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99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1docx

课题2溶解度

(1)

【基础达标】

1.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

2.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D.加入氯化铵晶体

3.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5.20℃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6.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7.20℃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100mL水,放入1gCa(OH)2固体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澄清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D.是浓溶液

8.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填序号)

(1)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是否也全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溶液内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示数____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示数______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示数____________。

10.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

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知能提升】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5

15

35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05

115

135

136

3.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甲和乙,甲溶液为80g,乙溶液为60g,将它们恒温蒸发20g水后,甲刚好饱和,则关于乙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仍是不饱和溶液

B.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C.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

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5.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如表:

温度/℃

25

50

95

溶解的质量/g

0.17

0.95

6.8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2g放入烧杯中,加入25℃、100g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

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创新】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将一杯70℃时的溶液不断冷却,测定在不同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后绘制了如下关系图。

(1)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如何变化?

(2)70℃时,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为什么?

(3)该溶液在大约多少摄氏度时成为了饱和溶液?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A。

过滤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无法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2.【解析】选D。

向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仍不饱和;搅拌不会改变溶液的性质;由于加热会使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中溶解更多的溶质,因此溶液仍不饱和;加入氯化铵晶体至不能再溶解为止,此时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3.【解析】选C。

由于是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故不选A;随着不断加入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之后,溶质质量不变,正确的图像是C。

4.【解析】选B。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在已经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加入的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改变;在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对于NaCl而言已成为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5.【解析】选B。

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时不会继续溶解,溶液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KNO3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6.【解析】选C。

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

7.【解析】选D。

Ca(OH)2溶液是无色溶液;由于100mL水中加入少量的Ca(OH)2还不能完全溶解,说明该溶液中只溶有少量的溶质,属于稀溶液,因为溶液中有不溶的Ca(OH)2存在,说明该溶液已达到饱和。

8.【解析】

(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A、B烧杯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C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比C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少。

因此,不管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D中所盛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A烧杯中所加的溶质的量比B烧杯中多5g,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恰好溶解时,A中固体应有剩余。

答案:

(1)A、BCD

(2)不全溶

9.【解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时,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示数不变;如果加入蒸馏水,则溶液密度变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小,示数变大;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氯化钾会继续溶解,则溶液密度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示数变小。

答案:

(1)不变

(2)变大(3)变小

10.【解析】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过程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65℃析出晶体为零,65℃~50℃之间析出晶体多少却是未知的,所以无法判断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了加溶质、恒温蒸发水外,再就是降温,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时,仍然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

(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知能提升】

1.【解析】选D。

海水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引入蒸发池后,由于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不断蒸发,从而变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当水继续蒸发时,其中的食盐便以晶体形式析出。

2.【解析】选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

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只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饱和;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3.【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8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20g多余的水,则6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余水的质量小于20g,故恒温蒸发20g水的过程中会逐渐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时便析出了晶体。

4.【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有关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由题中信息知,原食盐水的底部有少量食盐固体,故原食盐水一定为饱和溶液,A正确;萝卜块放入食盐水中,萝卜块会失水变软,萝卜块的质量一定减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B、D正确;溶液的水量虽然增加,能继续溶解食盐,但不一定能使杯底的食盐全部溶解,故C错。

5.【解析】由于苯甲酸在25℃、100g的蒸馏水中仅能溶解0.17g,故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由于有没溶解的苯甲酸,故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温度下降后苯甲酸析出,从而被过滤出来;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时,由于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减小,故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答案:

(1)常温下,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很小饱和

(2)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3)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6.【解析】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当溶液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时,也不能说该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

若要作出正确判断,可通过实验法,即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搅拌后,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答案:

(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

(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看其能否继续溶解,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探究创新】

【解析】由图示看出,当溶液由70℃降温至55℃时,一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

55℃

答案:

(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不是,因为55℃

(3)55℃。

课题2溶解度

(2)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可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2.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130gB.140gC.160gD.180g

3.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部分溶液

4.20℃时,50g水中溶解10.48g物质M恰好达到饱和,则物质M属于()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

8.(2011·邵阳中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当温度为_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欲将t2℃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t1℃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mg,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填“>”“<”或“=”)mg。

【知能提升】

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时,将甲、乙、丙分别配制成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溶剂不变),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只有甲的溶液

B.只有丙的溶液

C.甲、乙的溶液

D.甲、乙、丙的溶液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到t2℃时,乙先析出晶体

4.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

(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钾的溶液______

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___________。

(3)将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5.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

(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

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B.食盐

C.冰块D.硝酸铵固体

【探究创新】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较大的是溶液______________(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___B(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B。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单位是g)可知:

A少了温度;B没指明是否饱和;C中没指明100g溶剂。

故选D。

2.【解析】选B。

根据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至30℃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并且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在60℃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至30℃时溶液的质量为100g

+40g=140g。

3.【解析】选C。

降低温度时,B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因此B溶液会达到饱和,而A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因此A溶液仍不饱和;加入溶剂时,两溶液会溶解更多溶质,两溶液仍不饱和;加入溶质至溶质不能溶解时,均能变为饱和溶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后,仍不会饱和。

4.【解析】选A。

由于在20℃时,50g水中溶解10.48g物质M恰好达到饱和,可知在20℃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48g×2=20.96g>10g,故物质M属于易溶物质。

5.【解析】选C。

由题中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逸出,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喝下汽水后,由于胃内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部分气体会逸出,故会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是由于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夏季天气闷热,大气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水中氧气变少,鱼会浮出水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6.【解析】选D。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

①加入氢氧化钙、⑤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⑤符合题意。

7.【解析】选D。

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是正确的;由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t1℃时W在水中的溶解度是mg,B正确;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可知W在水中和在乙醇中溶解度相等,C正确;由t1℃升温至t2℃,W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固体,所以D说法是不正确的。

8.【解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欲将t2℃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降低温度、增加甲物质、蒸发水(任选一个即可);(3)t1℃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mg,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mg。

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乙物质饱和溶液由t1℃升高到t2℃时,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少。

答案:

(1)t1

(2)降低温度、增加甲物质、蒸发水(任选一个即可)

(3)<

【知能提升】

1.【解析】选D。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50g,由于它们的温度不相同,物质也不相同,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也未知,故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