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94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docx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第十二章整章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课题

12.1运动的描述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孙海丽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

仪器

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引课

 

 

 

小结

 

巩固

练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还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还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如何的呢?

 

【讨论】 

【总结1】今天我们就研究由物质所组成的物体的状态如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的问题,即运动和力的关系。

(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

(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

1.现象

【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

(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

(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

(1)星星是静止的;

(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

(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地理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或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呢?

 

【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

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板书)

(二)参照物(15min)

1.概念 

【问题】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

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这是不是与真空的情景相矛盾呢?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判断而出的。

 

【总结】参照物: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

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

(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min)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4】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

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

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

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

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

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

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________。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      为参照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突出教学的连续性)

学生回答

 

 (逐渐板书出主题,给人以层次感)

 

学生回答

 

( 概念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生活的基础上,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学生讨论

 

( 在讨论中体会运动是绝对的)

 

回答,教师整理

( 视频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

师生讨论

  

 (培养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学生回答

 (研究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

( 及时巩固、练习是强化知识的好方法)

 (体会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化多角度看问题)

(类比增加了幽默感)

 

学生观看

 

讨论

师生讨论 

 

 

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讨论

师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课题

12.2运动的快慢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周晓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仪器

微机、投影仪

课件地址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巩固练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

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

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

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

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

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结论: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

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

,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

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

1m/s=1×

=3.6km/h

练习:

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练习:

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蜗牛:

1.5毫米/秒

 B.炮弹:

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

7.9千米/秒

 D.火车:

360千米/时

 例题:

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

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

,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速度表】

练习:

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

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

【播放视频6】频闪灯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

 

 

 讨论

 

 

师生讨论得出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讨论

 

 

 

 

 

 

 

 

 

 

 

 

 

学生练习

 

学生阅读 

 

 

 

 

学生练习

 

 

 

 

 

学生计算

 

 

 

 

 学生比较、讨论

 

 

 

 

 学生观看

 

师生讨论得出

 

 

 

 

 学生练习

 

 

 

 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课题

12.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辛晓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仪器

钟表、刻度尺等

课件地址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小结

 

巩固练习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

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

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三(替换法):

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

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

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

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二、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1日晷:

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

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

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

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硬币直径。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

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

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

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教学反思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课题

12.4力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赵洪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决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理解分析能力

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仪器

磁铁、弹簧、图片等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巩固练习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

“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