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34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课题1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爱护水资源(重点)

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了解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首届山东济南泉水节拟于2013年8月28日开幕。

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每个人的职责。

水是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的重要物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提出问题水对人类有哪些用途?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我们担心缺水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分析数据、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地球上水的储量是丰富的,地球又称“水球”,但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

2.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9×1018m3,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1.07×1016m3。

3.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状态。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地域分布也不均匀,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都有困难。

知识拓展地球上的水不断蒸发到高空中,遇冷转变成雨或雪,返回地面,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探究点二爱护水资源

提出问题淡水资源的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污染及防治。

归纳总结

1.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⑴农业:

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⑵工业:

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

⑶生活:

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

知识拓展

 

节水徽记,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2.防治水体污染

知识点

详解

 

原因

①工业生产“三废”(废渣、废气、废液)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城镇垃圾的堆积渗透

⑤船舶航行造成的油污对水体的污染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

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防治

①加强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并建立污水处理厂,让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知识拓展

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得原本清澈透明的水面随藻类颜色的不同,而呈现蓝色、红色、红褐色等。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

板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防止水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原因:

工业、农业、生活

(2)水体污染的危害

(3)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利用图片、数字、图表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

不足之处

课前没有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课题2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水的净化(重点)

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滤(重点)

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重点)

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掌握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4.蒸馏

了解蒸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

"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有没有想过鲁滨逊流落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

这些泥水可饮用吗?

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自来水厂。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水的净化方法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

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水净化的原因: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流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

①加絮凝剂:

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

②过滤:

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③吸附: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④消毒:

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

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知识拓展

(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

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

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过滤:

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2)过滤器的准备: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

(3)过滤的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4)过滤操作要点归纳: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

a.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

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a.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b.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

知识拓展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漏斗中待过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等。

探究点三硬水和软水

提出问题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概念: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检验方法

取等量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为软水;产生泡沫很少,且有较多浮渣的水是硬水。

3.硬水的危害

(1)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

(2)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

(3)饮用硬水口感不好,且对人体健康有害。

4.硬水的软化

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

②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探究点四蒸馏

提出问题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用什么方法除去得到纯净的水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蒸馏:

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应用:

用于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将混在液体中的杂质除去。

可以用蒸馏法制纯水。

3.注意事项:

①加热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不能用火直接加热。

③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玻璃片),以防加热时暴沸,使蒸馏平稳进行

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因为蒸馏时需控制的因素是出口蒸气温度。

⑤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采用逆流冷却可以收到最大的冷却效果。

⑥弃支开始蒸馏的液体,因为里面可能含有低沸点杂质和仪器表面的杂质。

板书设计

课题2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方法:

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二、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三、硬水与软水

1.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与软水的检验:

用肥皂水。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软化的方法:

煮沸、蒸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教材中有关水蒸馏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课题3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氢气的性质

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重点)

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重点)

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

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

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

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②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判断依据

前提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举例

氧气(O2)、碳(C)铁(Fe)

二氧化碳(CO2)、水(H2O)、高锰酸钾(KMnO4)

联系

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

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知识拓展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点燃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氢气+氧气水

二、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

2.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体现出其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不足之处

电解水实验时,电解的速率太慢,且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

2,结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

第1课时化学式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化学式及其含义(重点)

了解化学式及其含义,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

了解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故事:

一老农进城,在繁华的大街上一外国人不小心撞倒了老农,老外说:

“sorry,I'msorry”,老农没有听懂,有一人告诉他:

老外说是你的“不对”。

老农边追老外边喊:

我sorry你,我sorry你……。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误解?

同理,我们掌握了表示物质的符号,才可去研究化学物质。

每种物质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化学式

提出问题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分类

意义

实例(以H2O为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分子的个数,只有微观涵义了。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例如:

表示2个水分子

2H2O

单质的种类

书写方式

稀有气体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He、氖Ne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Fe、碳C

气态非金属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有原子的个数的数字,如氧气O2

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课堂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2.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省略。

②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一般氧在后,其他元素在前,如Al2O3、SO2等;

③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写化学式时,一般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如NaCl、MgCl2等。

5.化学式的读法

(1)单质:

一般气体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字,其余直接读元素的名称。

如:

Ar读作“氩气”;O2读作“氧气”;Fe读作“铁”等。

(2)化合物:

通常是从后向前、逆向读出物质名称。

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般读作“某化某”,如CuCl2读作“氯化铜”。

有时还读出原子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②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要读出原子团的名称。

如果组成化合物的原子团含有CO32-、SO42-或NO3-,就读成“某酸某”,如ZnSO4读作“硫酸锌”;如果组成化合物的原子团中含有OH-,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如Ca(OH)2读作“氢氧化钙”。

课堂讨论混合物为什么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板书设计

第1课时化学式

1.定义

2.意义: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3.写法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He、Ne、Fe、C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Al2O3、SO2、NaCl、MgCl2

 4.化学式的读法:

 单质的读法:

 

化合物的读法:

通常是从后向前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白板的遮盖功能、拖放功能、透明显示功能、放大镜等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缺乏生动性,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2课时化合价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化合价(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化合价的应用(重点)

初步学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会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目前已知的物质有数千万种,我们可以依据实验的结果来测定并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但如果每个化学式的书写都像英语单词一样依靠记忆,那也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化学式的书写问题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化合价

提出问题化合价是什么呢?

如何知道不同元素以什么样的原子个数比相结合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间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⑴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作为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⑵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比较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点

化合价

离子

不同点

位置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书写顺序

先写正、负后写数值,“1”不能省略

先写数值后写正、负,“1”必须省略

实例

+1Na、+2Mg、+3Al、-1Cl、-1OH、-2SO4

Na+、Mg2+、Al3+、Cl-、OH-、SO42-

相同点

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电荷的正负与数值相同

3.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化合价歌谣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元要记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一五七氯都齐全,单质零价永不变!

(2)原子团也有化合价,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外加正一是铵根。

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⑴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某些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例如:

+2FeO(氧化亚铁)与+3Fe2O3(氧化铁)。

(5)在同一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例如:

-3NH4+5NO3(硝酸铵)。

(6)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课堂讨论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是什么?

你 们有什么诀窍?

 原子团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吗?

探究点二化合价的应用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依据: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具体应用:

(1)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判断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根据化合价,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1)写:

写出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先读后写”或是“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标:

标出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3)求:

求出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4)除:

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得到的商即为该元素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5)检验:

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0。

方法2、双交叉法

第一次由名称交叉写出元素排列顺序,第二次由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简比交叉写出原子个数(即“先写符号后标价,约分以后再交叉”)。

知识拓展

当化学式中某原子团的个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须用小括号将原子团括起来,如Ca(OH)2、A12(SO4)3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化合价

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头顶上,符号在前,数值在后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化合价的应用。

①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

依据: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判断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③依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密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缺乏生动性,知识抽象,学习不易理解。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知识要求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最准、最多。

合作探究

探究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定义: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用符号Mr表示。

由此可见,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个比值,是相对质量。

2.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公式:

Mr=(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公式: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公式:

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4)计算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的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实际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3.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的某元素的质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缺乏生动性,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