1412.2毫米,最少为337.2毫米,其中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大陆度在5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652.8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3℃。

本区蒸发强烈,根据当地气象局实验数据资料,该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59.4毫米,年最大蒸发量为2600毫米。

年际变化小,年内变率大,其中3~6月占到全年蒸发总量的50.6%,7~10月份占到35.0%,11月至次年2月仅占14.4%,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本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200~220天,初霜期最早出现在寒亭区,终霜期最早出现在寿光市和昌邑市,多年最大冻土厚度为45~54厘米。

5、水文水系

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共有大小河流百余条,其中主要为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胶莱河和虞河六大水系。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总量多年平均17.0亿立方米。

时间分布特征为年际与年内变化大,年内汛期径流量为全年径流量的70~75%。

主要河流水系统计见表1-1-1和图1-1-2。

表1-1-1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河流统计表

名称

发源地

流经潍坊市县市区

全长

(km)

流域面积

(km2)

所含支流

潍河

莒县

萁山

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昌邑、临朐、昌乐

246

6367

汶河、渠河、涓河、芦河、百尺河、夫淇河

弥河

临朐

摩天岭

临朐、青州、寿光、寒亭、昌乐

177

3863

石河、丹河、崔家河、石沟河

白浪河

昌乐

大鼓山

昌乐、坊子、潍城、奎文、寒亭

127

1237

圩河、溎河

胶莱河

高密

窝铺

高密、昌邑

146

5400

五龙河、柳沟河、胶河

小清河

济南

青州、寿光

237

10276

阳河、张僧河、塌河

虞河

安丘

寒亭、奎文

65

889

6、土壤类型

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类型分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盐土,其中褐土类占9.8%,集中分布在南部;潮土类占63.0%,分布在中部、南部的河间洼地和微斜平原上;沙姜黑土类占3.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部;盐土类占23.9%,主要分布在滨海浅平洼地和滩地上。

在咸水入侵影响下,土壤发育顺序是潮土-盐化潮土-盐土,其分布也明显由南向北向盐渍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本区北部咸(卤)水区风暴潮及旱、涝、碱等自然灾害严重,盐荒地和草滩面积大,滨海盐生、沙生植物混生。

从下表1-1-2可以看出,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在0.95‰~1.10‰之间,属肥沃土壤。

但土壤速效氮平均为55.8毫克/公斤,P2O5含量仅11.0毫克/公斤,氮素缺乏和磷营养不足是除缺乏灌溉水源和盐渍化外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1-1-2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盐分及养分统计表

县、市

土壤类型

土壤含盐量(‰)

有机质(%)

速效氮(ppm)

P2O5

(ppm)

K2O

(ppm)

寿光

潮土

0.5~4

1.05

68.3

6.9

97.1

寒亭

盐化潮土

1.8~4.5

1.10

63.2

10.7

107.6

昌邑

潮土质盐土

1~3

0.97

44.4

7.7

88.1

7、植被分布

高效生态经济区属于华北平原植被类型,包括沼泽植被、滨海盐生植被和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分布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地区。

该区植物资源比较贫乏,只有131个种,隶属于42个科,118个属,其种类仅占全市植物总种数的16.6%。

以真盐生植物、泌盐植物和不透盐植物最多,占整个海岸植物种类的58%,其代表种有黄须菜、碱蓬、中亚滨藜、补血草、白刺等。

木本植物仅有25个树种,常见的主要有刺槐、臭椿、白榆、白刺、毛白杨、欧美杨、绒毛白腊、旱柳、桑树、国槐、香椿、紫穗槐、桃、李、杏、梨、葡萄、月季、木槿、枸杞、枣树等。

近年来引种试栽的石榴、酸枣、沙棘、沙枣、火炬树、柿树等也有很强的适应性。

小清河口分布20平方公里的芦苇,白浪河口分布1.33平方公里的大米草,沿海岸带已建成长108公里,宽100公里的基干防护林带。

8、海洋与海岸带

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岸为东南、西北走向。

西起淄脉河口,东至胶莱河口,全长140公里,呈弧形曲线状。

海岸属平原淤泥类型,滩涂、浅湾面积2446.7平方公里,其中浅海约2000平方公里,自然比降1/2000~1/8000,海岸线海拔3米左右。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山东省“一体两翼”大经济区北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凭借着优越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区域实现生产总值794.5亿元,比2008年增长4.9%,占潍坊市GDP的2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1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695元。

一、二、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97.4亿元、464.7亿元、232.4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3.4%、2.3%、6.8%,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2:

58.5:

29.3。

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主要分布在寿光和昌邑北部,已经形成了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农业。

第二产业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山东海化集团、晨鸣纸业等一批优强企业群体,主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1)第一产业

2009年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7.4亿元,比2008年增加6.2亿元,同比增长6.8%。

农林牧渔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主要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效应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第二产业

2009年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4.7亿元,比2008年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1550家,比2008年新增223家企业,同比增长17.7%;2009年工业总产值为1942.3亿元,比2008年增加271.7亿元,同比增长16.3%;工业增加值为415.1亿元,比2008年增加27亿元,同比增长7.0%。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形成了一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3)第三产业

2009年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2.4亿元,比2008年增加14.7亿元,同比增长6.8%,从事第三产业在岗职工人数为61575人。

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3亿元,比2008年增加41.5亿元,同比增长21.6%。

高效生态经济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邮政事业稳步发展,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信息基础日益完善,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2、人口状况

2009年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口总户数为636773户,总人口为2039799人,其中男性人口总数为1026353人,占人口总数的50.3%,女性人口总数为1013446人,占人口总数的49.7%,男女比例为1.01:

1,总体处于平衡状态;18岁以下总人口数为370796人,占人口总数的17.9%,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333877人,占人口总数的16.1%;人口出生率为0.85%,死亡率为0.71%,自然增长率为0.14%,其中昌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3、基础设施

(1)交通运输

潍坊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公路通车总里程为6223.5公里,荣乌高速、大莱龙铁路和新海公路横贯东西,国道通车里程为196.7公里,省道通车里程为435.6公里,其余均为县村公路,高级公路通车里程较少。

全长185km的潍日高速正开展招标工作,全长100公里的黄三角滨海高等级公路潍坊段正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工作,潍坊公路运输枢纽和各市区中心客运站项目建设逐步开展。

区域内铁路为地方铁路,共有两条,分别为益羊铁路和大莱龙铁路。

益羊铁路位于区域西侧,北起羊口南至青州,全长94公里,主要从事货运,货物品种以碱石、煤炭和纯碱为主。

大莱龙铁路是省铁路运输“四纵三横”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连至烟台规划的环渤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75公里,其中潍坊段长68公里,东西走向,按一级地方铁路建设,运输货物以原盐、煤炭、化工品为主。

规划建设全长16公里的疏港铁路、124公里的滨诸铁路。

区域内有潍坊港,现为一类开放口岸,为离岸式港岛码头,现有12个港口码头泊位,其中2个5000吨,7个3000吨和3个10000吨级专用泊位,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吨。

该港口位于央子北,白浪河入海口西岸,水路可达大连(174海里)、天津新港(133海里)、龙口(61海里)、烟台(136海里),进出港道路与央赣、新海、206、309等干线公路及济青、潍莱、东青等高速公路相连接,距潍坊中心城区58公里。

(2)动力热力供应

高效生态经济区拥有自备发电厂共17家,发电机组容量1199兆瓦,汽、电供应充足。

区内电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拥有550千瓦变电站1座,220千瓦变电站3座,110千瓦变电站21座,35千瓦变电站18座,电网主变总装容量161.075万千伏安。

另外,华能集团一期4.9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国电百万千瓦风电项目拟建140万千瓦海基风电项目,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并开展建设一期为1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3)环境基础设施

高效生态经济区内截至到2009年共建设污水处理厂15座,总处理能力50万吨/日,实际运行能力32万吨/日,为区域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和改善水环境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区域内共有垃圾处理厂3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日;城区垃圾中转站计划建设34座,目前已建成29座,为及时清运生活垃圾保障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4、科教文卫

高效生态经济区内2009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为25.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

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家,其中海化、海龙、晨鸣纸业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光精工、同大集团、新昌集团、康跃增压器等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组建了寿光卤水精细化工、寿光蔬菜、海洋化工及石化盐化一体化等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截至2009年高效生态经济区域内普通高中共9所,在校学生33214人;普通初中学校共79所,在校学生85375人;中职学校共8所,在校学生17724人;小学学校305所,在校学生135909人。

2009年全区卫生医疗机构单位共240所,其中医院17家,编制床位6918张,其中医院编制床位4572张,卫生技术人员共计8840人,其中医生3908人。

5、社会保障

区域社会养老保险和劳动保险等社会保障体制健全。

2009年全区养老机构30所,养老人员数3266人;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员196892人,县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47445人,各县市区生育参保人员121051人,各县市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0679人,各县市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38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71786人,各县市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749人,其中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41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008人。

(三)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总面积为503600公顷。

其中寒亭区总面积86900公顷,耕地31800公顷,占36.6%;全区林地面积7300公顷,其中:

用材林1333公顷,经济林4733公顷,防护林1200公顷。

寿光市土地总面积19972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19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2%;建设用地面积37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9%;其他土地面积19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6070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6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建设用地面积346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其它土地面积154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5%。

昌邑市土地总面积162747公顷,其中耕地73671公顷,林地3273公顷,建设用地33361公顷。

2、水资源

高效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处于地下咸水区域,区域内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各类拦蓄工程中的地表水及饮水工程的外调水。

区域内年均水资源总量为74441万立方米,取水总量为74593万立方米,超出部分由客水调入进行补给。

人均占有量35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受气候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很大,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92毫米。

年内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大年降水与最小年降水相差近4倍。

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潍河、弥河、白浪河、小清河、北胶莱河以及峡山、双王城、平原等水库水系,区域内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1236万立方米。

河道径流的季节性较强,汛期河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75%;但由于本区域地表水拦蓄工程较少,引水受到一定限制,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以汛期洪水的方式入海。

区域内地下水,浅层一般为咸水和卤水,深层有少量的淡水。

地下水储量为42411万立方米。

整个区域地下淡水资源由于埋藏深、开发成本高、补充困难,不宜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淡水资源。

深层地下淡水的补给不受当地降水、灌溉回归、地表径流等影响,主要来源于上游山丘区降雨入渗或南部井灌地下水径流,由于深层地下水渗透系数较小,径流慢,补给量很少。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导致了咸水南侵。

3、海洋资源

高效生态经济区西起淄脉沟,东至胶莱河,海岸为东南、西北走向,呈弧形曲线状,海岸线长140公里,浅海、滩涂宜渔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由于海陆相的叠次沉积,海岸属淤泥质平原海岸类型。

南部以全新世海浸线(或称淡咸水分界线)为界的滨海平原、滩涂或浅海部分,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管理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

本区域自然比降1/2000~1/8000,陆地海拔高度1.2~6米,最高地方达8~9米。

从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方面分析,本区域可归纳为5个开发带:

浅海捕捞带,海拔高程-36~-15米;浅海养殖带,海拔高程-10~1.2米;潮上对虾、鱼类养殖带,海拔高程1.2~3.0米;重盐渍盐化工牧业带,海拔高程3.0~3.5米;轻盐渍农林牧副带,海拔高程3米至全新世海浸线。

沿海水质东部好于西部,海水颜色透明度以小清河入口处最差,由西向东逐渐变好。

其原因西部污染较重,再加新黄河三角洲的延伸影响了西部的海水交换;而东部污染源较少,虾场尾水排放也较分散,海水交换较顺达,故而水质较好。

小清河入口至白浪河入口一带海面,pH值7.2至8.7,盐度12.28~28.33‰,溶解氧4.67~10.81毫克/升,浮游动物9.9万个/立方米,浮游植物193万个/立方米,水色混浊,透明度0.5米;潍河口一带pH值7.25,盐度28.33‰,溶解氧5.2毫克/升,水色浅蓝,透明度2米,浅海水产资源丰富,鱼虾蟹贝种类繁多。

4、湿地资源

该地区湿地属沿海湿地类型,河口湿地面积为16334公顷,潮间带约40000公顷。

共有野生动物1500多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298种,陆生无脊椎动物609种,水生动物63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57种。

地区长年水温变化在0至27℃之间,pH值7.5左右,溶解氧每升5毫克左右,盐度12%以上,透明度1至2米。

莱州湾底平坡缓,温度适宜,众多河流由此入海,营养盐极为丰富,饵料资源充足,优良的生态环境繁生了多种多样的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

滩涂土壤潮间带属于以粉沙为主的泥沙底质,粒径在0.5~0.063毫米的占70%以上,即主要成分是粒沙。

潮间带底质粒度的分布规律是从高潮区到低潮区粒径逐渐增大。

潮间带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其中以潍河至胶莱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