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41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2Word文件下载.docx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关于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

A.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B.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什么?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C.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D.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3)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新)。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⑤建设生态文明(新)

(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①关于经济建设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

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关于政治建设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

指出: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

要求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③关于文化建设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

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思想库”一词。

提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报告倡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并决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④关于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

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等。

⑤其他方面

“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表述: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

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关于党的建设

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

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等。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鲜明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出: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并且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七、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3、四个必须

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建设

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四、军队建设

1、人民军队的优良革命传统

在80年的顽强奋斗中,人民解放军培育和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

人民解放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集中起来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听党指挥,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是人民解放军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必须具有凝聚军心的神圣军魂。

人民解放军铸就的军魂,就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一切奋斗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解放军必须永远坚持的根本宗旨。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

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

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是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重托和期望,是我们总结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经验的基本结论。

2、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

8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一整套中国特色建军治军的方针原则,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三大军事理论成果。

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我们党正确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以及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现代国防的重大课题。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党正确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党正确解决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

3、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一句话,必须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4、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①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②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③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切实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人民解放军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

5、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作为军队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抓紧抓好。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的宝贵经验,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优势。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两条,决定着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方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始终不渝地贯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坚决维护人民利益,永远当人民子弟兵,永远做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

要紧紧扭住铸牢军魂、恪守宗旨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军。

五、尊师重教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六、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四点要求是: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二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三是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正确实施;

四是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七、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

第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二,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

应该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

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

第四,技术进步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五,适应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

八、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问题上的主张

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2007.6.9)上的讲话提出:

第一,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第二,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统筹兼顾,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民主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和矛盾。

九、如何共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胡锦涛在《推进全面合作 实现持续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上的演讲》(2007.9.6)提出:

第一,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是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基础。

第二,建立健康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保障。

第三,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是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因素。

第四,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条件。

第五,发展科技创新和教育,是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动力。

十、如何实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胡锦涛在《加强睦邻互信推动和平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07.8.16)提出:

第一,坚持睦邻友好,认真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夯实本组织长期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朝着互利共赢方向发展,巩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三,坚持文化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巩固成员国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

中方决定,设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在现有双边协议以外,每年向每个成员国提供20个,共提供100个留学奖学金名额。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深化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为组织发展壮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发展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公共行政与公共服务

11、公共服务

(1)涵义公共服务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

公共服务的社会实践由来已久,它从最初的社会民间和宗教组织零星的自发行动,发展和演化为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法定职能,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于公共服务的理性:

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务实践的客观原因;

道义、慈善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

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

团结与凝聚社会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

以需求促进供给是公共服务的经济动因。

(2)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作用必须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它的管理目标是实现社会正义,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城乡、地区和各个阶层的均衡、协调发展。

它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从目前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上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

协调和化解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只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作为公共权力掌握者和行使者的政府才有资格站在公共性基础上来把握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是由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强制性决定的。

  政府的公共性是指政府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社会成员赋予政府为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是为了保障人们能够过上平稳、幸福、安定的生活。

正是因为政府在诸如社会秩序、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养老保障、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