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67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docx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研究总报告

新余市第一中学胡兰芳2012年12月20日

一、问题的提出

1、形势与背景

(1)时代背景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

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目前我国中考竞争激烈,因而初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

江西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物理难度普遍高于语文数学外语而分值低于语文数学外语,再加上高中要实现文理分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都是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难点,可现在的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遇到的困难比以往更大,老师也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

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

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两者之间虽然有知识的断层,但并非不可逾越,其中还是有衔接的规律可循。

高中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的平台,高一的起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

物理教材的编写无论多么完美,都有人的主观因素存在、都不能弥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

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初高中教材,分析困难产生的机理,研究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物理新教材减小了教学梯度,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由于高中物理自身的客观要求,初、高中物理衔接中仍出现难以克服的台阶,学生仍会感觉高中物理难学。

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体现以观察、实验探究为主的课本宗旨;从单一灌输向探究、体验、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化,对学生以激励、树立信心为主,耐心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生活,加速初、高中知识的融合。

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衔接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认知理论。

(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容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把学习过程归结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关键在于寻找和发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应该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应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

(4)系统论对衔接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社会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条件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找到衔接的具体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

二、课题研究假设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台阶的产生

1、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的差异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客观台阶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差异是台阶产生的催化剂。

3、旧观念对大多数的学生产生的心理暗示是“台阶”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

4、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是降低甚至消除“台阶”的前提基础

(二)初高中物理知识有效衔接的条件

1、改进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是实现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根本途径。

2、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和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是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有效方法。

3、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应用及注意事项,能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方法

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初高中教学衔接关系到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关系到学生在高中学业进步和人格健全,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题组充分认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就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进行了认真、细致、系统、深入的研究。

1、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

2010年9月和2010年11月,课题组召开两次研讨会,讨论课题研究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制定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和重点,征求研究方案初稿的修订意见,确定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具体负责人。

2、组织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

2010年11月,课题组负责人参加了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专家就课题研究中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如何结题做了详细专题报告。

2010年12月初,课题组召开了全体主要成员开题论证会,邀请课题指导专家及有经验的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参加开题会并作指导,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并对研究方案作了部分修订,形成了开题论证意见和开题论证会纪要,并布置了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3、召集多次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师生座谈会,进行了四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薄弱之处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需求。

2011年1月9日,召集本校第一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体会座谈会。

2011年3月9日,召集本校第二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座谈会。

2011年5月16日,在新余一中初中部召集初三部分学生、老师座谈会。

2011年9月下旬,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一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1年11月下旬,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二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1年12月,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三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2年3月,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四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4、根据初高中课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对比新老教材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断层,分析初中生学习的薄弱之处,编写物理衔接教学校本教材,形成搞好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

要有效进行衔接教学,是需要有合适的教学蓝本的。

2010年3月至6月,课题组成员胡小云老师完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校本教材第一稿的编写工作,2010年9月起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试用。

2011年6月至8月,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对物理衔接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

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反思,初步形成了搞好高一新生物理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初稿。

5、结合座谈、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比较物理学科初高中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初高中差距增大的原因,探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指导思想、心理辅导方法和教学方法。

课题组比较初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了初高中差距增大的原因。

课题组从2010级高一开始,开展了物理衔接教学研究课活动,如2011年1月胡兰芳老师上的“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课;2011年3月黎金根老师“平抛运动”研究课;2011年5月付军老师“万有引力定律”研究课;2011年6月聂俊俊老师“追寻守恒量”研究课等。

通过这些研究课的探讨,证实物理衔接教学的具体做法和心理辅导、学法指导的方法的可行性。

6、注重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撰写多篇初高中衔接教学论文。

通过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课题组成员撰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参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景教学》、《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追寻守恒量—能量》、《浅析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变化》、等多篇教学衔接主体研究论文,分别在《信息教研周刊》、《数理化学习》、《试题与研究》、《读写算》、《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

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之思维活动的引导》、《优化教学观念,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多议新课程环境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参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高一物理测试学生自主管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高中物理“绪论课”教学设计》、《新课改下三种常见课型的教学》在2010年江西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及第九届“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各获一、二、三等各种奖项。

7、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完善,做好结题工作。

2011年12月28日,课题组召开结题工作讨论会,安排课题结题工作相关事宜。

2012年4月至6月,课题组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成果收集、整理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2012年7月至11月,在听取鉴定专家意见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总报告进行修改,12月提交鉴定专家重新鉴定审核。

8、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物理能力,调查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及物理学习方法。

并且征求学生的建议把他们的建议归纳总结来开展教学。

(2)文献研究法:

去图书馆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衔接教学相关著作、期刊等数据库上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笔者会对各种资料进行比较、筛选,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观察分析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行为及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成绩等的观察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物理衔接教学研究的针对性。

(5)比较研究法:

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理的物理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实施物理衔接教学后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的变化,来了解在实施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

通过比较本人在实施衔接教学前后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情况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要进行改进。

(6)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开展了多次高一物理衔接教学研究课、物理衔接教学实践总结等

(7)经验总结法:

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果分析

(一)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内容、特色

1、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重要信息

通过座谈、问卷及专项调查等方法,对我校高一166名同学,高二172名同学就物理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338份,收回有效问卷331份。

调查时间2011年4月。

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一学习物理的目的

对物理感兴趣

考理工科大学

通过会考

不得不学

人数

50

12

167

68

占百分比

15.1

3.6

50.4

20.4

表二预、复习情况

能做到主动预习和复习

能做到预习或复习中的一项

偶尔预习或复习

从不预习或复习

人数

15

88

111

132

占百分比

4.4

26.5

33.6

39.8

表三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定的困难

有时抄同学的作业

基本不做作业

人数

149

123

32

18

占百分比

45.1

37.2

9.7

5.3

表四物理实验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44

120

138

32

占百分比

13.3

36.3

41.6

9.7

表五物理难学的原因

恐惧

心理

物理情景

难理解

迁移能力

不够

高中物理

难度太大

人数

96

124

73

38

占百分比

29

37.4

22

11.5

表六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

讲授法

教师演示讲解

师生共同讨论

“CAI”动画模拟

“CAI动画模拟”与教师演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

人数

20

68

73

12

126

32

占百分比

6.1

20.5

22

3.6

38

9.7

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表一可以看出,在学习物理的目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付出的努力很小,得到的结果自然不理想。

第二.由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学习物理非常主动,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同学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但欠主动。

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基本上是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和自觉。

由于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一部分学生抄作业或不做作业。

所以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由表四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少数同学不积极实验,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就错过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物理成绩不理想也就成了必然。

第四.由表五可以看出,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在心理上产生不自信和恐惧感,再加上一部分同学不注意找出物理情景中的内在联系,解题抓不住要害,久而久之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不足,遇到困难绕道走,学习成绩很难有大的突破。

第五.由表六可以看出,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影响。

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学生喜欢用现代教学手段上课。

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影响学生成绩提高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引起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教师的地位在学生面前从来都是权威的象征,同样的道理,学生听教师的而不听家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这是我国文化的道德传统。

但科学却是在学习与争论中传承与发展的,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转变,要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体验转变,要从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领的权威,不再完全的操纵、控制课堂,教与学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亲密的“伙伴”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前提。

学习物理也一样,许多同学物理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习惯不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会学习。

如:

一些同学做作业,总是一边翻书找公式,一边解题,等考试时把书拿走,题也就不会解了。

还有一些同学经常是题目没读完,没完全理解题意就开始解题,结果费了很大劲,题还是解错了。

高中物理的概念、规律比初中物理更抽象,许多问题的设置不象初中物理较容易找出其中的联系,容易解决。

而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吃透”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要“吃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仅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不够的,必须完成一系列学习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

例如老师在上课时,强调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一本草稿簿,便于边听课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做到听课手脑并用。

解题时要让同学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提高利用图形、图象、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实际上,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

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

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得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

要求学生解题时先画图。

只有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逐渐脱离老师和书本独立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际中我觉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当学生拿到试题时先不要急于解题,而应仔细读题,注意分析“关键字”,找出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确立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是必要的,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续和提高,初中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高中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成新知识的目的。

为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琢磨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语言、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内在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

例如初中物理主要用数字运算,而高中物理主要运用字母运算。

要培养学生做作业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据计算。

初中物理中对速度概念的要求只限于数量关系,而在高中不仅要掌握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运动方向。

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减小高、初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跨度同时努力减小学生的心理跨度。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按照知识的深浅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把学生做的练习题分为A、B、C等几个级别,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感觉到进步,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加自信心。

采用最佳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现代教学要求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学不仅仅满足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从接受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功能扩大到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发展功能。

在这方面,多媒体CAI正好满足了要求。

高中学生喜欢教师演示与CAI动画模拟的教学方式,它们两者的结合可以很好的互补,既避免了单调的说教,也避免了缺乏真实、说服力不强。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2011年10月和2012年3月,通过五次高一学生问卷调查和三次学生座谈,确认了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普遍感到学习门槛偏高压力较大,这种压力在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后不减反增,使得许多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下降、困难加大,有些同学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与恐惧心理。

Ⅰ、高一重点班抽样问卷调查综合统计结果:

(1)物理学习压力:

32.9%的学生有较大压力,62.5%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4.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

(2)物理教学进度:

36.0%认为进度太快了,48.7%认为进度比较快,15.3%认为进度不快。

(3)初高中物理学习差别:

认为有很大差别占44.7%,有较大差别占38.8%,有差别但不大占15.6%,没有什么差别仅占0.9%。

(4)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适应性:

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0.2%,不适应占69.8%。

(5)对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能适应占35.4%,不适应占68.6%。

(6)物理教学容量:

认为教学容量大的占84.2%,不大的占15.8%。

(7)中考后参加暑期衔接班学习:

参加了的53.7%,未参加占46.3%.

(8)教学要求提高最明显的是:

知识难度40.3%;方法技能35.0%;思维能力56.2%;学习主动性53.5%。

(9)高一最难学的学科:

数学50.2%;物理42.6%。

(10)高一学习不适应的主要方面:

学习内容多48.0%;作业多51.2%;能力要求高42.9%;题目难39.7%。

(11)初中物理学科最薄弱的地方是:

力学27.5%。

(12)初中最应加强的地方是:

思维能力培养20.5%;学习主动性18%。

Ⅱ、高一普通班抽样问卷调查综合统计结果:

(1)物理学习压力:

47.3%的学生有较大压力,52.1%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0.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

(2)物理教学进度:

对大多学科,49.3%认为进度太快了,37.8%认为进度比较快,12.9%认为进度不快。

(3)初高中物理学习差别:

认为有很大差别占60.7%,有较大差别占30.6%,有差别但不大占7.5%,没有什么差别仅占1.2%。

(4)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适应性:

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9%,不适应占91%。

(5)对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能适应占25.3%,不适应占74.7%,。

(6)物理教学容量:

认为教学容量大的占88.9%,不大的占11.1%。

(7)中考后参加暑期衔接班学习:

参加了的66.8%,未参加占33.2%.

(8)物理教学要求提高最明显的是:

知识难度59.3%;方法技能65.7思维能力71.4%;学习主动性58.6%。

(9)高一最难学的学科:

数学71.2%;物理58%。

(10)高一物理学习不适应的主要方面:

学习内容多58.5%;作业多65.9%;能力要求高51.1%;题目难57.8%

对比普通班和重点班的调查统计结果,由于普通班的生源质量低于重点班,问卷调查各项目反映出普通班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压力、教学进度、不适应程度等方面明显高于重点班高一学生,这说明越是生源弱的班级,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压力越大,越应设法搞好。

2、关于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的差异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教学实践总结,课题组得到初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差异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主要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定性分析多,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及少量的几何常识;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探究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如:

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判断;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有关幂的运算、繁分式变形、简单的极限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较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是跟不上物理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