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739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作者:

————————————————————————————————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批准号 115JZ33 

课 题名称山东版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应用 

课题负责人 李娜李娟

所在单位  枣庄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填 表日期2013 年 3月18日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月制

 

声 明

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

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 日

填  表说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及“研究总报告”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6套(5套提交鉴定专家、1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

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专著或研究总报告)、成果附件(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

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申请免于鉴定的,须报送鉴定材料3套;免于鉴定申请未获批准的,需再报送鉴定材料5套。

 

ﻬ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

成果主件

《山东版教材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应用》

课题研究报告

成果附件

 

《山东版典型教学案例集》

枣庄市现场会交流材料《开展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教学案例赏析》

《走近名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发表和获奖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定点观察表

申请鉴定方式

专家鉴定

原计划成果形式

《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原计划完成时间

2010年12月30日

通讯地址

枣庄滕州市书院街二巷

邮编

2775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L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李娜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导主任、小高

主持人、理论指导

李娟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研员、小高

主持人、理论指导

孟丹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小一

课堂教学实践

韩峰清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小一

课堂教学实践

王燕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小一

课堂教学实践

孙雅莉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小一

课堂教学实践

郝清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小一

课堂教学实践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等。

课题负责人:

李娜、李娟   课题名称:

山东版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应用

从开题以来,在学校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导主任李娜同志和街道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娟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各年级骨干教师担任研究成员,全体成员能统一认识,紧紧围绕课题目标,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实验,自觉地把课题研究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具体开展实验情况如下: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学习理论,夯实基础,明确认识(2006年12月—2007年7月)

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微型科研,但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实施起来也是困难的,为此,我们对参加这个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

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每次培训时都拿出一个具体的案例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让大家面对案例认识案例。

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师大理论水平,学校为课题组购买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分发给课题组老师学习,并为每位实验教师印制了理论学习笔记,要求每学年有一万字是学习笔记。

为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理论测试等活动,为课题的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实践探索,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的实践:

(2007年9月---2008年2月)

1.“走近名师”教学案例研究。

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我们研究的方向首先指向了名师。

名师的成长有着其规律性和必然性,研究这些案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很强的启迪作用。

我校实验教师分组选择一位名师,重点收集该名师的资料、案例、评析等,通过对名师的成长历程、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课例、发表文章等进行研究,撰写学习体会,先后收集编写了吴正宪、潘晓明、张齐华、华应龙等名师的优秀案例赏析。

通过整理学习、赏析名师教学案例,我们掌握了案例撰写的基本常识,了解到撰写教学案例对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2.尝试撰写教学案例。

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通过案例交流活动我们发现课题组成员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写作水平都不是很高,教学案例虽能罗列教学现象,但主题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缺乏理论的提升,凭经验估计是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第二阶段的实践:

(2008年3月---2009年7月)

1.专家指导,提高案例撰写水平。

针对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除再次对照名师的案例进行对比解剖外,还先后邀请枣庄市教研室付国华老师、全国著名课改专家、北师大版教教材编委王永老师、省教研室徐云鸿老师对我校进行专题指导。

通过指导,提高了教师对于案例的理解,明确了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

2.赏析品评,相互学习。

  针对前阶段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发现的问题,我们先后下发了20篇不同的教

学案例,要求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诊断分析,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

艺术的高度进行评价、分析、批判、完善,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透过现象看本

质来揭示教学规律和教育思想。

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使教

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3.教学案例开发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自己的

教学难题为归宿。

据此,我们确定了教学案例的开发模式(思路):

确定主题→

课前设计→课堂实施→分析研讨→教学反思→撰写案例。

(1)确定主题。

要使案例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进行,我们先后确定了多个研究主题。

根据每阶段案例研究的主题,学校先后自主开发了3—6年级《数学周记》、1—6年级《口算练习册》、学生自主评价作业《丰收集》、小组评价卡片等教改材料,将案例研究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2)课前设计、课堂实施和分析研讨。

结合我校“研、讲、评”教研活动,在实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帮助参与

实验的教师共同选定一个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并组织观摩、研讨。

对于案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课异构”和“同课改进”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时发现问题,我们采用定点观察法,即根据研究主题,由讲课教师设计不

同的观察表格,如“教师顾及学生面观察表”“学生自主学习观察表” 等,然后

由听课教师根据表格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从而发

现问题,为案例的撰写积累素材。

(3)教学反思。

行为反思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教学问题,变革教学方式的必经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

我们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三思”:

一是行前思(反思目标),二是行中思(反思策略),三是行后思(反思效果)。

(4)撰写案例。

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发现的教学现象或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撰写教学案

例,学校把这些教学案例结集汇编,建立案例库,全校范围内交流研讨,从而使

教师可以不必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

实践,进而调整或改进自己的教学,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

 4.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估机制。

为确保教育案例研究活动不走形式,我们采取多种机制、多种方法调动教

师的积极性,搭建教育案例研究平台:

( l)例会交流。

(2)推荐发表。

( 3)评选表彰。

(三)课题研究效果(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9月起)

1.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创建。

3.积累了大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校对外影响力。

2010年4月枣庄市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现场会在我校举行,现场会分为成果汇报、课堂教学观摩与现场研

讨、材料展示三个阶段。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北师大版教材常务编委王永老师对我校采用定点观察的听课方式和自主开发的定点观察表格给予了高度的赞赏,称我们的案例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是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教研平台,是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

二、重要变更

基于实践活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变动及实际研究工作的需要,本课题在研究进展、成员组成和研究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变更。

(1)王其敏、杨仲东、孙文涛、杨华、邵波五位老师由于工作调动不便于参

加课题研究,课题组经过反复商定递补杜珂珂、郝清二位老师参加了本课题的

实验。

  

(2)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做了以下的调整:

①理论学习准备阶段时间变更为(2006年12月---2007年7月)

②资料收集和实践探索阶段时间变更为(2007年9月---2009年7月)

③总结推广阶段时间变更为(2009年9月---2010年12月)

 (3) 课题研究内容方面增加了名师教学案例研究,完善了课题评估机制。

三、阶段成果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

字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

1

李娜

《课题研究报告》

15000

2012.12

2

李娟

发表文章

3000

2011年

《教学与管理》

孙雅莉

发表文章

1500

2010.9

《小学数学教育》

4

张泽旺

发表文章

3000

2010.9

《山东教育》

杜珂珂

发表文章

2800

2008.10

《山东教育》

6

杜珂珂

发表文章

3500

2009.4

《小学数学教育》

李娜

发表文章

2500

2010.1

《新课程研究》

8

李娜

论文获奖

4500

2010.12

全国论文评比二等奖

李娜

教学科研成果

4500

2011.5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10

李娜

专题讲稿

4800

2010.9

山东省明德小学专题讲座

11

王燕

科研成果

2500

2008.9

山东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12

王燕

获奖案例

1800

2010.4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13

王燕

获奖案例

1800

2009.10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14

郝清

获奖案例

2000

2010.4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15

郝清

获奖案例

1800

2011.2

滕州市教学研究室

16

李娜

会议交流

4000

2010.4

枣庄市教学现场会交流

17

高德敏

教学课件

2009.9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18

高德敏

教学课件

2010.2

中央电化教育馆

19

韩峰清

获奖案例

2000

2010.4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20

孟丹

获奖案例

2000

2010.2

滕州市教学研究室

 

四、课题资助经费总决算

批准资助金额

资助总金额

经费使用情况

年度

开支项目 

总计

合计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内容提示:

成果是否达到鉴定要求;课题管理和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同意鉴定(或同意免于鉴定),鉴定所需经费是否有保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 日    年月 日

六、总课题组验收鉴定意见

鉴定组

专家名单

姓名

职称(务)

单 位

专业

职责

验收鉴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一

研究总报告

(不少于1万字,可另附页)

提示:

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

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本“研究总报告”可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基本元素: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2.序言

3.摘要(不超过500字)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程序:

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研究发现或结论

5.分析和讨论

6.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