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022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杂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主旨及“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能力

目标

1.联系背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2.学习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情感

目标

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知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学思想的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知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政策。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知常识]

1.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2.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1879年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

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

3.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

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

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并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自诩(xǔ)        

(2)脑髓(suǐ)

(3)譬如(pì)(4)冠冕(miǎn)

(5)蹩进(bié)(6)国粹(cuì)

(7)糟粕(pò)(8)徘徊(pái)

2.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给

     ②孱

③炮

(2)一言辨异

④王良善于审时度(duó)势,终于度(dù)过了困难时期。

⑤他虽然取得了冠(guàn)军,但在获奖感言里并没有冠(guān)冕堂皇的语言。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1.词语辨析

(1)鼓动·鼓吹

填一填

美国反恐高官向外界公开科威特反对派成员阿卜杜拉·纳菲斯的情况时说:

“他在恐怖分子内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鼓吹者,经常鼓动追随者做一些极端的事情。

辨一辨

鼓吹:

①宣传提倡;②吹嘘。

鼓动:

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鼓吹”侧重于宣传,“鼓动”侧重于结果。

(2)未免·不免

填一填

我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不免让人捏一把汗。

有关专家也认为,这种“蛇吞象”的收购即便成功了,此后的经营也将面临诸多困难,未免得不偿失。

辨一辨

都是语气副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能作谓语。

“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有时还可以作谓语。

2.成语积累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该寺建于1839年,至今已有177年的历史。

几经修复、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部分,既冠冕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

(  )

答案:

× 冠冕堂皇: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应改为“富丽堂皇”。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向来被人们所看重,并且一直践行,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  )

答案:

√ 礼尚往来:

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

(3)从餐桌上的“残羹冷炙”身上琢磨商机,是农学出身并兼具投资人身份的于家伊,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  )

答案:

√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

答:

 

 

提示:

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

2.结合本段内容,分析“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答:

 

 

提示: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这就是闭关主义,实质就是清朝后期实行的闭关锁国主义。

认为自己是“巨豪”,只给予,不索取,这就是送去主义,实质就是一种卖国行径。

3.本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提示: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二、阅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4.第3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答:

 

 

提示:

本段用“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类比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5.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提示:

“抛给”“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

6.概括第3、4两段和第6段的意思。

答:

 

 

提示:

第3、4两段通过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第6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

三、阅读课文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7.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第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

请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应取什么态度?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

试完善下面的表格。

分析对象

喻义

态度

相关语句

大宅子

文化遗产

——

——

鱼翅

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吸收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1)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烟枪和烟灯

(2)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姨太太

(3)

(4)

(5)

提示:

(1)批判地吸收 

(2)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3)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4)坚决抛弃 (5)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运用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修辞的词语;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高考中对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一般不可能是纯粹的平面诠释(字典意义),而是动态的解释(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是由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赋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着眼于具体的文句,联系上下文并紧扣文章的有关内容,得出切合该词的特定环境意义的理解。

8.第8段中“孱头”“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

试完善下面的表格。

三种类型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1)

徘徊不敢进

(2)

不加选择

(3)

保存清白

(4)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废物

(5)

欣欣然蹩进

(6)

提示:

(1)怕给染污 

(2)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3)昏蛋 (4)放火烧光 (5)羡慕 (6)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四、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9.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答:

 

提示:

“新文艺”指无产阶级文艺;“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

10.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答:

 

提示:

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拿来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文章第一段说: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作者语含讽刺,带有贬义。

你如何看待刘海粟、徐悲鸿在海外办画展和梅兰芳访苏演出的行为?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答案:

(观点1)我觉得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

当时文化革命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是要打击这种复古伎俩、复古势力。

鲁迅在当时条件下狠批“国粹”,是把它作为顽固派妄图复古、反对革新的一块重要招牌来打击的,它打击了“国粹”,也就是打击了反动复古势力。

(观点2)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

鲁迅主张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是为了提出“拿来主义”。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种论述技巧。

(观点3)刘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举办中国画展极其成功,大长民族志气;徐悲鸿举办的中国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弘扬了祖国的绘画艺术;梅兰芳应邀访苏演出,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见先生的看法也是带有个人偏见的。

比喻论证

[课内·回扣]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课外·拓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写作时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与对比和类比的区别。

比喻论证(如本文第8、9段)是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类比论证(如本文第3段)是用同类事物相比较,对比论证(如本文第8、9段)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2.注意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如本文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

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3.注意使用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如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等。

[迁移·运用]

以“生命”为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300字左右。

答:

 

 

写作示例: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

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

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只好追求它的高度。

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

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素材主题

吸收和创新

[课内·提炼]

针对要不要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提倡“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学遗产中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擦亮眼睛,勇敢地占有、挑选,利用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课外·延伸]

1.张大千的顿悟

我国国画大师张大千,不论是在花鸟、人物,还是在山水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画风粗犷、豪放,人只一看便铭记在心,然而他早年在国外留学时,曾经举办个人画展,并邀请了极负盛名的毕加索前去观赏指导。

毕加索在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后问道:

“你的画呢?

我怎么一幅也没有看到?

”张大千疑惑不解,心想:

展会上所挂的几百幅,不都是我的画吗?

他怎么就没有看到呢?

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原来毕加索是指没有看到我自己风格的画,尽管自己模仿了各种流派的各位大师,尽管自己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却只能是“别人第二”,永远都生活在别人的光环抑或是阴影之下,如果自己善于创新、做自己,便就是真正的“自己第一”了。

2.马军:

用手机应用向污染宣战

2015年4月17日,民间公益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获得关注全球问题的“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成为首个获该奖的中国人。

过去九年,马军和他的团队专注于一件事——将污染信息公之于众。

他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全民参与,为此,他创立了“蔚蓝地图”APP,以最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引导大家用手机监督、促进环保。

这款APP目前能提供全国38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等,已有超过三百万人次的下载量。

通过公众使用,此款APP以“互联网+环保”的方式,形成民众与政府部门及污染企业的良性互动,促使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这种创新方式让很多外国友人耳目一新,更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和政府对环保的重视。

3.名言警句

(1)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罗曼·罗兰

(2)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

——张大千

(3)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

——莎士比亚

(4)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

——罗丹

(5)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爱因斯坦

(6)后代人抛弃了前代人的事业,如同抛弃了几条搁浅的船。

——亨利·梭罗

[运用·点拨]

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了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以为不用披荆斩棘,不用摸索前行,会是安逸舒适的一段旅程。

然而,我们却总是忽略了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正如那句俗话一样: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却是庸人。

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唯有创新、另辟蹊径,我们才能开拓出一片更加明亮的蓝天。

(时间:

45分钟 分值:

4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___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___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________,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___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但是  尽管  可是  那么

B.因为  即使  然而  不过

C.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D.可是  或者  假如  或者

解析:

选C 第一处,“是太阳”“不是太阳”前后没有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所以排除B项。

第二处,“即使”表假设关系,“虽然”表事实上的转折,语境中表明“有人说”是事实,所以应该用“虽然”,这又排除了A、D两项。

第三处,与上文“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照应,应使用“但是”,前后构成转折关系。

这又排除了D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

②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③台湾当局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

④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是百姓的正常心理,重庆领导体谅百姓、积极做好移民工作,使移民愉快地搬到新的家园。

⑤万里长城挡不住西方入侵者的铁骑,四万万同胞保家卫国的决心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⑥教育孩子决不能简单粗暴,那种动辄拳脚相加、耳提面命的做法,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⑤⑥

解析:

选B ②不偏不倚:

指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

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

此处望文生义。

③怨声载道: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是主谓短语,动词性,一般做谓语,而不能做宾语。

⑥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后也形容恳切地教导。

是褒义词。

此处感情色彩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以被人工智能颠覆掉。

B.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发展新区,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C.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

D.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解析:

选B A项,成分残缺,在“匹敌”后加“的程度”;C项,“加强”与“周转速度”不搭配,应在“周转速度”前加上“提高”;D项,句式杂糅,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4.下列语段语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③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⑤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⑥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②①⑤⑥④③B.②①④⑤⑥③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①②④⑥③

解析:

选C ⑤是引出句,②是中心句,①⑥④是事例,③是总结句。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人的“国粹病”

廖保平

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

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

“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

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

变脸真是国粹么?

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

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

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

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

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

“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是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

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

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

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

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

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

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

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对曾金贵的做法,我们不要妄加指责,否则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B.曾金贵认为,变脸只是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只是戏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