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35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docx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章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岑巩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执教人

课题

3.1温度

课型

讲授

主备人

田斌

备课组

刘毅、李昌光

备课地点及时间

10.25安保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主要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师生问答等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1.随机抽取1位同学演示实验,说出感受.

2.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的冰与0℃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温水,请一位同学将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会儿,拿出后迅速同时放入温水中,请他说出两手指感觉有什么不同?

人的感觉可靠吗?

第2步:

自学自研:

自主阅读教材P47-48内容,完成1—3题.(25分钟)

1.什么叫温度?

它的单位是什么?

答: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2.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答: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与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

3.读出: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我国最低气温是“-52.3℃”.

答:

“37℃”读作37摄氏度“-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

第3步:

交流展示:

(10分钟)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7分钟)

 

第5步:

课后反思:

 

课堂活动(第二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

学生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温度计的原理注意关键词“液体”.如果在某个温度下,物体是“固态”或“气态”.温度计就不能使用了.

方法指导: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零上温度从下往上读,零下温度从上往下读.

 

知识链接:

体温计若没先甩,低于原示数的温度测不出,显示的仍然是原有示数.高于原示数的可以测出.

(对学、群学)

由组长检查后,教师随机每组抽查一人口头展示1道题。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展示一支教学演示温度计,让大家同学观察,引入新课。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2:

温度计

自主阅读教材P47—50,完成4—5题(8分钟)

4.小实验:

自制温度计.

你能总结一下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吗?

你的温度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改进之处:

把水换成酒精或煤油;吸管更细等.

 

5.学习使用温度计:

(结合实物)讲解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指出常见错误用法.

答:

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温度计.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充分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液泡仍浸入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知识点3:

体温计(5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0,完成第6-7题

6.(列表)比较三种常见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温度计种类

量程

分度值

主要用途

实验室用温度计

-20—110℃

1℃

测水温等

寒暑表

-35—50℃

1℃

测气温

体温计

35—42℃

0.1℃

测体温

7.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哪里?

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使用上还有何区别?

答: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使水银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把液体甩回玻璃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第3步:

交流展示:

(15分钟)

 

【展示提升】

1.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应读作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9分钟)

 

第5步:

课后反思:

 

执教人

课题

3.2熔化与凝固

课型

讲授、实验探究

主备人

田斌

备课组

刘毅、李昌光

备课地点及时间

10.25安保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应用相关法律知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的科学依据。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图像分析,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课前准备

主要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师生问答等方式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行为提示:

1.观察小实验.

2.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态.任何物体都有三态.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小实验

点燃蜡烛,观察蜡熔化;将烛泪滴在纸上,观察蜡凝固.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1:

物态变化(8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3内容,完成1题

1.什么是物态变化?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冰、雪、霜、雨水、水蒸气各是什么物态?

答: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冰雪霜都是固态,雨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知识点2:

熔化与凝固(12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3内容,完成2题

2.什么是熔化?

什么是凝固?

答: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后果?

怎样避免水土流失?

答: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侯变暖,冰川融化等;封山育林,禁止开荒等。

借此引入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由此向学生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三条

第3步:

交流展示:

(15分钟)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7分钟)

 

第5步:

课后反思:

 

课堂活动(第二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做熔化实验时不将试管直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目的是使受热物体均匀的缓慢的受热,这种方法叫“水浴法”.

方法指导:

温度计熄灭不能用嘴吹,用盖盖灭.

对学、群学)

知识点2:

要求板书展示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规律小结】

(1)海波熔化时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2)海波熔化时与凝固时温度都不变,且熔化时与凝固时温度相同。

回顾上节所学。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3:

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5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3—55,完成3-5题

3.实验:

取适量的海波和蜡块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海波或蜡块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并记入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海波温度/℃

石蜡温度/℃

 

4.根据上述数据本别在下面坐标图上描出点,画出图像.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答案:

物质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温度上升

温度不变

温度上升

石蜡

温度上升

温度上升

温度上升

第3步:

交流展示:

(10分钟)

【展示提升】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7分钟)

 

第5步:

课后反思:

 

课堂活动(第三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行为提示:

1.先独立思考1分钟,再随机抽取2位学生回答.

2.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易错点:

物质熔化时间是指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不是指加热时间2.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可能有三种: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对学、群学)

知识点1:

要求展示时归纳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特点.

【规律小结】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的特点: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知识点2: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要求展示时讲思路和注意之点.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课前抽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C)

A.冰水变成冰柱B.水中加糖成糖水

C.冰川消融D.钢水铸工件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1:

熔点与凝固点(12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5-56内容,完成1—3题

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熔化时温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这些不同能否将物质进行分类?

答:

海波熔化时温度不变,而石蜡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什么是熔点?

什么是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吗?

答: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下图所示是张明同学画的海波的熔化凝固图像,分析:

(1)完成下表

区域

吸热或放热

温度升高或降低

状态(固态或液态)

AB

吸热

升高

固态

BC

不变

固液共存态

CD

升高

液态

DE

放热

降低

液态

EF

不变

固液共存态

FG

降低

固态

(2)其中ABCD段是熔化过程DEFG段凝固过程.

(3)海波的熔点是_48℃,凝固点是_48℃.

(4)结论:

海波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也不变.

知识点2: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5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6-57,完成4-5题

4.阅读《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回答课本P56“想想议议”问题:

①在图3.2-5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

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

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②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

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5.例举生活中的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实例.

熔化吸热:

夏天喝饮料时加冰而不直接加冷水

凝固放热:

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的保存蔬菜,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

第3步:

交流展示:

(10分钟)

【展示提升】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7分钟)

5.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6.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D)

7.把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则(D)

A.水全部结成冰B.一定有少量水结冰

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D.水一定不结冰

8.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凝固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放_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9.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70___℃,图中__BC___(填“AB”、“BC”或“CD”)段为固液共存状态.

10.下表是小华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是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3

56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48_____℃.

(2)该物质是_____晶体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固_____态.

第5步:

课后反思:

执教人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

课型

讲授

主备人

田斌

备课组

刘毅、李昌光

备课地点及时间

11.8安保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应用相关法律知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的科学依据。

教学重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教学难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课前准备

主要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师生问答等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行为提示:

1.实验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说出实验现象.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

为了缩短水加热的时间,实验中可采取提高水的初温减小水量加大酒精灯的火焰或加盖纸盖.

知识链接:

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易错点:

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

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实验: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净空气后用绳扎紧袋口,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现象?

答:

放入热水中,看到塑料袋慢慢变鼓了;从热水中拿出一会儿,塑料袋又慢慢变瘪了.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1:

沸腾(15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8-60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汽化?

汽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答: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怎么变化?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

时间/min

1

0.5

1

1.5

2

2.5

3

温度/℃

答:

沸腾的特征: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什么叫沸点?

根据课本P60页“小资料”,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什么比100℃低?

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影响沸点.

知识点2:

蒸发(8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60—61,完成4-5题

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

沸腾

蒸发

温度条件

达到沸点

任何温度

发生部位

内部与表面

表面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致冷作用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5.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晒衣服),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

第3步:

交流展示:

(12分钟)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7分钟)

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C)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2.夏天在教室里洒些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是( B )

A.凉水的温度低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D.是人的心理作用

3.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D)

A.在通风处晾衣服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4.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D)

第5步:

课后反思:

 

课堂活动(第二课时)

第1步:

目标导学(3分钟)

【教学行为提示与方法指导】

.1.先独立思考1分钟,再随机抽取2位学生回答.

2.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易错点:

“白气”不是气体,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所以“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群学)

知识点1:

要求展示时归纳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方法.

【规律小结】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方法:

先看物体开始是什么状态,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再根据几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当然还可借助是吸热还是放热加以佐证.

知识点:

要求展示时,除了解释清楚第6题,还要出一仿例.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展示一支教学演示温度计,让大家同学观察,引入新课。

第2步:

自学自研:

知识点3:

液化现象(10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58、P61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液化?

答: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BD

A露水的形成;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夏天湿衣服晾干;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E铸铁厂铸钢模;

3.烧开水时会看到壶口冒出“白气”,这“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

开水沸腾后,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聚集在空气中,形成了“白气”.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你能例举几个生活实例吗?

答:

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液体打火机等

知识点4:

液化放热(7分钟)

自主阅读教材P61,完成5-6题.

5.液化需要吸热?

还是放热?

答:

液化需要放热.

6.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答:

虽然水蒸气的温度与开水差不多,但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提醒学生在大雾的天气外出时要注意安全,向学生介绍大雾天气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

(投影展示)

分析事故原因,并告诉学生,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由此向学生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第3步:

交流展示:

(20分钟)

【展示提升】

1.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

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后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

第4步:

检测反馈,布置作业(5分钟)

1.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C)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

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C )

A.冰棒局部升华:

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3.居民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方法使液化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液化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春天冰雪消融____熔化_______;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液化___;

(3)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汽化____;(4)秋天,小草上出现露珠___液化____;

(5)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___液化_____;(6)铁块化成铁水____熔化____;

(7)用湿手拿刚从冰箱里出来的鸡蛋感觉鸡蛋“粘”手___凝固_____.

(8)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出汗”现象____液化______.

 

第5步:

课后反思:

 

执教人

课题

3.4升华和凝华

课型

讲授

主备人

田斌

备课组

刘毅、李昌光

备课地点及时间

11.8安保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