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207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尤其是在示范校建设周期内取得跨越式发展。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专业建设原则,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稳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进“1+1+N”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同行业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一、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本专业面向青岛地区的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产业,与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名人酒店等星级酒店合作培养前厅、客房、餐厅、酒吧等岗位的一线服务员、领班,成为立足青岛开发区、辐射山东半岛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面向酒店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及继续学习能力、从事接待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

(二)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打造“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青岛市酒店业淡旺季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基础上,深化与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名人酒店等星级酒店的合作。

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酒店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共同研究确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酒店岗位工作能力为本位,以课程标准和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本地区酒店业特色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育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造专业基础素质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第二阶段,打造专业核心能力及工学交替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第三阶段,打造毕业顶岗实习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

2、面向职业、强化能力,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海尔洲际等20多家酒店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青岛酒店业的现状、人才结构及需求,在对酒店岗位群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

根据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解,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础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素质

(2)专业岗位能力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规格,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3)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学校在“旺入”阶段加大了该模块的学习任务,由酒店一线管理者或员工进行讲授,保证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立了3个专业方向,3门专业核心课程,13门专业岗位能力课程形成专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确立11门拓展课程,形成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根据服务于专业和拓展素质需要,进行基础课程改革,确立7门公共基础课程形成基础素质能力课程模块。

3、专业课程教学

(1)建设了三门核心课程、完成了八门课程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

在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行业专家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对照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的标准,完成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

(2)校企协作、专家指导,校本教材开发具特色

通过企业调研,与青岛名人酒店、青岛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深度合作企业协作,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5本校本教材。

出版了3本教材。

(3)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益丰富

本着“开放性、共享性”的原则,按照“全员发动,任务到人”的思路,开发、整合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初步建成了一个有行业企业参与、具有一定原创性、信息丰富、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它包括:

专业资源库、行业资源库在内的2个大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多媒体课件库在内的4个小资源库、2门区级网络精品课程;与重庆旅游学校共享的全套7门精品课程资源。

(4)积极参业精品课程、省课题研究及青岛市级教改实验项目。

1人次省级课题立项,1人次青岛市级教改项目获得二等奖。

二、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现有教师进修、下企业实践,聘请一定数量的酒店一线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7人,双师比率达到100%,外聘兼职教师2名、行业专家3名。

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

最新引进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

5名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1、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2名专业带头人。

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情境模拟等教学法。

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承担专业教研、省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编写特色教材2门;主持教改项目1个,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加入了行业协会,专业带头人具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

2、骨干教师:

本专业有专业骨干教师2人。

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情境模拟等教学法。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

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特色校本教材2门。

3、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100%。

5名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6名双师型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

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指导的学生2014年获得市技能大赛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主持或参与校本教材开发6门,其中3门公开出版,1名青年教师参与全国说课比赛获得三等奖,1人开设青岛市公开课。

4、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聘请2名酒店一线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教学,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5、行业专家: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高职院校聘请3名知名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行业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校企合作,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标准的制定,定期到校讲座和开展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指导,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二)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本专业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践情境模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人获得教改实验项目二等奖,1人省级课题立项,1人获得青岛市教学能手,公开出版教材3本,发表论文5篇。

学校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授权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

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旅游酒店岗位实操、旅游礼仪培训师、旅游服务职业外语三个类别的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师资培训成果显著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及各级各类培训。

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2个月。

先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0多人次。

其中加青岛市培训8人次,3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人次参加国家级下企业锻炼。

1人赴台湾培训,2人次2014下半年确定参加出国培训。

聘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及酒店经理人对教师进行培训10人次。

二、实习实训

(一)实践教学

学校酒店专业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设备总值200余万元。

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共赢,建成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开放式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有18个实训教室,建有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个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80%专业课实施实现情景模拟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能够充分满足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要求。

制定了《校内实训管理制度》、《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区职业中专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

(二)校内学习、实训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

根据育人的三个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第一阶段及育人第二阶段的“淡出”阶段在校内进行。

即:

校内教学场景,实现情景模拟教学。

在校内进行育人的第一阶段,学校教学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

利用校内实训室安排部分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为第二阶段进入酒店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制定了《校内实训管理制度》等。

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共赢,建成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开放式的酒店实训中心2个,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专业化、管理企业化,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有较大影响力和显著示范作用。

(二)校外实习实训

育人的第二阶段的“旺入”及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在校外基地进行。

1、基地工作场景,实现酒店教学介入(校外实习、实训)

以“青岛开发区西海岸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我校深化与星级酒店的合作,积极践行“1+1+N”校企合作模式。

第一个“1”为一个专业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二个“1”为共建共享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N”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着多个就业岗位群。

在此模式下我校与青岛名人酒店深度合作,不断改革创新。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育人的第二阶段,在酒店经营旺季(每年5-6月,9-10月共四个月)把教学场所放到酒店,在酒店建立学习教室、教师工作室。

每天上午固定抽出时间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下午固定抽出时间由酒店兼职教师授课,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其余时间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训。

学校改变了通过一张试卷,一次技能测试,一名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模式,实施由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客人评价共同组成的人才质量“四维”评价体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制定《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校企耦合,工学相融”创新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2、就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能力提升(顶岗实习)

建立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提供100个以上的实习岗位,有配套的教学场地,能够充分满足“情景模拟”教学的需要。

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育人的第三阶段,学生到合作酒店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和创业。

制定《开发区职业中专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

三、教育教学管理

(一)教育管理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三全四成”德育管理体系。

三全即“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四成即“成善良之人、成技智之才、成创新之事、成济世之功”。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运行管理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依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于能力本位的全新课程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日常课堂教学运行管理;实践环节教学运行管理;毕业环节教学运行管理。

1、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包括:

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新生军训、专业讲座、实地考察等。

2、日常课堂教学运行管理包括:

建立听评课制度、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建立过程监督考核制度、实现情景模拟教学。

3、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包括:

“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4、毕业环节运行管理。

学校完成学生文化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学生考核合格,毕业学分不少于170学分即达到毕业要求。

为学生办理相应的毕业手续。

(二)教学质量评价

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必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树立全面质量观,严格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努力做好三个控制:

1.预先控制。

在教学工作运行之前,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逐一进行研究,采取措施,以获得预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运行控制。

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

加强教学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稳定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反馈控制。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做好学生的成绩分析、做好学生的成绩分析。

实施由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共同组成的“四维”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

采用“232”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方面相结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个人总结、小组评价两个评价结果。

在“旺入”阶段,每个课程模块及岗位实践结束后,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最后形成终期性的评价,把评价结果计入档案作为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该成绩占到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2、学校评价:

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

而是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

采取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

3、企业评价:

一是学生日常考核管理评价;二是学习、实践评价。

根据酒店员工工作手册及学校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出勤、行为规范及理论、实践学习进行考核。

每个模块学习、实践结束后,校企共同考核学生理论及技能。

评价结果计入档案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

4、社会评价:

一是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形式,从周边社区、社会组织采集对学生的评价信息。

三是客人评价。

学生在酒店内学习、实训期间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学生佩戴实习牌,区别于酒店员工。

学生服务结束后,对客人进行口头询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把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成长档案。

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收到客人的表扬信也计入成长档案,根据学分管理规定为学生登记学分。

四、质量效益

(一)人才培养规模日益扩大

本专业近三年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现在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多人,先后与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名人酒店等企业合作组建酒店冠名的“订单班”,实现了学校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结合。

(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次数约达1000人日。

酒店专业的学生多次为开发区大型公益活动、文体活动进行礼仪服务初步估计,学生为大学生沙排赛、金凤凰电影节颁奖仪式、全区全民运动会、老年运动会、企业签约仪式、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等服务约300人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授权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

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旅游酒店岗位实操、旅游礼仪培训师、旅游服务职业外语三个类别的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业水平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青岛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而我校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唯一一所开设酒店专业的中职学校,虽然办学时间短,但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

已为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名人酒店等输送了近100名毕业生,就业率95%。

就业满意率95%以上,毕业合格率100%。

学生95%以上学生取得酒店服务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青岛市技能大赛取得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四)示范作用

1、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校企共赢

成功构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发展,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2、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利于更快、更好地形成职业能力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借鉴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和充分开展酒店业调研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固有模式,整个课程体系由三大能力模块组成,每一个课程模块均对应了酒店相应的工作岗位,而相应的岗位对接了相应的能力。

因此,所学的课程更加切合酒店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与实际岗位相脱节,从而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改革创新及突出成果

(一)改革创新项目

1.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引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

可以为学生提供三个项目的培训、考证。

2.学校以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思路。

在2112年5月30日学校牵头,联合西海岸部分职业院校、星级酒店和旅游服务等企业共同组建的区域性、跨行业、多元化的教育联盟,在教学、培训、科研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根据青岛市酒店季节性强的特点,成功构建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酒店深入合作取得突破进展。

4、“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学习周期,在第二年酒店经营旺季抽出四个月的时间进入到酒店边理论边实践,改革评价体系,实行学分制。

(二)突出成果

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中职示范校中的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成功通过了省级验收,下一步将通过国家验收。

验收成功后,该专业将是青岛市第一个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专业辐射、引领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