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812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7年1月号第2辑

  1.晒“年薪”被围观,更证央企薪酬改革任重道远

  2.“故宫年游客1600万”需反思遗产保护

  3.我们悼念王家禧,但也不该忘记朋弟

  4.花钱买退休,改革成本不能由个人承担

  5.13岁少年砍杀爷爷只是为了抢遥控器吗

  6.把控有度的彩礼“指导标准”值得期许

  7.与绩效考核挂钩,就能选出“最美”?

  8.“震楼神器”背后是不讲理的社会思维

  9.送餐车超标切忌监管“跑偏”

  10.外企变中企,对待污染的态度为何迥异

  11.化解抢票难,让家离工作的地方更近些

  12.房产中介倒卖信息凸显恶劣市场生态

  13.“发霉食材校领导也吃”是在混淆视听

  14.医保卡可用于健身是制度进步的写照

  15.为医生“松绑”刻不容缓

  16.员工参加答谢会中奖该归谁

  1.晒“年薪”被围观,更证央企薪酬改革任重道远

  2017-01-0410:

18:

48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然 玉

  很多人好奇央企领导的年薪是多少,现在终于有机会看到了。

2016年底,各大央企“晒出”了自家领导2015年的工资条。

记者发现,各大央企负责人在2015年的税前薪酬,最高达到上百万元,最低竟然仅为四五万元,平均水平大致在50万元到70万元左右。

对此,专家表示,不能光看到钱的数量。

相对于民营企业负责人,央企负责人拥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福利待遇完善,而民营企业高管都要自己解决。

(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

  由于数据整理以及审计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大央企直到最近才公布了自家领导2015年的薪酬状况。

可即便如此,其中所透露出的许多信息,还是激起了公众的浓厚兴趣。

特别是“工资数额”多则百余万少则四五万,无疑颠覆了许多人的想象。

这实则表明,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卓有成效,并且在终端分配环节有了直观体现。

当然了,“工资绝对值”是一回事,其是否代表了合理的回报和有效的激励,则是另一回事。

  事实上,工资的或高或低,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而民众之所以会为央企高管薪酬的回调鼓与呼,着实是由于过往央企负责人的超高工资积攒了太多怨气。

在民间多年的质疑、呼吁之后,近些年央企高管的收入应声“补跌”,也算是顺应民意、合情合理……然而需要厘清的是,即便对于央企领导而言,薪酬也绝非就是降低即正义、越低越合理。

毕竟,“调整国企不合理收入”,远不只是降薪那么简单!

  必须承认,央企领导平均50万元到70万元的税前年薪,与不少民营企业高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现阶段,这种“差距”显然不是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而是行政手段干预的结果。

诚然,这一“差距”的形成有其合理的部分,比如就业绩压力、职业付出、价值创造等而言,一些央企负责人或许真的比不上民企高管;而除此以外,我们势必还应当意识到,这种“差距”也很可能造成一种人才的驱离效应,导致体制内优质资源向市场的单向流动。

  无论从任何角度讲,央企薪酬改革都还任重道远,从降薪正义到回报合理,这中间尚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再设计。

如何真正打破央企领导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

如何做到行政任命人员与市场化聘用人员的差别化管理?

如何建构有针对性、高效率化的职业激励方式?

凡此种种,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破题、确立范式。

鉴于此,置之于这种更为广阔的时间维度内,一年期的薪酬样本,似乎又显得没有太多参照意义了。

  之于央企负责人的管理与激励,所谓“年薪”的多少并不是终极的决定性因素。

与之相较,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该怎样通过任期激励、股权激励等形式,来在中长期内实现央企领导薪酬和企业经营业绩的深度挂钩,并据此形成一套稳定、成熟的职业评价与回报体系。

(然玉)

  2.“故宫年游客1600万”需反思遗产保护

  2017-01-0410:

25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汪昌莲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16018540人次,比2015年增加6.19%,再次刷新了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建院以来接待观众纪录。

(1月3日《人民日报》)

  2016年,故宫持续实施“限流8万”政策,并推行网络预售,这些善意举措,无疑值得点赞。

然而,故宫曾公布过一组数据:

故宫最佳、最大和极限日接待量分别是3万、6万和8万人。

可见,故宫“限流8万”,选择的是极限日接待量,显然使故宫超负荷运转,更对文物的保护不利。

再者,在淡季,也“限流8万”,实际意义不大。

特别是,故宫2016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创历史纪录,再次敲响了文物安全警钟。

  事实上,故宫喊“累”,已经喊了几十年。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度向公众开放。

第一天免费,次日门票半价。

两天之内,5万名市民拥入紫禁城,真正是“皇帝前脚走,老百姓后脚进来。

”2011年,英国著名旅游指南出版商佛罗摩推出新书《500个在消失前应该到访的地方》,收录了全球一批面临破坏甚至濒危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故宫也不幸“榜上有名”。

可见,故宫实施“限流8万”政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北京,长城和故宫已然成为必选景点。

特别是,对于8万人次的极限日接待量,从开始实行黄金周之后,这个数字就被无数次打破。

在“五一”和“十一”期间,故宫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接近10万。

特别是,2012年10月2日,故宫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几乎达到“极限日接待量”的两倍。

可见,故宫年游客量超1600万并不可怕,可怕是日接待量频频突破“极限”。

  可见,故宫年游客量超1600万,需反思文化遗产保护。

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

因此,故宫“限流8万”,还有下调空间,不能让故宫长期在极限日接待量上运行。

换言之,故宫限流,不宜一刀切。

首先,故宫要建立差别化限客预警机制,即平常保持3万人以下最佳日接待量,节假日保持6万人以下最大日接待量,“十一”黄金周不超过8万人极限日接待量。

同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

要知道,故宫收费,并适当提高票价,是对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大的敬畏和最好的保护。

(汪昌莲)

  3.我们悼念王家禧,但也不该忘记朋弟

  2017-01-0416:

28   作者:

魏思礼

  昨日(3日)消息,王家禧先生于美国时间2017年1月1日逝世。

  提起王家禧,有许多人可能不详其名。

但要提到他的笔名王泽,国内漫画界相关人士绝对耳熟能详。

如果再提到其作品《老夫子》,大概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

  如果说为中国漫画选一座里程碑式的著作,《老夫子》绝对可以在提名中获得一席之地。

王家禧先生所著的《老夫子》,最早于1963年在香港出版,随后在全球华人中风靡近半个世纪,累计销量高达上亿。

这在华人漫画作品中,至今仍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

  《老夫子》漫画采用四联或六联的结构,如同古代的绝句诗,结构方式大都符合起、承、转、合。

每篇漫画常用四字词语为题,例如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恶有恶报等。

故事情节通常围绕平民日常发生的事,反应出贫穷、盗窃、黑帮等社会问题,也对人性善恶作出剖析。

除此之外,还对西方文化的渗透表达出反感:

讽刺新潮服饰、摇滚乐等剧情也常常出现在漫画中,主角老夫子还常会教训那些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人。

  《老夫子》风靡的时期是七八十年代,那时的香港正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西方社会带来的思想、潮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香港社会的发展。

而王家禧先生的漫画,以老夫子的形象,在幽默的故事中批判着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香港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连香港政府禁毒宣传、卫生总署宣传都用“老夫子”来做主角,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却也深陷“抄袭门”。

作家冯骥才曾多次指出,王家禧的作品抄袭了已故漫画家朋弟的同名作品。

而从现有的图像资料来看,王家禧作品中的主角“老夫子”“大番薯”,在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乃至名字上,都与朋弟先生所作的“老夫子”“老白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说起朋弟先生,乃是三四十年代中国漫画界最早的先驱人物,他所创造的“老夫子”与张乐平所作的“三毛”,分别是中国北方和南方首屈一指的漫画形象。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朋弟先生被当做“右派”打倒,他笔下的老夫子再也没有站起来。

而半个世纪后,老夫子“穿上了一身新衣服”,在香港重新“活”了过来。

  不可否认的是,王家禧先生的老夫子确有他自己的再创造,他笔下的老夫子与朋弟先生的老夫子相隔半个世纪,时代不同,生活不同,艺术的取材也不同。

原先那个使生活现实频频出丑的人物,如今已变成纯粹“解人颐”的笑料,内容上还增添很多现代生活的情趣与细节。

但是,老夫子的人物原型毕竟是朋弟先生的创意,连“老夫子”的名字也是朋弟先生取的。

  倘若没有朋弟,决不会有王家禧的老夫子。

但确认了朋弟先生的原创,并不因此就掩盖王家禧先生的才能。

相反,正是因为王家禧先生的努力,才让老夫子“活”到了今天。

  如今,这段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公案还没有定论,两位漫画大家却都已故去,只剩下老夫子还留在世间。

我们悼念王家禧先生,缅怀他为老夫子——乃至华人漫画作出的贡献。

但我们再看《老夫子》的时候,也不应忘了朋弟先生的那份心血。

毕竟正如冯骥才所说:

历史是健忘的。

如果它还没有记起,我们有责任提醒它。

(魏思礼)

  4.花钱买退休,改革成本不能由个人承担

  2017-01-0414:

26 

  2017-01-0414:

26:

03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

责任编辑:

贺梓秋

  作者:

王钟的

  企业人员的退休金由人社部门发放,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企业人员退休后,不再是原工作企业的“单位人”,而是纳入独立于企业的社保体系,这本来是退休人员安稳享受退休生活的保障。

但是,在辽宁省黑山县,要想完成这一过渡,顺利退休并领到退休金,需要交一笔400元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费”。

记者调查发现,这笔费用未获得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立项审批,也不在锦州市物价局的监管之下。

  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并不是把企业退休人员推给社会,而是人员从企业退休后,不再跟原单位产生经济上的瓜葛。

退休后,企业效益好不好,甚至破产倒闭,都不会严重影响退休者。

这项改革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

退休人员是“社会化”了,退休金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社会化”,而是在政府部门管理下发放。

  改革需要成本,政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从朴素的经济角度看,政府的服务当然不是白给的,纳税人愿意缴税就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

当然,除了税收收入,政府也有其它取得收入的途径,被统称为非税收入。

一般来说,针对全体公民的普遍、基础性政府服务,政府不应该收取费用,因为纳税人已经缴过税费了;针对部分社会群体且不属于基础性的政府服务,政府才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但不管如何,政府向公民收取的费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经过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批,接受监管部门和公众的监督。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是一项改革措施,为了顺利推进这项改革,其间自然会产生一定管理费用。

政府财政管理具有程序性和稳定性。

在改革初期,财政可能无法考虑所有改革措施的需求。

“社会化管理服务费”就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笔费用。

在各地实践中,有的地方要求财政解决这笔费用,有的地方要求企业承担这笔一次性费用。

但不管如何,没有地方以合法程序要求退休人员个人承担这笔费用。

  政府不向企业退休人员个人收取服务费,是因为服务于退休人员是政府的一种基础性职责。

企业退休人员也并非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数量上占全体退休人员的比重很大,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来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从公平性上看,无论是企业退休人员,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是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群体。

说白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人员的退休程序不能存在人为差异乃至歧视。

  如果说,在十几年前的改革初期,各地纷纷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了应对因此产生的成本,不得不向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是一种权宜之计,那么如今,此项改革已接近成熟,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保机制也趋向于健全。

改革更多的是对制度的完善,而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政府服务于企业退休人员,已成为一种常态化义务。

从这个角度看,向企业收取服务费都不应该,何况向个人直接收费?

  辽宁黑山向企业退休人员收取所谓“社会化管理服务费”,表面上看是违反规定乱收费的问题,实际上表现了政府对改革缺乏担当。

把改革成本转嫁到个人身上,让公众对政府履职失望,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伤。

(王钟的)

  5.13岁少年砍杀爷爷只是为了抢遥控器吗

  2017-01-0414:

55   作者:

胡印斌

  又是一起悲伤的杀戮事件。

据媒体报道,元旦前夕,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一名13岁林姓少年,因为与爷爷抢不赢电视遥控器,就地持一把锋利的斧头对爷爷猛砍十几下,致使爷爷当场死亡。

事发后,少年将爷爷的尸体拖至屋外的水塘内藏匿。

  仅仅因为争抢一个电视遥控器,少年就起意杀人,刀斧相向的居然是最亲近的爷爷,还连砍十几下。

少年手段之残忍、心态之扭曲、作案之后反应之镇定,实在让人震惊。

  很难揣测这个少年当时的心事。

即便就算是激情杀人,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会使得少年有如此强烈的仇恨?

如何能够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痛下杀手?

又如何若无其事地转移、藏匿爷爷的尸体?

  这些问题,仅靠一个小小的遥控器,似乎难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按照常理,争抢遥控器之类的家庭琐事,尽管在很多人家都真实上演,但也只是争抢而已,并不足以酿成如此惨烈的血案。

可见,遥控器之外,必然有更为深刻的心理能量积累。

  从报道有限的信息可知,爷爷对孙子家教很严,“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殴打林某”;孙子林某某也“有自闭症,很少和人交往”。

也就是说,祖孙两代人之间日常就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双方的情感表达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爷爷以为“严”就是爱,而孙子却似乎并不领情。

  这样,双方其实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同在一片屋檐下,但两代人就是两个孤立的城堡,而亲情也很难在发生冲突时起到润滑作用。

或者可以说,恰恰是因为同在一片屋檐下,相互难以转圜,从而会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

只是没有人想到,亲情之间的这种紧张,长期得不到纾解、缓释,并在沉默中不断积聚、发酵,一旦遇到一个突破口,或者说触点,居然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那么,究竟有没有纾解、缓释的可能?

当然有。

那就是少年的父母及其他亲人,乃至同学老师等等。

但从报道看,少年的父母似乎并不经常与其在一起生活,该少年疑似留守儿童。

一般而言,隔代家长日常关注的可能更多在于孩子的吃穿,或者学习成绩什么的,而对于一个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关怀照拂,恐怕是缺失的。

  事实上,精神失怙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点儿也不亚于冷暖温饱。

某种程度上讲,一个缺乏必要交流的家庭,甚至还比不上一个虽然贫寒但亲情洋溢的家庭更让人感到温暖。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干脆就是农村孩子情感荒漠化的现实。

  父母在外打工,很难给予孩子太多的亲情,只好以丰衣足食或者更好的供养标准补偿这种缺失,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亲情和温暖是任何物质条件都不可能满足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13岁少年悍然砍杀爷爷,就是一个例证。

遥控器很小很小,但后面牵扯的世界却很大很大,忽略了这个世界而造成的悲惨结果,往往让我们很难承受。

(胡印斌)

  6.把控有度的彩礼“指导标准”值得期许

  2017-01-0510:

47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堂吉伟德

  2016年12月27日,台前县下发《台前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以及《台前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对红白事的彩礼、酒席等标准提出指导意见。

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

(1月4日《河南商报》)

  实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传统却一路向下,反向而行,红白喜事陷入了狂热的攀比之中。

红白喜事泛滥,攀比之风屡禁不止,已然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天价彩礼”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与渗透,要么“一娶返贫”,要么“无以为娶”,在日益膨胀的彩礼面前,社会风气已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在民间自律与自为难以跟进的情况下,公权力的及时介入与参与,采取合适的方式来移风易俗就十分必要,也是公共责任的应有之义。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河南台前县的《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原则,在之前已经有相同的版本出现。

比如2016年年初,四川省金阳县出台《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以10条刚性规定遏制婚丧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比如:

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婚嫁中送亲接亲车辆不得超过6辆,丧葬活动中亲属一方奔丧车辆不得超过5辆……不过,囿于公权过度干涉私权,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与质疑,其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也面临挑战,执行起来相当困难。

  更早的2015年,四川省通江县所制定的类似酒席新规,同样也因为饱受质疑而改为“仅限制公职人员”。

管不管是一个责任问题,如何管是一个手段问题。

不管是失职与失责,对泛滥成灾的人情风无法形成遏制,管理的手段不正当,又与法治的原则相背离,无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公共权力的行使要恪守边界,因而在移风易人俗方面,要坚持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指导大于强制,二是公权不得干预私权。

当然,在官风影响民风的情况下,要求公职人员带头模范遵守,则是一种可行之法。

  在移风易俗方面,需要公权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若欲大展拳脚有所作为,还得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尤其是在社会普遍存在“金钱至上”价值标准的情况下,务必在全社会形成移风易俗的共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以官风和政风的整治,带动民风的好转。

在具体的手段上,除了强化思想的教育,价值的倡导与行为的规范之外,政府可以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定自治公约,最终实现“民事民管”“民事民为”的管理效果。

  有治理善意,但未必能成为善政。

地方政府出台彩礼“指导标准”,在目的性上无可厚非,不过在行为的表达上,却必须恪守法治底线,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下,避免对私权的过度干预和限制,不仅未能起到“指导作用”,而是激发众怒损及自身公信。

在移风易俗上,应当指导大于强制,或者指导优于强制。

把控有度的彩礼“指导标准”值得期许,某些地方在政府的指导下,以村规民约的方式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这种源起于民间的做法,更具有民间自律的意味,为移风易俗取得突破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民间力量主导和权力干预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样本。

(堂吉伟德)

  7.与绩效考核挂钩,就能选出“最美”?

  作者:

谢伟锋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评选“深圳最美政法干警”活动中,深圳一所学校强制老师选择所属区里一位候选人,并与老师绩效考核挂钩。

校方称活动是老师们“想投就投”,南山区政法委则对记者表示,不会强制要求学校投票。

(1月4日《北京青年报》)

  岁末年初,各个单位评选先进的活动进入到集中期,网络平台的投票也成了数据收集和信息确认的重要端。

当微信投票、微博点评赞转发、网站点击都成了评选的硬指标时,随之会产生各种请求、拜托。

在人情社会的语境下,即便评选当事人自己并不认识,也会举手之劳,为之投票。

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行政手段,来强制为某个“最美政法干警”评比投票,就明显超出人情和义务的边界,甚至有滥用公权力之嫌。

  政法干警和学校教师两者之间不存在业务交集。

但后者因为人数众多,并具备长期管理的垂直性,于是就成了潜在的天然票仓。

但问题在于,教师对自己投票的政法干警,既不认识此人,也不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行使其投票的意义?

不难看出,在背后,或许有权力和人脉的私相授受。

在遐想中,“最美”头衔如能落在了那位指定投票人的头上,岂不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局面?

  学校让教师指定投票的政法干警,和学校所属一个行政区域。

而在某些有决策力的人看来,这就形成了利益捆绑。

一荣俱荣,大家脸上都有光。

但这样一来,“最美政法干警”不就变味了,其“最美”的价值观念又该如何传输给其他人?

毕竟,那些靠拉壮丁、凑人头得来的选票,本身就是一堆没有任何感情和价值的符号。

那些有怨气的教师,恐怕已在心中对那位“最美”候选者投了否决票。

  “最美”一词,是对在工作奉献、作风良好、品行端正的劳动者之赞誉。

它的评选流程,应当是优中选优、不掺水分的正淘汰。

在各种“最美”评选活动中,是应该多发动群众、多做宣传,毕竟这样就能带来更多的投票数量,从而完成优秀者选拔的最大公约数,也减少了人为干涉的可能性。

当然,亲朋好友的投票肯定会带有感情色彩,这个属于可控范围。

但那些用“不投就扣工资”换来的投票,还请自行离去。

否则,“最美”二字伤不起。

(谢伟锋)

  8.“震楼神器”背后是不讲理的社会思维

  2017-01-0510:

24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乾 羽

  2017年1月2日晚8点多,家住南京金域中央小区的陆女士无奈报警,原因是楼下邻居用“震楼神器”制造噪音,害得他们一家人没法睡觉。

何谓“震楼神器”?

记者发现,这玩意在网上销售火爆,而根据买家的评论,不少人买回去就是为了对付楼上(下)的邻居,达到“以噪音制噪音”的效果。

不过,律师却提醒,这种“以噪音制噪音”的手段不可取,侵害了相邻权,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1月4日现代快报)

  不怕买不到,就怕想不到。

原来,还有“震楼神器”这种奇葩的发明。

当然,能够成为一款销售火爆的产品,说明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的。

这种市场需求就是,面对不讲理的制造噪音的邻居,只能“以噪音制噪音”。

果然,在使用了“震楼神器”后,楼上的邻居终于受不了了,不仅意识到了楼下的诉求,而且还得通过报警的方式以求解脱。

不管最后处理的结果怎样,至少心头积郁的怨气长舒了一口。

这应该就是“震楼神器”能够流行的心理动因。

  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即便,警方已经介入并没收了“震楼神器”,但邻里之间的关系恐怕也会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

因为从始至终,在邻里矛盾的解决中,我们看不到理性协商的行为,我们看到的只是不讲理的对抗:

你制造噪音,我就要制造更大的噪音;你伤害了我的权利,我就伤害你的权利。

和谐的相处只能来自于理性协商,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关系的紧张。

这是一个常识。

遗憾的是,人们似乎忘记了要“有话好好说”,并习惯了以不讲理的方式进行维权和互害。

  类似的情形在其它社会生活中也常见,陌生人之间总是一言不合就开撕。

比如,同一天就有一则看了让人触目尽心的新闻:

一位大妈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被打,半边头发被拽掉。

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的确可能影响到他人,这也算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即使被影响到,也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不满,怎么能动手打人并残忍地拽掉半边头发?

如果,这种暴戾思维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那么周围的乘客完全可以通过更暴力的方式对施暴者进行“教育”。

可如此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人们变得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喜欢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终,每个人都处于暴力的威胁之下。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讲道理?

一个原因是,普遍的受害者心态。

人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而自己说话又没人听,不起作用,所以,在评估了实力对比之后,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受害者心态让人们在不讲理的时候理直气壮,而且不计后果。

因为,在这些人眼中,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情有可原。

另一个原因是,规则意识的缺失。

道理就是规矩,讲规矩才能让社会运行更加有序、稳定。

规矩确实存在,但人们似乎并未养成对规矩的敬畏,总以为规矩是忽悠人的,潜规则和拳头才是硬道理。

结果,遇事不讲道理不讲规矩,以为自我保护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伤害对方,否则就是被伤害。

  “震楼神器”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也会让一些不讲道理的人知难而退。

但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